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7258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控课程设计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4.2.1用户话务量的统计9

4.2.2交换机系统容量10

4.3中继线数量设计10

4.4用户编号计划设计11

4.4.1用户号码组成11

4.4.2榆中校区电话编号11

4.5用户交换机控制部分的配置设计11

4.5.1对控制部件的要求11

4.5.2用户交换机控制部件配置12

5.设计心得12

6.参考资料13

1.我校榆中校区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

我校现有56个民族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其中除医学院等少数几个学院外绝大部分在榆中校区。

学校拥有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教职工队伍。

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

榆中校区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

2.需求分析

我校榆中校区地位较突出,对外文化、学术交流较普遍,行政结构对外用户需求量较大。

榆中校区拥有行政结构16个。

对外交流通话需求量最大,对内处理事务需求量也较大。

这部分用户主要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

其中每个行政机构平均配5个电话则共配16*5=80部电话。

榆中校区现设有学院20个教学单位。

教学单位的需求量总体是对内通话较大对外较少。

考虑到教学单位还须发送传真数据通信业等多种业务。

教学单位等多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

每个教学单位(包括老师办公室)平均配50部电话则共有电话20*50=1000部。

榆中校区现有学生公寓23座。

考虑到学生用户基本不使用固定电话,主要用于上网所以这部分主要用于接入ADSL上网业务。

本设计中平均每座公寓配100部电话(编号所用)则共有23*100=2300部电话。

学校的一些其它辅助单位(教学楼、食堂等)共有100部电话。

综上,榆中校区共配电话80+1000+2300+100=3480,考虑到计算方便,设学校有3500部电话。

学生拥有电话2300部,办公人员拥有电话1200部。

3.现状分析

榆中校区离市区较远,交通不是很方便,不过除我校之外,还有一所大学。

我校榆中地区已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学生老师基本人手一台,对固定电话的冲击非常大,需求量最大的大多是老师办公和内部联系才使用固定电话以及榆中校区和本部的联系,学生除了用电话线上网外使用已基本比较少用固定电话。

4.交换机配置

4.1用户交换机系统结构

用户交换机分成选组级(数字交换网络)和用户级(用户模块和远端模块)两部分。

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处理机进行控制。

用户交换机如下图所示。

图1用户交换机系统结构

用户级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用户的话务量,然后通过用户级和选组级的数字中继线送至选组级。

4.1.1用户电路功能

用户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这七个功能.用户电路功能框如下图所示。

图2用户电路功能图

B(Batteryfeeding)馈电

在机电式交换机的绳路中有一个馈电电桥,它向主、被叫用户提供通话直流。

我国馈电电压为-48V或60V。

O(Overvoltageprotection)过压保护

用户线是外线,可能受到雷电袭击,也可能和高压线碰撞。

通常在总配线架上对每一条用户线都安装有保安器(气体放电管),它能保护交换机使其免受高压袭击。

R(Ringingcontrol)振铃控制

由于振铃电压较高(国内规定为90V~±

),不少振铃继电器接点控制铃流。

在振铃控制信息启动继电器,向用户提供铃流。

S(Supervision)监视

这个功能通过监视用户线直流电流来监视用户线回路的通/断状态。

通过监视用户线路的通断状态可以检测以下各种用户状态:

用户话机的摘机和挂机状态、拨号脉冲、用户通话时的话路状态。

C(CODE&

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编译码器的任务是完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间的转换。

H(Hybridcircuit)混合电路

混合电路是用来完成用户话机的模拟信号二线双向和PCM数字信号四线单相的二线/四线转换。

T(Test)测试

测试开关负责将用户线接至测试设备,以便对用户线进行测试。

4.1.2数字中继器

数字中继器是连接数字局间中继线的接口电路,它连接数字交换局或远端模块,它的出/入端都是数字信号。

主要功能有码型变换和反变换主要是PCM传输线上的HDB3码和局内的单极性不归零码之间的变换:

时钟提取和帧同步:

提取和插入随路信号。

4.1.3数字交换网络

PCM是四线传输,发送/接收是分开的,数字交换网络因而也要收、发分开,即进行单向路由的接续。

数字交换网络由数字接线器组成:

