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043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孔雀鱼是一种合群的鱼类,它好像很怕寂寞,一遇到同伴,便会立即跟随着。

有一天刚下课,我又到自然角去,看见一条孔雀鱼正拼命地追赶着它的同伴,而那淘气的同伴却像有意捉弄它似的,直在打转。

两条鱼在水里团团转动,摆动着漂亮的尾鳍,好像两个久别重逢的好朋友,相互拥抱跳舞似的。

我被这难得的景象吸引住了,直到上课的铃声响过了,才依依不舍地走回座位去。

(1)从字典中查出下面的字,把读音写在横线上。

添________

斑________

捐________

鳍________

(2)这种鱼叫孔雀鱼是因为________。

(3)因为________,所以它一遇上同伴就会立即跟随着。

(1)tiān 

bān;

juān;

(2)它的尾鳍满许多小花点,展开来的时候就好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极了。

(3)很怕寂寞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添tiān、斑bān、捐juān、鳍qí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第2自然段找到答案。

这种鱼叫孔雀鱼是因为它的尾鳍满许多小花点,展开来的时候就好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极了。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第3自然段找到答案。

因为很怕寂寞,所以它一遇上同伴就会立即跟随着。

(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母、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位战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战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联系上下文,理解“粉身碎骨”的意思。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是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说明________。

这充分体现出________。

(3)给这个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

(4)石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你知道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恶滔天的事吗?

列举几个。

(1)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

(2)比喻;

石头;

雹子;

石头砸下去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顶峰歼敌

(4)略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粉身碎骨:

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4)此题可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本内容和实际。

4.阅读理解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

“大姐,别给他!

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又对我喊:

“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

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多音字组词。

挣zhēng________ 

曲qū________ 

当dāng________

zhè

ng________ 

qǔ________ 

ng________

(2)读句子,填空。

母亲掏衣兜。

①从“掏”、“一卷毛票”能体会到________。

②从“指尖龟裂”可体会出________。

(3)母亲回答那个女人:

”母亲为什么挺高兴“我”看书?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5)从哪里可以看出“我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挣扎;

弯曲;

当然;

挣钱;

歌曲;

上当

(2)母亲积攒这些钱十分不易;

母亲的艰辛

(3)母亲懂得,读书能使人明理,所以,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也要支持孩子读课外书。

从中感受到慈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4)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为自己还这么不懂事而羞愧难当;

觉得用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买书,实在对不起母亲;

想到应当让母亲有足够的营养……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挣:

zhēng挣扎、zhè

ng挣钱;

曲:

qū弯曲、qǔ歌曲;

当:

dāng当然、 

ng上当。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了解用词之美,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为文章增色;

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这里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紧扣文章“母爱”主题,表述合理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4)考查排比修辞方法,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溪水和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

那天然生就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说:

“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 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 宁可粉身碎骨 说完 挺身向前 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 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

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深深地流着……

(1)“天然生就”中的“就”如果查字典,应查________部,在这篇短文里“就”字是________的意思。

(2)“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

”这是因为( 

A. 

溪水不断地冲刷;

B. 

石头原来的棱角太锋利;

C. 

石头挡住了溪水前进的道路。

(3)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4)短文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亠;

本来就这样

(2)A

(3):

“ 

” 

, 

(4)省略了内容。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只要看准了目标,哪怕有天大的艰难险阻,只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去战斗,就一定能实现。

(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亠;

(2)A

(3):

(4)省略了内容。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

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

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

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

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看拼音写词语。

ncǎobù

shēng

zhuāngjià

nzhí

________

(2)想一想,我会填。

a.列数字 

b.举例子 

c.做比较 

d.打比方

①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②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③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________

(3)如果没有太阳,会是怎样的情形?

(4)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寸草不生;

庄稼;

繁殖

(2)c.作比较;

a.列数字;

b.举例子

(3)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4)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1)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汉字)的认读和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再想想要写的字是由哪些笔画构成的,正确,书写出来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引用(引资料、引神话、引诗句、引名人名言)、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例如:

举例子:

列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使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列数字:

使用数字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不能用;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出具体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可以同类相比,也可以异类相比,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带着问题去细读原文筛选出与问题有关语段进行整合,进而得到本题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

故答案为:

b.举例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练好基本功,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农村,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它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无限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农民们收工了,这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人们有的在河里游泳,有的在吃饭,有的乘(ché

ng 

chè

ng)凉、聊天。

每当这时候,也是我最得意的时候。

农村的蚊子很多,然而蜻蜓更多,我和几个孩子拿着扇子来到马路上捕蜻蜓,蜻蜓在我们头上乱舞,我们一边跑,一边用扇(shān 

shà

n)子扑打着,“捕蜻蜓啦!

快追呀!

哈哈哈……”我们叫着、喊着,蜻蜓可真机灵,追呀!

追呀,“啪”“啪”“啪”一下,两下,三下,什么都没有逮着。

但我并不灰心,还是那样不顾一切地追着,拍着。

“啪”,我按到一只,我的心颤(chà

zhà

n)抖着,带着希望,慢慢地,慢慢地揭开扇子:

“呼”,蜻蜓又飞了。

我呆呆地望了一会儿天空,又不顾一切地追蜻蜓了。

我们家乡的地,遍地是黄土,而我却乐在其中。

我经常弄来好多好多的泥巴,制作泥枪炮。

我把黄泥巴在手上搓呀搓呀,一会儿搓成一个圆的,一会儿又搓成一个方的,把它们连接起来,制成一个坦克。

对,还要插上一面小旗,两边再加上一小块,就更好了。

坦克制成了,我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bé

bié

)提多高兴了。

我小时候很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我家养了六只鸡,睡觉时总是站着的,我可一点都看不惯,总要把它们都按下去躺着睡。

鸡因此对我很不满意,“咯咯咯”地叫,吵醒了妈妈,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走开。

我扎(zhā 

zā)着两个非常短的小辫,一次我自己照着镜子,拿了把剪子蛮有趣地“嚓、嚓、嚓”地剪了起来。

这儿剪一点,那儿剪一点,长短不一,这可成了什么头呀!

妈妈哭笑不得,干脆给我剪了个小分头,活像个男孩子。

童年啊!

多么短暂而美好!

假如我能再回到童年,假如我能使时间倒转,假如……那该多好啊!

然而,这不可能了,童年一去不复返了,但它给我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乘________(ché

ch8ng)凉 

扇________(shān 

n)子

颤________(chà

n)抖 

别________(bé

)提

扎________(zhā 

zā)着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短暂——________

机灵——________

热闹——________

(3)分别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排比句。

(4)作者列举了哪几件事来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思念?

(5)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ché

ng;

shà

n;

chà

bié

(2)长久;

笨拙;

冷清

(3)拟人句:

鸡因此……叫;

排比句:

假如我能……

(4)捕蜻蜓,做坦克,按鸡睡觉,剪头发

(5)《故乡的童年》

乘(ché

)凉、扇(shà

n)子、颤(chà

)抖、别(bié

)提、扎(zā)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

其中注意:

短暂:

形容(时间)短。

所以“短暂”的反义词是“长久”。

机灵:

是指聪明伶俐。

所以“机灵”的反义词是“笨拙”。

(3)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假如我能……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句:

(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5)考查拟定标题。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排比、拟人句修辞手法的掌握。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8.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

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

”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