中国古代文学2期末复习参考题文档格式.docx
《中国古代文学2期末复习参考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2期末复习参考题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古代戏曲中常常利用误会错认法来结撰情节,阮大诚的《▁▁▁▁▁▁》一剧就以十错认造成一系列的波澜,堪称错认法的典范之作。
27、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包括传奇作品《牡丹亭》、《邯郸记》、《▁▁▁▁▁》和《▁▁▁▁▁》。
28、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又成为其他剧作的表现对象,如清代蒋士铨的传奇作品《▁▁▁▁▁》就以戏曲形式为汤显祖作传。
29、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而王骥德的《▁▁▁▁▁▁》则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
▁▁▁▁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则为戏剧(传奇)创作提供了一本可以依赖的工具书。
30、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升的《▁▁▁▁▁▁》,和▁▁▁▁▁▁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3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传奇《▁▁▁▁▁▁》中的曲词。
32、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歌颂王娇娘和申纯至死不渝的爱情,《▁▁▁▁▁▁》则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33、明代作家▁▁▁▁▁▁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34、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暻的《义侠记》演英雄▁▁▁▁▁▁故事。
35、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36、白朴的杂剧《▁▁▁▁▁》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藏懋循
元曲选外编
宾白白
科范科
旦本末本
关汉卿
调风月
救风尘
拜月亭
白朴
墙头马上
李逵负荆
高文秀
纪君祥
石君宝
青衫泪
莺莺传
倩女离魂
李娃传
邯郸记
朱有燉
蝴蝶梦
康海
沽酒游春
冯惟敏郁轮袍王维
沈自徵
王骥德
齐东绝倒
一文钱
兰亭会
柳永苏轼
柳枝酹江
白兔
丘濬
香囊记
赵贞女
琵琶记
小孙屠
鸣凤记
春灯谜
南柯记
紫钗记
临川梦
徐渭
曲律
长生殿
孔尚任
牡丹亭
娇红记
二胥记
沈璟
李开先
武松
清忠谱
梧桐雨
马致远
二、名词解释:
1、《王粲登楼》:
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的杂剧作品,剧本写王粲与丞相蔡邕之女订有婚约。
由于王粲过于傲慢,蔡邕设置各种障碍故意羞辱他,以涵养他的锐气。
剧本借王粲写出了自己的块垒,道出了一代文人的感慨。
2、院本:
指民间散乐戏班所用的脚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并得到发展的舞台艺术。
3、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著名的四位杂剧作家:
即关汉卿、马致远、白仆、郑光祖(其中没有王实甫)。
4、董西厢:
金代文人董解元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把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改写成《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增加了许多重要的情节,改变了原小说中张生将崔莺莺视为“尤物”而加以抛弃的结局,使佳人才子终成眷属。
5、《大雅堂乐府》:
明代杂剧作家汪道昆创作的杂剧作品,全剧四折,即《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眉》,每折演绎一个故事,各自独立。
6、《四声猿》:
明代著名戏剧家徐渭所创作的杂剧作品。
其中包括《翠乡梦》、《雌木兰》、《狂鼓史》和《女状元》。
徐谓之所以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一方面是以猿声的无比凄怨写生自己内心的悲愤,另一方面则是借猿声倾吐自己心中奇气。
7、南戏: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是在北宋末叶到明嘉靖末期(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地点)由最初的“温州杂剧”繁衍而成的(形成),以南曲演唱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性质)。
其别名又叫:
戏文、南曲戏文、南曲、南戏、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
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保存在明朝《永乐大典》的三个较多的保留了原始面目的南戏剧本: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是研究早期南戏的重要的材料。
9、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四大南戏”是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
这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在明清两代的戏曲舞台上一直非常活跃的四个剧目。
10、明传奇:
古人常常把所有通俗作品都称为传奇。
唐传奇是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而明传奇是指明代的在南戏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戏剧,正所谓“无奇不传”或“一曲传奇九回肠”。
