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767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巩固训练题Word下载.docx

地球 

飞船 

太阳

7.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 

每秒10米 

10米每秒 

10每秒米 

10米秒

8.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9.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地面 

路旁的路灯 

旁边经过的公交车 

小明所乘坐的电动车的座位

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

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 

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

11.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12.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

13.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他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结果;

下车后看到公交车向前行驶去,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结果.

14.物理学中把__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又可分为________ 

直线运动和________ 

直线运动.

15.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16.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

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

分析照片可知AF的长度为________cm,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________cm。

17.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

“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________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8.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1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

乙是________.

20.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夕发朝至,全程运行1288km,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此可知,K18次列车全程运行时间是  

________ h,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 km/h.(精确到0.1)

哈尔滨东

哈尔滨

沈阳北

北京

K18

到站时间

﹣﹣

20:

14

02:

23

09:

30

发车时间

00

32

31

21.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从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甲板起飞,如以________为参照物,则飞行员是静止;

如以________为参照物,则飞行员是运动的.

22.计时员记录了某人在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如右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这个人在各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路程(m)

10

20

40

时间(s)

3.2

5.3

6.8

8.2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三、实验探究题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________cm 

tBC=________s;

VAB=________m/s;

VBC=________m/s。

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小车长LAC=10cm.

(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________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________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________m/s;

(2)把金属片移动在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如图位置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m/s;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________m,所用时间t3=________s,平均速度v3=________m/s;

(4)根据测量可知:

小车运动越来越________,小车做________运动.

25.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上图中AB段的路程是SAB=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

四、综合题

26.小明在跑百米时,前一半路程以8m/s的速度运动,后一半路程以10m/s的速度运动.(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求:

(1)小明在通过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各是多少?

(2)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轿车从某地往扬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8时03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8时33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轿车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9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1×

103kg/m3.则轿车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消耗的汽油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答案】A

【解析】1m/s=3.6km/h,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速度的单位换算是1m/s=3.6km/h.

2.【答案】C

【解析】:

A、海水奔腾,海水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A错误;

B、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B错误;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属于一种生长现象,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C正确;

D、枯叶飘落,枯叶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D错误.

故选C.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答案】B

A、小霖同学位置和运动状态不确定,不是所选择的参照物,故A错误;

B、小英坐在行驶的车上到野外去春游,青山相对于小英同学坐的车子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小英同学坐的车子为参照物,窗外的青山是向后退的,故B正确;

C、研究青山的运动不能选择青山作为参照物,故C错误;

D、青山相对于另一辆车子可能前进也可能后退,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如果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4.【答案】A

小婷坐在电动自行车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

小婷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5.【答案】D

【解析】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它们之间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

身边的乘客与电梯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故B正确;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机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C正确;

加油机与受油机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错;

应选D。

【分析】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6.【答案】C

A、以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球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离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C、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航天员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

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7.【答案】B

【解析】汽车的速度10m/s读作:

10米每秒;

【分析】根据速度的读法分析答题.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读法,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的含义知,速度大师物体运动的比较快,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故选D。

【点评】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9.【答案】D

【解析】【解答】小东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

小东相对于地面、路旁的路灯、旁边经过的公交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A.B.C都不符合题意。

D.【分析】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位置改变;

静止;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位置没有改变。

10.【答案】A

【解析】【分析】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

求出;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A、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

,所以A是正确的;

B、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

,所以B是错误的;

C.2s~5s内,由图像知,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所以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通过的路程是0,错误;

D.由图像知,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2m=4m,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图象的分析能力和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平衡力的知识,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这类题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11.【答案】C

【解析】【解答】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不变,即战斗机甲是静止的,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变化,即战斗机乙是运动的,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不变,即战斗机乙是运动的,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变化,即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C。

【分析】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就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12.【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当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严格说来,机械运动的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运动,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

13.【答案】公交车;

地面

(1)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窗外的电线杆相对于公交车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公交车为参照物,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

(2)下车后看到公交车向前行驶去,这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结果.

公交车;

地面.【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14.【答案】物体的位置变化;

匀速;

变速

【解析】【解答】

(1)物理学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定义的掌握情况,需要根据基本概念来解答.

15.【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解答】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运动;

静止.

【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16.【答案】4.50;

3;

0.50

如图:

记录长度要求有一位估计值,所以AF的长度为

木块从A运动到F的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由图像分析可知下滑过程中,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都为0.50cm,木块作匀加速运动.

4.50;

0.50.

【分析】

(1)长度测量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读出AF的长度;

(2)由图可得到A到F木块的运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3)读出木块各个位置的示数计算相邻两段时间内路程差.

17.【答案】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河岸;

【解析】【解答】人在舟里坐着,舟是行驶的,但是人感觉不动,原因是选择的船为参照物不同,“舟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18.【答案】变速;

1.9

(1)由频闪照片可以看出,苹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它做的是变速运动;

(2.)A到B之间有3个时间间隔,即时间为t=0.3s,

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v=

=

=1.9m/s.

变速;

1.9.

(1)分析频闪照片,在相等的时间内苹果的间隔越来越大,利用速度公式不难判断苹果的运动状态.

(2)算出A到B之间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它在A到B之间的平均速度.

19.【答案】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解析】【解答】由图甲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三人通过的距离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由图乙可知,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三人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故答案为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

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

20.【答案】13.5;

95.4

K18次列车全程运行时间是t=24:

00﹣20:

00+9:

30=13h30min=13.5h;

全程平均速度V=

​≈95.4km/h;

13.5;

95.4.

【分析】从列车运行时刻表中可以看出全程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总路程,根据公式V=

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1.【答案】战机;

甲板

飞行员相对于战斗机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则飞行员是静止的;

飞行员相对于航母甲板位置不断改变,如果以甲板为参照物,则飞行员是运动的;

战斗机;

甲板.

【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2.【答案】3.125;

5.6;

7.1

【分析】根据

即可求出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注意应用公式时,时间和路程一定要对应.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

(1)刻度尺;

秒表

(2)v=s/t

(3)小

(4)4cm;

1s;

0.02m/s;

0.05m/s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测小车平均速度;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sAB=4cm=0.04m;

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CB=15:

35:

23-15:

22=1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sAB/tAB=0.04m/2s=0.02m/s;

由图知:

BC段的距离是sBC=5.0dm=0.05m,所用时间为tBC=1s,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05m/1s=0.05m/s【分析】利用刻度尺读数测量路程,利用秒表读数测量时间,利用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的大小,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

24.【答案】

秒表;

0.16

(2)0.1

(3)0.4;

2;

0.2

(4)快;

变速直线

(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

小车通过AB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

=0.16m/s;

(2)小车从A处运动到O处的路程s2=

×

0.8m=0.4m,则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2=

≈0.13m/s;

(3)小车在下半段的路程为s3=

0.8m=0.4m,所用时间t3=t1﹣t2=5s﹣3s=2s,平均速度为υ3=

=0.2m/s;

(4)比较v2、v3可知,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0.16;

(2)0.1;

0.2;

变速直线;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已知路程和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