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文档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文档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文档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
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
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
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
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
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
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
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
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
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
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和送别诗。
一、回顾旧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古诗两首》[板书]
1、课件出示:
A、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者描写的是(六月)
【时间】
(西湖)
【地点】
(疾雨)
【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仅于此,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奇景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
[板题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了解诗人[课件出示:
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
主张抗金。
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
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
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
2、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晓,晴好的天气;
净慈寺,西湖旁边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4、小结: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西湖边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时所作。
看来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
三、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1、这首古诗诗句很简单,如果你能一遍读正确,我们就送给你掌声。
个别诵读。
2、如果你能流利诵读,读出节奏感,我们会送给你更热烈的掌声。
个别诵读
3、课件出示,划出节奏线齐读。
四、明诗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自己学习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请同学到台前依次板书诗句并讲解意思。
A、毕竟,到底。
四时,指四季。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映日,与太阳相映。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
C、找找藏在诗中的小奥妙。
倒装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
夸张:
接天莲叶无穷碧。
对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理解了诗意,相信你会读出更深的韵味。
个别诵读——集体诵读——尝试背诵
五、感情诵读,想象奇景
1、这么美的诗句,如果配上音乐,会给你以独特的享受,请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描绘出这幅美景吧。
师配乐诵读。
2、把你脑海中的奇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六、比较异同,体会诗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华的时刻了,看看谁的思维敏捷吧。
课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六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六月)
(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事物】的奇丽美景。
B、你能说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交流:
相同点:
都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点:
第一首描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
前一首描写的景物多,重点描写的是西湖之水,后一首景物少,重点写“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C、诗人送别友人不诉离别之情,为何写景?
借景抒情,这么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
他们的友谊就像莲叶与荷花,就像莲叶连接着碧空,就像红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衬,难舍难分。
这也是两首诗的不同点之一。
2、就请你把杨万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
七、课后作业
1、拿起画笔,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2、把这首诗变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板书设计:
写景诗送别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