时间(T)接线器和空间(S)接线器。

它们的基本分工是:

时间接线器负责实现时隙交换;

空间接线器负责实现母线交换。

4.1.4用户交换机接入方式

本设计中我校用户交换机主要考虑校内用户间的呼叫。

用户内部分机之间的接续由用户交换机完成,不经过公用交换机。

用户交换机进入本地公用网有以下三种:

半自动直拨入网方式(DOD2+BID);

全自动直拨入网方式(DOD1+BID);

混合入网方式。

本设计中,我校主要考虑行政办公室及老师和学生两类情况,所以对老师和学生的大容量需求采用全自动直拨入网方式,对行政办公室采用会和自动入网方式。

全自动入网方式如下图3所示。

它有以下特点:

(1)它是全自动的,分机用户和公用机中其他用户号

位相等。

(2)用户交换机的中继线接入市话局的选组级,中继

线上话务量大。

(3)出局呼叫时只听一次拨号音。

(4)每个分几用户都要占用公用网的一个号码。

(5)长途自动化容易实现。

图3全自动入网方式(DOD1+DID)

DOD+BID+DID混合上网方式如下图4所示。

用户交换机将一部分中继线按全自动方式接入公用网交换机的选组级,形成半自动入网方式(DOD1+DID);

而将另一部分中继线接至用户级,形成半自动入网方式(DOD2+BID)。

这样既可以解决重要用户的长途直拨要求,又可以较少信号设备、中继线以及号码资源的负担。

图4混合入网方式(DOD+BID+DID)

4.2用户容量和系统容量设计

电话用户进行通话要占用电话交换机的机键设备,用户容量可以用用户通话次数和每次通话所占用的时间都从数量上说明了用户需要使用电话的程度,即用话务量来表示。

话务量A=C*t其中A—话务量;

C—呼叫次数;

t—梅次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间。

话务量单位用“爱尔兰(Erl)”,或叫“小时呼”。

交换机系统容量包括入线数、出线数(中继线)、收号器数、发号器数来表示。

4.2.1用户话务量的统计

在考虑交换局的机键数量时,总以忙时话务量为基本数据。

考虑到学校不同用户所用时间的不同将学校总体用户分成学生用户和办公人员两类。

学生用话高峰期时间为晚上9:

30——11:

00,办公人员用话高峰期时间为上午9:

30-11:

00。

对与学校交换机来说,呼叫类别主要考虑局内呼叫、局外呼叫,其中办公人员以局内呼叫为主,学生用户以局外呼叫为主。

忙时话务量统计表如下图所示。

学生话机

晚上9:

00

办公人员话机

上午9:

出局

C呼叫次数/平均每小时

3

2

T占用多少小时/每次

0.06

话务量(Erl)

0.18

0.12

局内

0.02

0.04

每个话机总话务量(Erl)

0.22

0.30

出局忙时话务量:

学生:

A0=2300*0.18=414Erl

办公人员:

A0′=1200*0.12=144Erl

局内忙时话务量:

A1=2300*0.04=92Erl

A1′=1200*0.18=216Erl

总话务量:

学生:

A2=A0+A1=414+92=506Erl

A2′=A0′+A1′=144+216=360Erl

4.2.2交换机系统容量

学校交换机总用户线数为3500户,考虑到学校长期的发展,保留部分出线500户总共4000户,则交换机出线数达到4000门。

因为忙时学生呼叫总话务量大于忙时办公人员呼叫总话务量。

忙是最大出局呼叫414Erl,局内最大呼叫为216Erl。

4.3中继线数量设计

如果在用户的一次呼叫时,由于在交换网络中找不到空闲出线而未能完成通话,叫做“呼损”。

加入到交换网络的输入线上的话务量称作原发话务量;

在输出端送出的话务量完成话务量。

它们之差叫做损失话务量,损失话务量与流入话务量之比为呼损。

本次设计中忙时(话务量到达峰值的时间段)呼损概率为2%。

根据爱尔兰呼损公式

通过查爱尔兰呼损表B:

