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7298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莲说文档格式.docx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三、语言揣摩

1、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提示: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

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而对爱莲同气相求。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

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3、“陶后鲜有闻”一句中,“鲜”应该读xiǎn,还是xiān?

  (提示:

“鲜”在这里应读“x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

请你找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

“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

5、你怎样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

文章又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提示:

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

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

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

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7、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

(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9、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谁爱菊花?

陶渊明是什么人?

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菊花有什么特点,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

……深秋时节。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

它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

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

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

(隐逸者)

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与世俗作斗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

(衬托。

从正面衬托.)

10、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

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1、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是什么句式?

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中考题

(2012山东聊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答案】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

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说明:

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16分)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③可爱者甚蕃()④濯清涟而不妖()

9.翻译句子。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10.理解填空。

(3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答案:

(16分)7、(2分)B8、(4分。

每空1分)①的②却、可是③多④洗涤9、(4分。

每句2分)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10、(3分。

每空1分)追求隐逸贪慕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11、(3分。

花名1分,理由2分)略

浙江省丽水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阅读《爱莲说》,完成第8—11小题。

(11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香远益清()②陶后鲜有闻()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你喜欢哪种花?

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8.①更加②很少9.我唯独喜爱莲从水底沉积的烂泥里生长出来,但又不沾上污秽,经过清澈的水波洗涤而不显得妖冶。

10.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贪慕富贵(意思对即可)11.示例:

我喜欢桂花。

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黄色花朵散布在绿叶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却丝毫不张扬。

评分标准:

第8小题2分,每小题1分。

第9小题2分,大意答对即可。

第10小题4分,每空2分,大意对即可。

第11小题3分,写出花名给1分,写出理由,语句通顺的给2分。

2006年湖北省襄樊市(非课改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答: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并谈谈理由。

(一)(10分)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

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

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

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

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

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2007年泰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

①荷钱:

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

情趣。

③迨:

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2)日上日妍()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句子:

启迪: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

“是”译错扣1分)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本题3分。

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启迪:

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2007年湖北省鄂州市

[甲]见课文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

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

异香。

⑤芙渠:

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23.甲文:

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2007年山西省新课改区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

(10分)

[甲[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

(2)亭亭净植()

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

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

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

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8.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4

(1)简陋的房屋

(2)立或树立  5D  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C  8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

2007年广西百色市(实验区)

(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

(13分)

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不蔓不枝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我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

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

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18.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

每格l分)19.B(2分)20.A(2分)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分。

“染”、“濯”、“妖”各0.5分)22.B(2分)23.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分。

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爱莲说》中考试题集训

一、(09安徽省)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

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8分)

参考答案:

一、1.

(1)蕃:

(2)亵:

亲近而不庄重(3)宜:

应当 2.

(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示例:

相同点:

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

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