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843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论文: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doc

科研论文:

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

科研论文:

浅谈蒙氏班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

  蒙台梭利说:

“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句名言是我最喜欢的。

蒙特梭利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

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乐园——“儿童之家”。

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和玩具——教具。

在喜欢她的同时我深深爱上了“蒙氏教育”。

  在大学即将毕业的实习阶段,出于对蒙氏教育的喜爱和好奇,我选择了滨州市滨城区华美幼儿园(阳光园)实习,阳光园一共有六个蒙氏班,我在这里与各位幼儿老师们来分享一下我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与理解的东西。

当时,我在菲菲班实习。

奥,对了,蒙氏班的名字与普通头班不同。

它的名字比如:

有依古比古班、马克巴克班,丁丁班等等类似这样的名字。

蒙氏班是混龄幼儿班级。

最小的幼儿2岁,最大的7岁。

我看到了蒙氏教具,比如:

双响筒,拼图,木棒,天秤。

颜色鲜艳的实物。

我听到“让孩子自己来”。

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确,在做许多事情时他们都是自己来,就连两岁的娃娃也是自己盛饭,吃饭,睡觉。

特别安静。

男孩培养小绅士,女孩培养小淑女。

  如今,我是莱州市金城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一名幼教。

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普通班的孩子。

这也让我产生好奇。

我就在想,以前我所在的实习的幼儿园是蒙氏班的孩子与现在的普通班的孩子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在工作中为了出点小成绩我每天认真的工作着,白天看好孩子,关于工作中孩子的点滴事情我都会用笔或拍照记录下来。

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转眼间,两个多月过来了,就在昨天我整理蒙氏班孩子与普通班孩子照片和记录下的事情时我终于发现蒙氏班与普通班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

  现在,就让我来浅谈一下蒙氏班幼儿与普通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差异吧:

幼儿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包括盛饭、独立进餐、穿脱衣服、鞋袜、洗脸、洗手、刷牙、梳头,还有收拾玩具、整理用具和床铺、洗手绢等活动。

蒙氏班的孩子从2岁到7岁都能完成。

“独立自主是孩子的优势,蒙氏班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照顾环境,有秩序感,在工作上自己制定计划,与别人保持平等的关系,尊重他人。

男孩是小绅士,女孩是小淑女。

  在蒙氏班,孩子们从入园来就是自己签到,换好鞋子和衣服进入教室,他们开始看书,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安静的看。

到了教育活动时,他们又摆弄着蒙氏教具。

只有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才去请求老师的帮助。

到了午餐的时间,他们自己盛饭、自己端到桌子上吃饭、如果是撒饭了就会自己清理干净,吃完饭收拾餐具,清洗餐具。

当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问道主班老师:

孩子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他们的年龄都不相同。

老师说:

“蒙氏班孩子就要独立自主,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家长都要配合不去帮他。

幼儿刚入园那会多数孩子在2岁左右,那时孩子在帮助下吃饭,穿脱衣服,换鞋子,在提醒下起床,提醒下洗手,提醒下帮助别人,使用礼貌用语。

但是,因为是混龄班级,有一些大哥哥姐姐就会做了,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他们很快就学会做某件事情了。

到了入学一年或两年时(4-5)岁左右,孩子能自己穿衣服,鞋袜,系纽扣,整理自己的物品,按时睡觉、起床。

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主动打招呼,有礼貌讲话,不说脏话。

到了5-6岁孩子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系鞋带,绣十字绣,缝扣子,做程序不很复杂的家事(蒸鸡蛋、制作雪糕、炒鸡蛋、压汁、水果拼盘、沏茶、凉拌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正如蒙台梭利说:

“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记得有一次,在普通班组织孩子中午就餐时,由于我班一个老师请假了,所以只有我自己带孩子。

孩子们都是分桌吃饭,一个老师负责一桌,我在给我们桌孩子盛饭时,另外一个老师不在的那个桌孩子就等着我。

我说:

“张富棋你帮助小朋友们盛饭吧。

他竟然说:

“他不会”。

我又吩咐另一个孩子。

然后,他就在帮小朋友盛饭,突然,一个孩子叫:

“老师,撒了”。

天呢!

把饭撒在桌子上了。

于是,我匆匆忙忙过去收拾干净。

饭后,组织孩子睡觉了,我进行了反思:

蒙氏班的孩子比普通班的孩子自我服务能力高在日常生活自我服务能力上,蒙氏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很快能完成,如盛饭,熟练的用各种餐具吃饭,拖地,洗衣服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会做,并且很乐意去做。

而普通班的孩子由于没有经过锻炼,所以,做起来就比较吃力。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就开始对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要求,我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环境能育人,能塑造人。

鲁迅说:

“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

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

蒙氏教育环境正使蒙氏班的孩子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二、影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分析

  我觉得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如下这些因素也许是最关键的。

如果各位老师们还有更好的欢迎分享。

  1、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受教育理论的影响。

  由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主张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受理论的影响蒙氏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配合也逐渐增加,大人的要求就增加了幼儿动手练习的机会,从而使自我服务能力逐渐增强。

  在访谈中问到家长你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吗?

