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777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z检查

C.F检查

D.X2检查

8、“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A.实战能力

B.创新能力

C.理性思维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9、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思潮中有一派认为,“工读”只是用自己的劳动换一些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A.周予同

B.胡适

C.李大钊

D.王光圻

10、某本科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小学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的行动研究”。

这一选题最容易受到质疑的方面是()

A.创新性

B.价值性

C.具体性

D.可行性

11、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A.泛爱学校 

B.文科学校 

C.实科学校 

D.国民学校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1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

所借鉴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14、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15、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

A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

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

16、运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儿童发展过程阶段性特征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蒙台梭利

17、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8、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的要求

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

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

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

19、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A.高尚品质的培养

B.雄辩技巧的练习

C.优雅举止的训练

D.文雅风度的修习

20、在道德问题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

A.道德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

B.德性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C.道德教育应戒绝使用斥责或鞭挞一类惩罚手段

D.道德教育应以《圣经》有关诫命的学习为主

21、“物理不外于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孟轲

B.荀况

C.朱熹

D.王守仁

22、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

他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行为核查记录法

C.时间取样记录法

D.轶事描述记录法

23、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是()

A.《科尔曼报告》

B.《一个乘坐学校的地方》

C.《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4、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25、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26、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A.贫民子弟

B.贵族子弟

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

D.中产阶级子弟

27、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

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8、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地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

”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或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B.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C.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29、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

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

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30、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31、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A.追求优异

B.生计教育

C.提高效率

D.教育公平

32、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33、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

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

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

34、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认知失调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效果律

D.准备律

35、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36、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

A.临时教育审议会

B.中央教育审议会

C.终身教育审议会

D.地方教育审议会

37、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8、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39、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A.改革科举

B.发行报刊

C.兴办学堂

D.译介西书

40、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41、下列关于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在效度越高,其结果越能确定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

B.外在效度越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越大

C.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

D.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一定高

42、叶澜老师提出了“生态式”的教育,反对教育的农业模式、工业模式。

有研究者基于此,在中国知网上以时间为序,按2015年、2014年、2013年……的顺序查阅“生态式”教育的文献。

该研究者所运用的查阅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43、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A.﹣0.90

B.﹣0.10

C.0

D.50

44、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45、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设立学部 

D.创设京师大学堂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3、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3、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极其类别。

4、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5、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请回答以下问题:

(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

2、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

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

“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3、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D

2、D

3、C,解析:

蔡元培认为教育有两大别:

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

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

后者有世界观教育。

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纽带。

故本题选C。

4、C

解析:

教育将教育比喻为“园艺”,教师是“园丁”,学生是受到教师“修剪”、“塑造”等方式影响下形成的“花朵”,这是典型的外铄论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C。

5、CABD均属于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6、B

7、B,Z检验适用于小样本(n﹤30),T检验适用于大样本。

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

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

X2检验还可用于检验总体的次数分配是否属于正态分布及进行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中位数检验等。

8、C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人的理性。

9、B,解析:

工读主义分为三种:

一是做工的人求学;

二是求学的人为了实验学理而劳作;

三是贫苦学生为补助学费而半工半读。

以胡适等为代表的是纯粹的工读主义,胡适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

故本题选B。

10、D,解析:

本题选D。

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包括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11、A

12、A

13、A

14、C考查的是东方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

15、C

16、D,解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特点:

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心理具有吸收力;

发展具有敏感期;

发展具有阶段性。

以此为基础提出来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等特征。

故本题选D。

17、D

18、C,解析:

C选项的表述是明显错误的,终身教育并不是哪种教育的延续,它的含义不仅仅指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还包含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其他几个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答案选C项。

19、A,解析:

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故本题选A。

20、B

21、D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22、C,解析:

本题选C。

时间取样法:

即在特定的时间里(如一节课等),观察所发生的教育现象,对这一时间内发生的行为作较全面的记录,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

23、C《学会生存》主张讲的是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之一是学习化社会。

24、D,解析: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25、D,解析:

伦理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承担保护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

26、A

27、D

28、B

29、B

30、D学生去写一首七律诗,是调用了对所有七律诗的知识去完成的,所以是综合。

31、B

32、C

33、A

34、C

35、C

36、A

37、D

38、A

39、B

40、B

41、D

本题考查的是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的关系。

实验的内在效度愈高,其结果愈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

而实验的外在效度愈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愈大。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高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

因此,实验设计必须重视这两种效度。

但是,在实际情形中,要同时兼顾两者是很难做到的。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42、B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有: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逆查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是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43、D,解析:

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到+1.00之间。

44、B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45、C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题要点:

错误。

(1)根据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主要有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就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反而会对学生的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2、答案要点:

错误。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评分说明】本题属于教育学原理第五章的考察范围。

先判断对错,然后再答出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地位,接着指出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推理出只有把握好教育目的才能把握好教学目标的论断。

3、参考答案:

错误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

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

他们主张:

(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

(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

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

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

(1)社会依据。

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明的阶级性。

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确定。

(2)人的依据。

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曼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教育体系,造就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代新人。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

(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答案:

(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在教育研究中,什么情况下采取观察法,如何规避观察法的缺陷等,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教育研究方法

3、答案: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

4、答案要点:

(1)优点:

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

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2)缺点:

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评分说明】出题范围就在一些分类、实验过程、实验的优缺点中

5、答案: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

智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它在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德育、智育和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

首先,三者不可分割,其次,不能相互代替。

在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只注重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其各自的独特性;

二是只注重他们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其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他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总之,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和手段的。

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

德育对其他各方面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智育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认识基础。

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解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凯程专门押中的题。

问题1解析:

新观念其实主要指教育要尊重人的身心发展,即凯程课堂中专门讲过得“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