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853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文档格式.docx

故本题选D。

【点睛】世界主要城市的时区需要牢记,以及区时的计算方法:

东加西减。

4.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岛东岸近海发生了7.1级地震。

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地处()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界

【详解】日本地处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属于消亡边界,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球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对于板块交界处的国家或地区,要特别留心。

5.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减少

【详解】二氧化碳能够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则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会增加,A错误;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会增多,B正确;

因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C错误;

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会增多,D错误。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常见原理规律

1.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反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3.十雾九晴(雾重见晴天),因为夜晚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气温低,易形成雾天。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无云或者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

(或者这样解释:

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热、降温快,致使地面温度低,当地面温度降至0°

C以下时,霜冻就可能出现。

4.人造烟幕,使蔬菜免遭冻害,因为人造烟幕中含有C02、水汽、尘埃等杂质,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5.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是什么?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6.岩浆沿着裂隙上升过程中,在侵入岩与原有岩石接触的甲处会有新的岩石形成。

这种新岩石可能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侵入岩是指岩浆从软流层出发,顺着岩层之间的裂隙上升,但是这个裂隙并没有上升到地表,最终裂隙结束在地下深处,至此岩浆不能继续上升,只能在地下冷却凝结形成侵入型岩浆岩。

侵入岩在侵入已经形成的岩石时,与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作用,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得接触边缘形成变质岩。

根据材料可知,岩浆沿着裂隙上升过程中,在侵入岩与原有岩石接触的甲处会有新的岩石形成。

甲处不是岩浆侵入,不会形成侵入岩(花岗岩),A错误。

甲处在地下深处,不会形成喷出岩(玄武岩),C错误。

题目主要反映的是内力作用的影响,甲处不会形成沉积岩,B错误。

在侵入岩与原有岩石接触的甲处会形成变质岩,大理岩是变质岩,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岩石的形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岩浆沿着裂隙上升过程中,在侵入岩与周围原有岩石接触时,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得在周围原有岩石接触边缘形成变质岩。

变质岩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板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千枚岩等。

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7.下图为某研学小组在野外拍摄到的某河流局部景观图。

从图中河流地貌形态可以推知,该河段()

A,以遭受侧蚀为主B.堆积作用强盛

C.溶蚀作用强烈D.地转偏向力增强

【答案】A

本题以地理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对地表形态塑造,体现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要求。

【详解】由图可知该河流曲度较大,主要受到河流侧向侵蚀为主,A项正确;

图示并未显著体现堆积作用对河床的抬升,河道的淤积等典型特征地,虽有河漫滩的出现,但不能反映该河段堆积作用的强烈程度,B项错误;

溶蚀作用多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该图示河段地形平坦开阔,与喀斯特地表形态不同,C项错误;

转偏向力只与所处纬度和运动速度有关,并不会随着河流形态的改变而改变,D项错误。

综上所述A项正确。

【点睛】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它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的形成的。

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河谷、曲流。

8.2020年江淮流域经历了62天的“超长梅雨季”,多地降水量超历史同期记录。

“超长梅雨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弱B.东部雨带推移快

C.副高势力较弱D.夏季风势力强盛

【答案】C

【详解】每年6月左右,来自副热带太平洋洋面的东南季风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季风势力相当,雨带长期徘徊在我国江淮地区形成“梅雨”。

如果夏季风势力强,雨带迅速北移,梅雨季节短;

如果夏季风势力弱(副热带高压势力弱),雨带则更为长期的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超长梅雨季”。

所以“超长梅雨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势力弱、夏季风势力弱,东部雨带推移速度慢。

综上,C正确,排除A、

B、D„故选C。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悉梅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夏季风不稳定对梅雨的影响。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每年6月左右,来自副热带太平洋洋面的东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与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的西北季风带来冷空气交汇,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若夏季风势力强,雨带迅速北移,梅雨季节短;

若夏季风势力弱,雨带长期的停留在江淮地区,梅雨季节长。

9.图示为“世界某海域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在信风影响下形成的风海流是()

【详解】据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低纬洋流圈,且为顺时针,故为北半球中低纬海域洋流圈,①为北赤道暖流,与东北信风的吹拂作用有关,A正确;

②为日本暖流或墨西哥湾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④为加利福利亚寒流或加纳利寒流,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作用下形成的;