孩子妈妈说:

“由于孩子都是我们带平时我们都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可能刚开始做的真的不好,但是我和她爸爸会鼓励支持她去做,做的慢一些没有关系,练习的多了她就会越熟练,像吃饭、穿衣,穿鞋子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能做的很好,有时还能帮助我做家务。

”(访谈编号1,2014-4-1)

  

(1)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影响

  蒙氏班的幼儿学习的内容要比普通班的孩子学习广泛,并且要自己动手(盛饭、吃饭、洗盘子、炒鸡蛋,凉拌黄瓜等等)这些孩子都会,孩子接触的东西多了,在动手操作中自我服务能力加强。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

  

(2)环境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影响

  蒙氏班是混龄班级,最小的只有二岁,最大的七岁,实行以大带小的形式促进孩子感情的同时让小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做工作的时候,三岁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先找年龄大的哥哥或姐姐教他,在年龄大的孩子不会的情况下教师再去帮他。

这样既让小的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年龄大的幼儿巩固了自我服务能力。

  2、家庭因素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影响

  

(1)家长教育方式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孩子家长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也重视起来,蒙氏班的教师与孩子家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为了孩子独立性更好的发展。

你觉得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重要吗?

以前我对孩子特别爱护,总觉得孩子小不应该做事情,孩子能做的事情都是我做。

但是从孩子上幼儿园蒙氏班后我就特别的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家里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的环境,鼓励孩子自己去做。

现在孩子虽然只有四周岁但是她的自我服务能力比一些哥哥姐姐还强。

(访谈编号2,2014-4-20)

  

(2)照看人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家长都顾不上孩子,就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

老人疼爱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有些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与老人教育方式不一致,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而老人处处偏袒孩子,使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总是处在原水平。

  有一位母亲说到假期的时候孩子去了农村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去看她的时候我差点没认出她来,衣服很脏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不知道几天没洗脸没换衣服了。

倒是比在家里胖了。

回家以后,我就唠叨她,她就开始反抗,压根不听我的话,早上不起,中午不睡,不洗脸不刷牙,甚至穿脱衣服也拖拖拉拉。

”(访谈编号3,2014-10-16)

  “父母缺乏幼儿独立性的意识,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不愿意让孩子在自己的练习中浪费时间。

孩子能够完成的事情家长宁愿自己在匆忙中代劳,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早日获得自我服务能力的机会,其实孩子往往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大人应该不放弃机会让孩子建立信心是具有成功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在访谈中问道“你平时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吗?

”有些父母缺乏指导孩子做事情的意识。

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表示无所谓。

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做,于是亲力亲为,为幼儿代劳,剥夺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锻炼的机会。

一位母亲说“小孩子做事情很不利索有可能事情没做好还把自己磕着碰着,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访谈编号4,2014-11-5)一位父亲说“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他自己来处理一些事情,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就会发展,我有时间就帮他做了。

”(访谈编号5,2014-11-5)有位妈妈说道,“疼他都来不及,怎么忍心让他自己干呢。

”(访谈编号6,2014-11-5)

  3、社会因素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不够重视,总是帮助幼儿去做一些事情,其实,放手也是一种爱。

餐厅阿姨对幼儿的用餐方面(吃饭、盛饭、收拾餐具、餐桌子、清洗盘子)总是包办代替。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不到发展。

  正是因为在普通班的教育实践中没有蒙氏教育的那种“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其实,我们许多幼教工作者都多多少少知道蒙氏教育。

但是,因为班级不同的原因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就会有差别。

蒙氏教育已经在许多幼儿园开放。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备受人们关注。

  三、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建议

  1、环境——“环境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非常重要。

陈鹤琴说:

“怎样的环境,幼儿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和印象。

”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昨天还从空间看见了一位特别有心的妈妈为他的儿子准备了一个小厨房,厨房里拥有俱有,让孩子体验做饭的乐趣。

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

  2、爱——爱是什么?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

不管怎样爱,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才是真正给了孩子无私的爱。

孩子该学的不要包办代替。

正面指导因材施教。

给孩子讲解自我服务能力的好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表扬——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时及时的进行表扬奖励。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日常生活规则——要求孩子在玩游戏,做工作时遵守规则的规则即能锻炼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家长应及早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越小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越快。

幼儿也就更容易建立起生活规则。

  5、情感支持——有时候可能孩子做了某件事,但是,不够理想。

这时候大人不要指责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鼓励他做的更好。

  6、家园合作——幼儿生存的环境主要有两个:

一是家庭环境;二是幼儿园环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家园结合”的幼儿培养方案。

  做好家园互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

搞好家园配合工作,可以利用开家长会,设置“家园之窗”专栏等,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或介绍一些培养的经验和方法等。

  从小开始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要从小抓起,要全面抓,要及早的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越小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越快。

使孩子的各项自我服务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对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重点表扬鼓励,对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的肯定点滴进步,同时进行个别培养教育,增强自我服务能力。

对孩子实施与年龄相符的劳动能力培养,实现真正的自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