11、临川四梦:
是指汤显祖的四大传奇作品:
《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上述四个剧本又都和梦幻有关,所以就被称为“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2、《宝剑记》:
是明代著名传奇作家李开先的代表作品。
故事取材与小说《水浒传》,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将一个原本充满草莽英雄的故事敷衍成了士大夫的歌唱,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痛苦与感慨。
13、《鸣凤记》:
是明代著名传奇作品,四十一出,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其内容表现了嘉靖时期杨继盛等十位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
《鸣凤记》在严嵩父子伏法不久,就把这一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舞台,开启了此后实事剧的先河。
14、《博笑记》:
是明代吴江派代表作家沈璟的传奇作品,全剧二十八出,以十个小故事串联而成,每个小故事又都是相对独立的小喜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市井生活的画卷,塑造了一批市井细民的形象。
其中《巫举人》,《贼救人》等比较有名。
15、吴江派:
它是指在明代传奇创作中与临川派相对立的以沈璟为追随对象(即旗手作家)的作家群,他们重视曲律重视曲词的本色,在内容上注重风世。
吴江派在中国戏曲史上可以视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
16、汤沈之争:
“汤”是指汤显祖,“沈”是指沈璟。
在对于剧本的创作上,汤显祖重视立意和才情,而沈璟强调合律,于是形成了所谓的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的互补性,对传奇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7、折子戏:
折子戏即单本戏,是指相对于整本戏而言,从全本戏中抽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或出。
折子戏演出的鼎盛在清代,但起源头在明代。
三、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这是元杂剧繁荣的物质基础。
宋金元时期,城市持续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城市。
为了适应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集中进行商业性演出的勾栏瓦肆,这为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文人地位的变化。
元代初期,科举考试曾经长期停开,这使得很多文人沉郁下僚,其中的很多人混迹勾栏,与艺人为伍,进行杂剧的创作甚至演出。
同时,元蒙入主中原之后,很多文人不屑仕于异族,于是放弃仕途,转而从事杂剧创作。
这也是促进杂剧创作的重要因素。
(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
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传奇发展的结果,而杂剧之所以在元代到达了高峰正是因为杂剧的形式已经进入成熟期。
2、举例简述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
(一)、初期(60年悲剧期1234—1294):
1、大批作家,关汉卿、白朴、高文秀、石君宝、马致远、纪君祥等;
2、饱经沧桑,个人和国家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动;
3、躬践排场,大多与艺人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4、悲剧精神,他们创作了中国第一批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悲剧经典,如:
《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
5、本色派(接近市民,曲文质朴自然,接近生活语言,少用典故或骈词俪语,有如现在的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小品),奠定了元杂剧的本色派基础。
(二)、中期(40年文人剧期1295—1332):
1、爱情姻缘剧:
注重情感本身,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乔吉《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
2、神仙道化剧:
占有重要地位,《黄粱梦》、《陈抟高卧》、《任风子》;
3、文人剧,传达当时文人的感慨,郑光祖《王粲登楼》。
4、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首推“花间美人”王实甫。
(三)、晚期(35年杂剧南戏1333—1368):
1、地点,江浙一带;
2、剧种,南戏;
3、作用,孕育了中国戏曲的转机;
4、特点:
内容上道德色彩鲜明,形式上追求离奇,语言上本色为主。
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
基本格式是四折一楔。
元杂剧剧本一般一本四折,每折分为若干场。
一场则是从演员上场至全部退入后台,舞台上出现空场。
剧本的每一折都由曲辞、宾白、科范三部分。
1、折:
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唱完为一折,这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
2、楔:
有的剧本有楔子,楔子是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放在第一折前或折与折之间。
3、题目正名(剧名):
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一般为两句或四句对句,最后一句为剧名。
4、曲词(唱词):
曲辞前面表明宫调和曲牌名称。
5、宾白(口语):
宾白简称白,是剧中人物的言语,由散白和韵语组成。