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也与盛行西风有关;

南赤道暖流与东南信风有关,北赤道暖流与东北信风有关;

关于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冬季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等三支洋流组成,呈逆时针;

夏季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南赤道暖流等三支洋流组成,呈顺时针。

10.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

阿姆河每年都有春汛,该时段其主要补给水源是()

A.雨水B.湖泊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

【详解】阿姆河位于中亚,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雨水不是其主要补给水源,A错误。

湖泊和地下水的补给量少且均较为稳定,B、D错误。

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冬季降雪较多,气温低,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易使阿姆河形成春汛,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总结常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补给

类型

季节

特点

我国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

我国为例)

雨水

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不连续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塑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1季节性

2水量稳定

3连续性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

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

冰川融

夏季

①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②水量较稳定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1、2月份径流出现断'

流的原因:

气温低于苗二冰川无融水。

湖泊水补给

全年

1较稳定

2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普遍

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2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

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

1稳定

2一般与河

流有互补作

11.近年来,陕西省迁出人口从主要流入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转向主要流入中西部省份。

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

A,产业结构不断调整B,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C.生产成本逐步上升D.生态环境趋于改善

【详解】影响人口自发性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陕西省迁出人口之前主要流入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是因为这些东部地区就业机会丰富,收入高,而现在转向流入中西部省份,是因为近年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劳动力需求增大,就业机会增多。

故BCD错误A项正确。

【点睛】引起人口迁移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a.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b,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c.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

d,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

经济因素:

a.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

b.美国,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迁移规模越来越大

d.新疆石油基地建设(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迁入

政治因素:

a.二战、越战、朝鲜战争导致的人口迁移,

b.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社会文化因素:

a.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引起的人口迁移

b.二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c.印巴分治造成的人口迁移

12.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与亚马孙平原人口密度相近的区域是()

A.恒河平原B.西欧平原C.四川盆地D.刚果盆地

【详解】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较为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密度较低;

恒河平原、西欧平原、四川盆地,是世界上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排除A、B、C;

刚果盆地同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较为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密度较低,选择答案D。

【点睛】气候与城市区位:

1.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城市密度大,规模大;

2.干旱荒漠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城市密度小,规模小;

3.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带

13.上海市“十四五”新城规划建设要重点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将打造“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向”。

“五个新城”建设将有利于上海()

A.提高城市等级B.丰富城市职能

C.扩大土地面积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详解】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大量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城市空间形式的出现,其中卫星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形式。

上海市“五个新城”相当于是上海的卫星城,卫星城市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与“母城”相关的多种功能,可以改善“母城”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活力,D正确。

城市等级不会因为增加几个卫星城的建设而提升,A错误;

五个卫星城能够疏解上海中心城人口和功能,所以上海的职能反而可能减少,B错误;

“五个新城”的范围本来就属于上海,其建设并不会扩大上海的土地面积,C错误。

【点睛】关于长江三角洲

发展基础:

①区位优势明显: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②经济实力雄厚:

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

③创新要素集聚:

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创新要素吸引力强。

④国际化水平领先。

⑤合作基础良好。

规划重点: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

集聚创新资源,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4.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该地盛产优质葡萄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B.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C,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D.河网密布,地势平缓

【详解】贺兰山东麓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大陆性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年降雨量不超过200毫米,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的糖份可以充分积累,葡萄品质高。

所以,A正确。

贺兰山东麓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河流湖泊少,B、D错误。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是葡萄品质高、优质的主要条件,C错误。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悉农业区位因素。

农作物品质高低的影响因素:

(1)气候: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生长周期长。

(2)土壤:

富含某些微量元素。

(3)水源:

水质好,无污染。

(4)其他:

病虫害少;

化肥农药少;

品种优质。

15.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

年平均气温16°

C,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土壤PH值大多在4.8左右。

该地最可能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是()

A.棉花B.苹果树C.茶树D.甜菜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云雾缭绕,且土壤呈酸性,茶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故该地最可能种植茶树,C正确;

而苹果树是喜低温干燥的温带果树,棉花喜热、好光、耐旱,甜菜喜温凉,比较耐寒,ABD错误。

【点睛】茶叶生长环境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

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

C;

最低不能低于-10°

C„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8-25。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

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

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

(2以下。

16.据报道,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

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是()

