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C3H5O9)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4C3H5N3O9
12CO2↑+10H2O↑+6X↑+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B.NOC.N2OD.NO2
1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CaO+H2O=Ca(OH)2
B.2H2+O2
2H2O
C.2KClO3
2KCl+3O2↑
D.C2H5OH+3O2
2CO2+3H2O
14.家用洗涤剂可洗去油污,汽油也可除去油污,两种的原理是( )
A.前者为溶解作用,后者为乳化作
B.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
C.都是溶解作用
D.都是乳化作用
1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高层建筑物起火,应从安全通道撤离,不可乘电梯
C.现场烟雾较浓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加热后马上读数
B.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的结论
17.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
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8.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二氧化锰鉴别H2O和H2O2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N2与CO2
C.用灼热的铜粉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D.用稀盐酸除去盛放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固体
19.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2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2O
CO2
O2
W
反应前的质量(g)
1
20
8
反应后的质量(g)
10
x
A.x的值为11
B.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
4
二、填空题
21.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硅元素_____;
(2)2个氯离子_____;
(3)3个乙炔分子_____;
(4)氧化铁_____。
2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河水净化成自来水,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操作2的名称是_____;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2,待处理的水应该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3)要使液体D变为纯净的水,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知识。
如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5号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图B中X为_____,其表示的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_____(填序号);
(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其原子结构中的_____相同。
三、简答题
2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酒是常见的消毒剂,它的溶剂是_____,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碘酒,需要碘的质量为_____g。
(2)八月桂花开,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香味,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该现象:
_____。
(3)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为粉末状,其目的是_____,使煤充分燃烧。
25.如图是某位同学在实验时的一些操作示意图,请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a_____,b_____。
(2)上述操作中有两处错误,请改正:
_____,_____。
(3)实验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过氧化氢分解除了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铁、氧化铜等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探究
(一))氧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与结论
解释
结论
实
验
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_____
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二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_____
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交流与反思)小岑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得出表内的结论,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实验操作: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③_____是否改变。
第二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利用“实验二”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继续实验,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④_____是否改变。
(探究
(二))为了探究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兴趣小组继续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s)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0.5g二氧化锰
30
2
5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0.5g氧化铁
60
3
5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0.5g氧化铜
(交流与反思)
(1)探究
(二)与探究
(一)实验方法相同,均属于⑤_____法;
(2)写出实验1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⑥_____;
(3)如图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
a→⑦_____→⑧_____→d(填接口字母);
(4)小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三者中氧化铜的催化效率最高,但是小诗却认为该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⑨_____;
同学们根据小诗的建议重新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
27.工业上利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生产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同时得到二氧化碳。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进行高温煅烧(样品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高温不分解)。
测得石灰石煅烧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_____之后,石灰石已完全分解;
(2)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3)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完美的网络隐私,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故选项错误;
B、对抗性神经网络,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故选项错误;
C、给所有人的人工智能,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故选项错误;
D、零碳排放天然气发电,可缓解减少空气污染,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C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C。
3.C
A、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项错误;
B、用铁锅做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
C、氧气用于抢救病人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项正确;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项错误。
4.B
A、试管可用作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B、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故选项正确;
C、锥形瓶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D、集气瓶可用作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D
“全球气温升高过快”是温室效应造成的,而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
6.A
A、焚烧小麦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生态环境,故选项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利于生态环境,故选项错误;
C、拒绝一次性筷子,利于生态环境,故选项错误;
D、发展太阳能电池,利于生态环境,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C
CO(NH2)2中C、O、N、H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
(14×
2):
(1×
4)=3:
4:
7:
1。
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其次是氧元素,第三位的是碳元素,第四位的是氢元素,图中①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故选C。
8.B
A、水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点睛】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9.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化;
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
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判断选项D符合题干要求。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