其中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6、科范(形声语言):
科范简称科,是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的。
7角色:
旦本戏,末本戏:
4、简述不同时期明杂剧创作的特点。
一、从明初到嘉靖(1522),是明杂剧的更生期。
1、明朝开国到成化(1465)是第一个阶段(奠基期),五个现象:
(1)有名氏作家很少;
(2)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
(3)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
(4)语言上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
(5)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
2、弘治(1488)到嘉靖(1522)是第二个阶段(孕育期),康海、王九思、冯惟敏、徐渭。
特点是:
在内容上,主要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
在形式上也开始大破元人的定格。
二、隆庆(1567)以后是独具特色的明杂剧的繁荣期,也完成了它的蜕变。
三个特点:
1、形式,折数不定。
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
2、内容,雅事趣闻。
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
3、人物,人物形象也多为陶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
这对杂剧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元杂剧主体:
一是另有身份,即下层官吏;
二是悠闲文人,隐逸之士——不以杂剧为谋生的手段,却以杂剧为寄予心志的工具,情节人物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
(1)因元杂剧作家以杂剧作为寄寓心志的工具,故其作品的情节、人物往往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寄托;
(2)因其地位低微或经历过深切的忧患,故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3)因其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故其作品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性;
(4)因其熟悉舞台,剧本为舞台演出而作,故其作品较重视舞台演出效果和民众欣赏要求。
2、明杂剧创作主体的特点对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为:
(1)因作家地位较高,故其作品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
(2)因其创作多为家班演出所用,故注重自娱,而不考虑民众的欣赏要求和舞台演出效果;
(3)因其所兼作南戏与传奇,故其杂剧多受南戏、传奇的影响。
明代杂剧作家的社会地位明显比元代的杂剧作家上升。
戏曲的演出方式:
宫廷演出,家班演出,民间演出。
家班演出的流行使剧作者可以把自娱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不必时时考虑外在民众的欣赏要求。
明代的杂剧作家常常兼作南戏和传奇。
6、简述关汉卿《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单刀会》的故事情节。
《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公案剧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楔子写窦娥因为父亲窦天章借了高利贷,只好被抵押给蔡婆作童养媳。
第一折,写十三年后,蔡婆儿子死去,窦娥失去丈夫,成为年轻寡妇。
于是与蔡婆相依为命,形同母女。
一次,蔡婆外出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将蔡婆诓骗到一个偏僻静处企图将她勒死。
在危急关头,被泼皮张驴儿父子撞见,救了她的命。
张驴儿为了霸占家产以及两个女人,来到蔡婆家,要挟窦娥嫁给自己,蔡婆嫁给其父。
蔡婆勉强答应,窦娥坚决不从。
(一为守节,二为爱情)
第二折,张驴儿趁蔡婆生病,要挟赛卢医卖给他毒药,然后把毒药下在蔡婆想吃的羊肚汤中,不曾想,羊肚汤却被张驴儿父亲吃了。
于是,张驴儿把毒死其父亲的罪行嫁祸于窦娥,威胁窦娥如果私了,就嫁给他(多么卑鄙无耻);
否则就告到官府。
窦娥对官府存有幻想,宁愿见官以明清白。
在官府,窦娥遇到糊涂官,受尽酷刑,但窦娥绝不屈服。
但为了让相依为命的婆婆勉于惨无人道的酷刑,只得屈招,因而被判死刑。
第三折是戏曲的高潮,写窦娥赴法场时,充分认识到政治的腐败,升华了她的反抗精神。
在临刑前,她发下三条大愿:
一是一腔热血都飞在白练上;
二是六月降下飞雪;
三是楚州亢旱三年。
(结果一一实现)
第四折,写窦天章官拜参知政事,窦娥的冤魂前来父亲衙门诉冤,窦天章为之昭雪。
《蝴蝶梦》:
中牟县农民王老汉到长街买纸笔,路遇皇亲葛彪骑马出游,无理责怪王老汉冲着马头,就把王老汉活活打死。
王老汉的三个儿子寻找葛彪论理,又将葛彪打死。
兄弟三人被押解开封府。
包公审理赵顽驴偷马案后伏几而入睡,梦见一只大蝴蝶救起坠入网中的两只蝴蝶,却不救入网的另一只小蝴蝶。
醒来正好审理王家三兄弟打死葛彪一案,三兄弟都把打死葛彪的罪名揽在自己的身上。
包公判老大、老二的抵命,王母都反对,因为老大老二是已故丈夫前妻的儿子,判小儿偿命,王母却沉默了。
最后,包公使用了移花接木的掉包计,将赵顽驴顶替杀人罪犯,救出了王家三兄弟。
分析:
一是三兄弟都有罪,二是王母实际存在妨碍公务的嫌疑,三是用外人顶替也不法,四是关汉卿是借包公判案的这样一个躯壳表达他的道德思考,肯定王母的道德境界。
《调风月》:
第一折,某大家婢女燕燕聪明伶俐,深受当家夫人的信任,于是被派去服侍前来探亲的小千户。
小千户见燕燕可爱,诱骗并占有了她,答应燕燕将来娶她作小夫人。
第二折,寒食日,小千户游春,与大户人家的小姐莺莺邂逅并相爱,互赠信物。
燕燕发现后,自知受骗,深感悔恨。
第三折,当天夜里,燕燕自伤身世。
小千户求欢,燕燕拒绝。
于是小千户报复性的怂恿夫人派燕燕去向莺莺求婚。
燕燕本想乘机破坏这门亲事以反报复,不曾想莺莺却欣然答应婚事,燕燕只好悻悻而归。
第四折,小千户和莺莺举行婚礼,燕燕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当众揭露小千户诱骗自己的内幕。
