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722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410课时文档格式.docx

34。

后面这个算式第一步算4×

85,第二步算3×

85。

显然5×

34和4×

85的得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再算第2个算式的时候,大家要清楚中间的得数是不同,最后的得数才相同的道理。

(相同的是乘数,不同的是位置;

相同的是最后的结果,不同的是中间乘的结果。

一起完成这2个竖式。

再看竖式,验证刚才大家的想法。

二、自主应用。

1.做练习一第1题

①出示口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做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④拓展深化: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④比较这四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做练习一第3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

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

4.做练习一第4题

①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一共有多少千克?

③反馈评议。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5.做练习一第5题

①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③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各步的意义。

6.做练习一第6题

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xKb1.Com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每个数分别估成多少?

这样估得的得数比计算的得数大还是小?

7.做练习一第7题

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用估算方法可以怎样做

用竖式计算可以怎样做?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什么?

总结:

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理解题目的意思,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还要注意题目有几个问题就要解决几个问题。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8.做练习一第8,9题

你选择用什么方法解题?

为什么?

独立完成,说一说过程。

9.做练习一第10,11,12题

列算式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

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

检测

1.直接写出得数

10×

32=20×

50=80×

11=xKb1.Com

15×

10=7×

8+2=1000—12×

3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2×

3456×

42

3.统一超市有36箱牛奶,平均每箱牛奶卖42元。

根据下面的竖式,在()里填适当的数。

42

×

36

252……()箱卖()元

126……()箱卖()元

1512……()箱卖()元

4.张奶奶家有一个养鸡场,平均每天卖出25筐鸡蛋,每筐鸡蛋重14千克。

张奶奶家平均每天卖出鸡蛋多少千克?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新授

5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一、情境导入

1.为了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体育老师买来足球。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你能从图上知道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列出算式:

32×

30=(元)

二、探究算法

1.你你能算出它的积吗?

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并在小组里交流。

4.教师整理得出简便方法的过程。

强调:

因为计算可以先算0前面的数,所以把0放在外面,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2.全班交流算法。

A.口算:

先算32×

3,再在积的后面添0.

3=96,32×

30=960

B.用竖式计算。

(教师请学生扮演)

方法一:

方法二:

2323

30×

30

00960

96

960

3.讨论这两种笔算方法算法合理,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巩固新知

1.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扮演。

(2)“想想做做”第2题。

讨论像70×

52、90×

18这样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题该怎样列竖式。

(3)“想想做做”第4题。

连乘计算时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

先思考再,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算一算,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2.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6题。

看图收集信息,小组交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再全班汇报。

(2)“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根据所求的问题,找一下相关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1.用竖式计算

6040×

388×

790

2.某物流公司急需运出一批货物,现有14辆货车,每辆货车最多可装40箱货物。

这些货车能一次运完500箱货物吗?

32×

30=960(元)

32

×

30

960

答:

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960元。

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6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

2.创设情境

出示《书》11页例题图片。

(图意:

豆豆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一个乒乓球2元)

收集信息: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

6袋乒乓球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完整的例题:

豆豆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豆豆一共用去多少元?

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重点:

每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说明理由。

学生观察图意,找出条件,自由发言。

学生尝试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方法可能有:

(1)先求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2=10(元)

再求买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6=60(元)

(2)先求一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

5=30(个)

30×

2=60元

2.质疑:

2=12(元)12×

5=60(元)这种做法有没有道理?

学生自由争论,分析对错,形成认识。

3.归纳反思。

(1)今天学了什么?

(揭示课题:

两步连乘应用题)

(2)解答时怎样观察和思考?

(先要仔细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有直接联系的条件看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进行解答)

先组织学生看懂图意,组成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正正。

说明:

这样算也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道理比较难理解,在想不通的情况下,最好不采用。

学生适时反思,理解并初步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完成《书》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信息,小组合作,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

2.完成《书》1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小松鼠、小兔、小狗、小猫每只小动物运了2筐苹果,每筐20千克。

哪些信息之间有直接联系?

根据两个信息能求出什么问题?

