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7671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290291Word文件下载.docx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这一局面出现于

A.公元2世纪后期B.公元2世纪前期

C.公元前3世纪后期D.公元前3世纪前期

5.下面是战国时期某一诸侯国采取击败对手的策略。

这一策略是

A.打草惊蛇B.远交近攻C.擒贼擒王D.声东击西

6.东汉时期,国家选取官员表面上是皇帝与朝廷掌控,但他们并不会到民间进行察举,导致察举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地方官吏手中。

这说明察举制下

A.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B.选官深受地方影响

C.人才评定标准的不统一D.地方官吏任务繁重

7.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建构的阶段,即“儒学社会”的阶段。

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A.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8.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国、实现文治、改进风俗、争取文化正统的地位,以及改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恶劣气候环境,拓跋宏采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B.改说汉语C.鼓励通婚D.推广汉服

9.下面三幅图片能够反映的主题是

A.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D.统一国家建立与发展

10.隋唐以来,江南地区有“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之称,加之江南门阀士族阶级与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隋朝中央政权之间矛盾尖锐,斗争日益激烈。

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决南北粮运问题,以及军事运输的需要,就成了统治阶级的当务之急。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北方地区长期动荡不安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D.交通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稳定

11.公元204年,政府规定按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粟四升;

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之前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的赋税制度。

这一赋税制度

A.得益于秦国的商鞅变法B.受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影响

C.是魏晋时期的租调制D.实行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12.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

“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宦官专权影响君主专制B.朋党之争削弱了相权

C.藩镇割据影响地方稳定D.民族矛盾逐渐尖锐化

13.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

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B.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

C.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14.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15.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

这里的他

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B.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

C.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D.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

16.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高僧求佛的行路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高僧是东晋时期的法显B.这一事件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体现了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该事件促使日本佛学开始兴盛

17.右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央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据此可知,该朝代是

A.辽朝B.宋朝C.金朝D.元朝

18.《辽史.百官志一》中有“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据此可知,辽朝设置南北面官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尖锐

C.加速辽朝的封建化进程D.维护了本民族落后的社会制度

19.元代的急递铺是专门传送官方文书的通信机构。

阅读下图元代镇江路丹徒县急递铺概况,据此可认定的史实是

府州县

递铺

概况

镇江府域

录事司总铺

北至西津铺十里,南至南门铺十里,西至施水铺十里。

丹徒县

西津铺

北渡江至瓜州十八里,南至府前总铺十里。

南门铺

北至府前总铺九里,南至张家山铺九里。

张家山铺

南至丹徒十里。

丹徒铺

南至谏壁十里。

施水铺

东至府前总铺九里,西至下鼻九里。

下鼻铺

西至乐亭九里。

乐亭铺

西至洪信九里。

A.急递铺的道路网络较杂乱B.急递铺分布由政治中心向外扩散

C.急递铺的运作重视保密性D.镇江路的丹徒县直属于中书省

20.在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宋代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门第观念的消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21.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一著作是

A.《百家姓》B.《授时历》C.《梦溪笔谈》D.《蒙古秘史》

22.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

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

因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起到辅佐皇权的丞相的替代作用。

为此,明太祖设置了

A.内阁B.殿阁大学士C.六部D.中书省

23.时人评价军机处:

“军机大计,罔不总揽。

”“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

这表明军机处

A.拥有决策权,类似于元朝的中书省B.机构设置简单,类似于宋朝的枢密院

C.拥有行政权,类似于唐代的尚书省D.属于临时机构,类似于皇帝秘书班子

24.下图反映了明朝政府架构的变化。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行政管理的腐败B.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C.减轻皇帝的政务压力D.有效协调各部门权力

25.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

这一举措

A.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B.促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D.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

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

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

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

姬姓有53个。

占其中的绝对多数。

分封制不限于东方。

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

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

及至汉初。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

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一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

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巩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27.(12分)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的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分布形势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北方军事集团割据混战,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流徙,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都蒙受战乱之害,出现了“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的残破局面。

三国孙吴境内有“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锦”。

西晋时的“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破坏,人们纷纷流徙江南。

据史书记载,当时沿长江的建康、姑苏一带已是“阡陌如绣”。

隋的暴政对北方社会生产的破坏无可置疑,而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的沟通,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两宋时期,少数民族的入侵使中原地区战火蔓延。

据统计北宋熙宗十年,南方占全国商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要求:

从时期、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

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

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

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

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北宋中期,由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客观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但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也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于是王安石便被推上了历史的潮头。

经过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变法,宋王朝不仅做到了财政收支相抵且有盈余,军事力量也有所加强。

但是不论变法措施在形式上多么完善,都会因皇权专制政体本身违背公正和人权的大道原则而难以实现其预期的变法目的,并且广大老百姓不可能成为变法的最终受益者,反而会成为借着变法名义被更加严酷剥削的对象。

——材料一、三均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高一期中调研测试·

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2.B3.A4.C5.B6.B7.D8.A9.B10.D11.C12.C13.B14.C15.A16.B17.B18.A19.B20.A

21.D22.B23.D24.B25.D

26.

(1)目的:

扩大疆土,“以藩屏周”,(2分)特点:

以分封土地为核心;

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联系;

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

分封制下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

分封制度的根深蒂固;

汉朝错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汉高祖刘邦审时度势;

汉初维护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4分,任答两点即可)主要区别:

汉朝的封国制度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政治上实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

(2分,言之有理即可)

27.图一:

汉族的北部兴起了突厥、西部有吐蕃、东北有黑水靺鞨。

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突厥是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民族。

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

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蕃实行和亲政策,此后唐蕃基本停止了纷争。

由此判断,图一是隋唐时期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

图二:

汉族北方兴起了蒙古、契丹,东北兴起女真、西北有党项,西南部有大理。

结合所学知识,铁木真用武力结束了12世纪中后期蒙古高原上的混战局面,统一了草原。

契丹族在公元10世纪初,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接受汉文化,后改国号为辽,1004年辽征宋,次年订立“澶渊之盟”,民族交流加强。

党项是羌族的一支,1038年元昊称帝建夏,即西夏,西夏政治制度效仿唐宋,宋夏之间战争频繁,1044年元昊请和,宋夏订立合约,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由此判断,图二是宋元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

(4分)图三:

汉族的北部兴起的女真(满洲)、蒙古鞑靼、瓦刺。

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统一女真各部。

皇太极继位后,实行“联蒙制汉”。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明代,蒙古鞑靼、瓦刺等部威胁北疆,永乐年间先后接受明封号,北方相对安定。

清入关前,漠南归属,漠北、漠西臣服,民族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由此判断,图三是明清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

28.认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汉魏之际,完成于两宋时期。

(2分)中国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自古以来就在华北,文明的中心也在华北,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华北农业比江南农业优越。

(2分)东汉末年以后,北方军阀连年混战,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动乱,大量人口死亡或者迁移,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受到战乱的严重破坏。

(4分)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劳动人口,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也有利于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2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为东南地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重心的格局奠定了基础,元明清时期南方压倒北方继续发展,南方经济重心最终形成。

(2分)

29.

(1)措施: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普遍推行郡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2)内容:

学习汉族的礼仪;

仿照汉人建立的官制;

继承并推广儒学。

(3)原因: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而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中的秦孝公和北魏的孝文帝坚决变法,而王安石变法中的宋神宗对变法摇摆不定;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比较彻底,但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不彻底。

(6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