10.A
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2x+(﹣2)×
2=0,则x=+1价。
11.D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蒸发水分,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一部分溶液,剩余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12.A
【分析】
由4C3H5N3O9
12CO2↑+10H2O↑+6X↑+O2↑可知:
反应物中有12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12个氮原子和3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36个氧原子,另外有6个X分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规律可知:
反应物中的12个氮原子全部进入了6个X分子中,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根据气体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可知X的化学式为N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规律可以得出X的化学式。
13.B
A、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2H2+O2
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该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2KClO3
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C2H5OH+3O2
2CO2+3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14.B
用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不相同:
汽油作溶剂,溶解了油污,形成了溶液;
洗涤剂不能完全溶解油污,但起到乳化作用,将原来的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集成大的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15.A
A、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会加剧燃烧,故措施不合理;
B、高层建筑物起火,会随时停电无法使用,应从安全通道撤离,故措施合理;
C、贴近地面的地方烟雾较少,故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措施合理;
D、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措施合理。
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
16.C
A、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故错误;
B、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故错误;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空,故正确;
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即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错误。
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加热,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注射器里的空气的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为了全部消耗掉氧气,铜粉的量必须是足量的。
17.D
A、和负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可以燃烧,从现象上判断: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错误;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D、从微观上分析可得结论: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18.B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N2与CO2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能用灼热的铜粉反应生成氧化铜,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盛放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可以除去盛放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D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
观察图象D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0.C
A、x=1+20+8﹣10﹣8=11,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O2、W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因此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C、W中碳元素质量为:
11g×
=3g,氢元素质量为:
(10g﹣1g)×
=1g,氧元素质量为:
8g﹣3g﹣1g=4g,因此W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
=1:
4,该选项说法正确。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21.Si;
2Cl﹣;
3C2H2;
Fe2O3。
(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是Si;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个氯离子可表示为:
2Cl﹣;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乙炔分子可表示为:
3C2H2;
(4)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Fe2O3。
22.加速泥沙的沉降过滤吸附b蒸馏
(1)净化水加入的明矾能加速泥沙的沉降;
(2)操作1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是过滤操作,操作2是吸附操作,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2,待处理的水应该从b端通入;
(3)要得到纯净水,需要使用蒸馏的方法。
23.非金属10.8111①电子层数
(1)第5号元素是硼,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
(2)图B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X=2+8+1=11;
核内质子数为1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其原子序数为原子序数11,其表示的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①;
(3)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其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相同;
24.酒精1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酒精;
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碘酒,需要碘的质量为:
50g×
2%=1g;
(2)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燃烧。
25.烧杯漏斗实验Ⅱ中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实验Ⅲ中带火星的木条应伸到集气瓶口CO2+Ca(OH)2═CaCO3↓+H2O
(1)由图示可知,图中带有标号仪器a是烧杯、b是漏斗;
(2)上述操作中有两处错误,改正后是:
实验Ⅱ是过滤,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实验Ⅲ是氧气的验满,带火星的木条应伸到集气瓶口;
(3)实验Ⅳ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6.反应速率很慢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质量化学性质对比实验(或控制变量)2H2O2
2H2O+O2↑bc实验1中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与另两个实验不同,无法进行比较
[探究
(一)]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说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分解速率很慢;
实验二: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因为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交流与反思]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不但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且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所以应补充设计以下两个方面的实验操作: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质量是否改变;
第二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利用“实验二”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继续实验,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探究
(二)]
(1)探究
(二)与探究
(一)实验方法相同,均属于对比实验或控制变量法;
(2)实验1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3)第一个装置制取氧气,产生氧气的导管连接第二个装置的短导管,长管排出的水进入量筒内,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收集的氧气体积;
(4)实验1中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与另两个实验不同,无法进行比较,所以该结论并不可靠。
27.
(1)t2
(2)6.6g(3)75%
(1)根据固体质量的变化分析碳酸钙分解的情况;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科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
(1)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减小,当t2时质量不再减小,说明了石灰石已完全分解;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0g-13.4g=6.6g;
(3)设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5g,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100%=75%。
根据石灰石煅烧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分析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