A,公路交通便利B.消费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缺乏D.劳动力数量多

【详解】上海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公路交通并不便利,A错误。

上海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并且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满足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B正确。

矿产资源缺乏不属于区位优势,C错误。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技术导向型工业,更多的是需要技术以及人才优势,劳动力需要较少,因此与劳动力数量多无太大关系,D错误。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悉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1)宏观上:

自然条件方面:

是否有修建工厂所需要的良好地质、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

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社会经济方面:

是否尽可能靠近劳动力、市场和交通枢纽,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

(2)微观上:

主要是指环境因素方面,不同工业对环境的要求不同,污染程度及污染类型不同,其区位选择的要求也不同。

17.俗话说“店多不压客”,这句话体现的商业区位因素是()

A.交通B.地价C.集聚D.人口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业活动集聚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多商品,从而增加客流量,“店多不压客”体现了多个商业活动集聚,为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体现了商业区位的集聚因素,故C正确;

交通、地价、人口均未体现,故A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18.有那么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楼上用来居住,底层用来做生意,并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为行人避雨遮阳。

该建筑普遍存在的文化区最可能是()

B,江南水乡文化区

D.华北平原文化区

A,华南沿海文化区

C.云贵高原文化区

【详解】这种建筑叫做骑楼,是福建、广东当地的特色建筑,是融合了南洋风格的建筑形式,A正确。

江南水乡是长三角一带,小桥流水,白墙黑檐的房子,B错误。

云贵高原多竹楼、鼓楼等民居,C错误。

华北平原传统民居为四合院,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域文化,每个地方的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息息相关。

19.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

能动态、准确地分析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北斗导航系统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因此能动态、准确地分析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过程,B正确;

遥感技术是通过拍摄遥感影像,获取地理信息数据,A错误;

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都是获取某地经度、纬度和海拔的技术,不能动态、准确地分析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过程,CD错误;

【点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3.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一表达。

4.应用

GIS具有地图所不具备的特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提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

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评估。

20.下图是上海某月两天的太阳视运动示意图,此时段

 

A.上海昼渐短夜渐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趋慢

【答案】c

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详解】读图分析,根据日出和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可知,1日昼长为10小时42分钟,25日昼长为11小时24分钟,可知该月上海昼长逐渐变长且昼短夜长,A错误;

说明该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D错误;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错误;

该月地球公转逐渐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趋慢,C正确。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中国广核集团在纳米比亚投资建设的湖山钟矿是目前我国在非洲项目。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纳米比亚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钻石产值居世界第五,也是世界第四大铀生产国。

湖山铀矿位于纳米比亚西部的纳米布沙漠地区,是近十年来全球范围较大的轴矿,资源储量约29.3万吨,多露天矿。

纳米比亚简图

(1)据图,概括纳米比亚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2)简析纳米比亚铀矿开发的有利条件。

(3)分析我国在纳米比亚投资建设湖山铀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简析中纳两国合作开发铀矿产业可能对纳米比亚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

资源地域分异明显,铜矿主要分布在北部,铀矿主要分布在中部,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南部。

(2)露天矿的规模较大,开发难度较小;

劳动力成本低;

铀矿储量大,资源丰富;

临近铁路,连通港口,交通运输便利。

(任答三点)

(3)该国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

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

地处沙漠,沙尘天气多发;

技术水平低,人才短缺;

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差异大(任答三点)

(4)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

(任答两点)

本题考查纳米比亚矿产的分布特点,铀矿开发的优势,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

【详解】

(1)由图的信息可知,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

但资源地域分异明显,铜矿主要分布在北部,铀矿主要分布在中部,矿产储量大,多露天矿,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南部。

(2)从材料可知,该国的铀矿大多为露天矿,规模较大,开发难度较小;

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

铀矿储量大,资源丰富;

临近铁路,连通港口,交通运输便利。

(3)该国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易中暑,太阳辐射强,易晒伤,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

地处沙漠,沙尘天气多发;

技术水平低,人才短缺;

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差异大,语言沟通困难等。

(4)积极影响可从就业、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等方面分析。

铀矿的开发,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的完善;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冰冻是由降雪(或雨夹雪、小冰粒、冻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温形成的积雪结冰现象。

冰冻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

浙江省山地丘陵占比大,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