现在要求4只小动物一共运走多少千克,你你能解决吗?

学生观察图意,找出条件,再分析哪两个条件之间有联系,提出问题口头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解答两步乘法应用题?

4.完成第12页“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小组内说说,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还有其他不同算法吗?

1.小明每天写14个毛笔字,5周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每周按7天计算)

2.

买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

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方法一:

先算一袋要多少元。

10×

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6=30(个)

30×

2=60(元)

练习二

7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运用乘法笔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并能合理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两步连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运用乘法笔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两步连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谁来帮大家总结一下?

指名说说40×

20的口算方法。

追问:

怎样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运算过程。

怎样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练习第1题。

学生口算,再集体订正。

2.练习第2题。

先自己在心里估计积几位数,再进行笔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3.练习第3题。

指名说说获得什么信息。

我们要先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交流。

4.练习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获取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可以先算出什么?

然后学生独立试做。

5.练习第5题。

要求有多少箱苹果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

用那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层?

用那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竖排?

6.练习第6题

读题了解题意

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

7.练习第7题

这一题给出了几个条件?

哪两个条件是有关联的?

8.练习第8题

这一题要先求什么?

可以有第二种方法吗?

9.现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你们来说难不难啊?

但对古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人们研究了数千年才研究出了现在所使用的竖式计算。

我国古代的人民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和创造。

你们想了解吗?

读课本第14页。

你知道吗?

给大家介绍这种方法。

复习

(一)

复习课

8

1.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回忆本单元内容,说一说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会了什么口算方法?

什么估算方法?

什么笔算方法?

哪一种实际问题的解法?

你觉得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读完题,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问题?

(19个篮球的价钱不能超过800元。

1.复习1。

独立口算,集体核对。

像这样的口算题怎样算得快一些?

2.复习2。

乘法算完后我们可以怎样难算。

独立计算4题,并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一遍。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复习3。

你能估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小组里说一说。

汇报估算结果,说说估算方法。

4.复习4。

看题后填表,算出每种蔬菜的总千克数。

做这题时,我们用了什么数量关系?

求青菜、萝卜、西红柿各有多少千克时你是怎么算的?

5.复习5。

三种价钱的篮球:

48元、38元、28元。

带了800元,买19个同样的篮球,他可能买了哪种篮球?

估算一下,最贵的48元乘19结果大约是多少?

能买吗?

再估38元的,乘19结果大约是多少?

单价是28元的要不要再像刚才那样估一估?

那会不会单价38元的和28元的篮球都买一些呢?

6.复习

读题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并解答。

7.复习7

要求电视机的台数需要先求出什么?

可以画线段图表示吗?

复习

(二)

复习

9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乘法的一些特殊规律。

熟练地利用口算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上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掌握的好的地方有哪些?

掌握的不好的地方有哪些?

1.复习8。

独立填表格。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题目举例说一说?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

2.复习9。

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竖着比较第一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组题和第一组相比有什么变化?

第二组题的得数有什么变化?

3.复习10。

独立完成,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两题有什么联系?

记忆25×

4=100

第二组题是多少个34相乘?

我们为什么把21拆成20和1,有什么好处?

第三组题为什么这样拆?

小结:

当碰到乘几十一时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碰到几十九呢?

4.复习11。

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再填出括号里的数

37×

3=11113×

7=91

6=22213×

14=182

9=33313×

21=273

()=444

观察完之后,先让学生说你所发现的规律,再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填写,为什么?

最后发现,每一组都漏了一题,按照规律把该算式补出来,并用笔算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指出:

像这样很有特点的算式组合还有很多。

13×

28=()

()=555

35=()

()=666

42=()

()=777

49=()

()=()

()=()

8.复习12。

看题,说题意。

要求每个书架大约放多少本书?

怎么求?

要求15个这样的大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9.复习13、14

独立完成两题汇报结果,并说一说思考过程。

根据上面两题,你能编一道用乘法或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0.复习15

学生阅读题目,先观察平面图,再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1.思考题

在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先根据乘法笔算方法说一说每行数是怎么得到的。

在确定每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自己填一填,汇报,大家共同检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