结果由家长做主,燕燕终于作了小夫人。
《单刀会》:
全剧围绕三国时期蜀、吴矛盾而展开故事。
鲁肃为了向关羽讨还荆州,设下圈套,邀请关羽赴宴。
关羽明知是鸿门宴,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单刀赴会。
宴会上,甲士拥出,关羽挟持鲁肃,和他拒理力争,说荆州本来就是“汉家基业”。
凭借自己的智慧勇力,关羽安全返回。
7、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借唐玄宗宠爱扬贵妃的故事,寄予了:
对唐明皇的深切同情,故国思情,和对迷色误国的谴责之情;
浓郁的抒情性,即曲辞的缠绵悱恻,细腻哀婉,使全戏具有一种自然朴实,优雅而清楚的美丽,成为其鲜明的特色:
苦雨梧桐的核心意象的倾情刻画,核心意象的反复呈现,甜蜜与凄苦的强烈对比。
8、以第三折为例,分析《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
铺垫:
在第二折里,屠岸贾宣布:
三日之内,如果没有人把走漏了的赵氏孤儿交出,他就将全国境内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小孩尽行诛戮。
这就使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行为不仅是忠奸斗争,也不仅是士为知己而死,而且是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
冲突一:
第三折一开始,程婴按照事先与公孙杵臼的计划,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孤儿。
此时老奸巨滑的屠岸贾并不大喜过望,而是不肯轻信,而是反复盘问,程婴以为了救自己的刚刚出生的骨肉进行了机智的又是惊心动魄的回答。
即使矛盾得到了暂时的化解,又为下一步的情节埋下的伏笔。
冲突二:
屠岸贾带着兵马与程婴一起捉拿公孙杵臼,并让程婴拷打不肯招认的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没有想到打他的是程婴,而且打得如此狠,刹那间,他头脑出现了真空,年老体弱的公孙杵臼几乎说了胡话,差点泄露了秘密。
通过三人复杂的关系,高度紧张的心理冲突,制造了起伏跌宕的悬念并把冲突推向高潮。
冲突三:
屠岸贾将搜出的婴儿砍为三段,赵孤得救了,全国的婴儿得救了。
不过对程婴来说,这又是多么的残忍,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活生生的砍为三段,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悲痛,这是多么剧烈的心理冲突。
9、石君宝的《曲江池》与唐传奇《李娃传》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造成这一不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在主旨上,《曲江池》把唐传奇《李娃传》对文人轶事的描写,变成对士子与妓女爱情的歌颂。
而且突出了李亚仙的道德色彩和追求道德完美的端倪。
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是,与唐宋两代文人相比,元代文人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倡优保持密切的关系,他们亲身参加杂剧的创作和演出;
二是他们在倡优那里获得尊重与理解,于是那些以往被认为是卑贱的优伶、妓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元代文人的知音;
三是元代文人在自己的作品里借歌颂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与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的在现实中的失落感。
10、试举例说明关汉卿和马致远剧作在精神实质上的差异。
一是主角不同:
关汉卿散曲中主要表现了市井平民的潇洒,马致远作品中则流泻了失意文人的悲怆;
二是内涵不同,关汉卿元曲表现的是市井平民胸臆的外现,马致远则表现了困顿儒生的心理写真;
三是思想感情基调不同,关汉卿杂剧是属于人民的,马致远的杂剧则是属于失意文人;
四是斗争精神不同,关汉卿是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他以笔代舌,以笔代刀,要为人民伸张正义,为百姓铲除凶顽,马致远走的是一条既有正义感又有软弱性的士子力所能及的道路。
11、试结合作品分析马致远剧作在内容和曲词上的特点。
(1)对文人状况的关注,如《荐福碑》;
(2)对生命的思考、对精神归宿的追求,如《岳阳楼》、《黄粱梦》等。
马致远的作品在精神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士大夫气息,他的作品更关注士人的状况,选择文人作为自己表现的话题,如《荐福碑》写沦落士人的悲哀,《青衫泪》写文人和妓女的爱情。
他的神仙道化剧则更多体现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对精神归宿的探讨。
马致远剧作清俊的风格:
马致远剧作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其曲词的写作,他的曲词或洒脱、或畅快、或沉痛,整体风格则是清俊硬朗。
其中《汉宫秋》第三折中对离情别绪的渲染更是著名。
曲子用朴素直白的语言抒写胸中的感伤和悲凉,又在豪放与悲凉中传达出无尽的缠绵。
12、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的重视。
《曲江池》是根据唐传奇《李娃传》改编的,在剧中无论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还是二人的形象,都有了新的色彩。
李亚仙从一个义烈的女子变成了忠贞的女性,道德色彩得到加强,而郑元和则从一个幼稚痴情的书生变成了一个风流才子。
.《曲江池》所描写的书生妓女的爱情是元杂剧中很有代表性的主题,失意的元代文人借书生和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和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感。
13、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
朱有燉剧作对儒家道德伦理的赞誉、对戏曲教育作用的重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