出局最大呼损为414Erl,呼损B=2%,得出中继线n=428。

当然为考虑到学校以后固定电话的增多这个数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大越好。

由于交换网络内部级间链路不空而导致呼叫损失的情况叫做交换机的“内部阻塞”。

要减少内部阻塞,就要扩大连路数,等到连路数是入、出线数的2被基本设计中应为9000条就没有内部阻塞,这种网络也叫“无阻塞网络”。

4.4用户编号计划设计

编号计划指的是在本地网、国内长途网、国际长途、特服、新业务、测试和网间互通等各种呼叫拨号号码的编排和规程。

4.4.1用户号码组成

1.国际网编号

CCITT负责制定国际电话编号制度,并为每个国家或地区分配相应的代码。

国家或地区代码可以是一位、二位或三位。

我国的代码是86。

国际呼叫的拨号顺序为:

00+国家代码+国内有效电话号码。

“00”为国际长途字冠。

2.国内长途网的编号

国内长途自动电话网采用1至4位不等位编号,国内长途自动直拨用户号码按以下序列组成:

长途字冠(0)+长途区号+被叫号码。

3.本地网编号

本地网内的所有自动用户共用一个区号。

本地电话号码采用等位编号,一般为7~8位长,号码结构为局号+局内用户号后四位为用户号.

4.除此之外,我国首位号为“1”的电话号码主要用于紧急业务、需要全国统一的业务接入网、网间互通接入码和社会服务号码,如110、120、114等。

4.4.2榆中校区电话编号

考虑到我校实际情况,兰州长途区号为“931”,兰州使用7位号码“PQR(局号)ABCD(用户号码)”,所以我校榆中校区的电话号码也用7位号码编排。

本设计中榆中小区总话机数为3500部,加上学校发展预留500部,总共4000部话机。

因而需要4位用户号及“ABCD”四位(理论上可支持10000个编码)。

经过查询榆中局号(PQR)为“451”。

即榆中校区编号为“451(局号)ABCD(用户号)”(ABCD为0~9中任一位数)。

4.5用户交换机控制部分的配置设计

4.5.1对控制部件的要求

(1)呼叫处理能力:

控制部件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是以忙时试呼次数来衡量。

正常情况下,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能力应达到10万次/小时,当负荷值超过设计能力,但未达到50%时,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能力应不低于9万次/小时。

(2)高可靠性:

程控交换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核心设备,通信业务的特性决定了对其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

按照国内电话交换设备技术规范要求,程控交换机系统中断指标是20年内系统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h,且故障时间短。

(3)灵活性和适用性:

要求控制系统在整个工作寿命期间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能适应新的服务要求和技术发展。

4.5.2用户交换机控制部件配置

用户部件控制主要考虑交换机控制系统结构、多处理机的工作方式、处理机的通信方式。

交换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哟分为全分散控制和分级分散控制。

本设计中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采用分级分散控制方式。

它有以下2个特点:

处理机之间是分等级的,高级别的处理机控制低级别的;

处理机之间通信接口比较集中,控制方式复杂,但是比全分散控制方式简单。

一般采用2级或3级分散控制结构。

多处理机工作方式之间的工作方式有三种:

功能分担方式、话务分担方式和备用方式。

为提高控制部件的可靠性,有时对每台处理机配有备用处理机(N+m冗余)。

这样就形成主/备用工作方式。

处理机间通信方式有:

通过PCM通信信道进行通信;

采用计算机网常用的通信结构方式(多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

本设计中考虑到和远端用户模块CPU之间的通信,所以利用PCM信道进行通信。

5.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简要介绍了我校榆中校区用户交换机的配置计划。

其中简要介绍了榆中校区概况、人数、需求分析,从而设计出用户系统容量,理解用户交换机的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里,用户交换机的接入方式,并得出用户话机的编号计划、中继线的数量、用户交换机的控制部分的配置计划。

有些东西都是平时学习却没有记住,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知道了很多课外知识。

6.参考资料

1、《电信网编号计划》,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1。

2、《现代交换原理(修订本)》,人民邮电出版社,桂海源编,2005-5。

3、《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叶敏编著,2003-1。

4、《号码资源与现代电信网络》,国防工业出版社,李茂长等编著,2004-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