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450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类工业总线对比Word文件下载.docx

然而,本规范力图阐明MODBUS中哪种功能对于普通自动化设备的互用性有价值,哪些部分是MODBUS作为可编程的协议交替用于PLC’s的“多余部分”。

  它通过将配套报文类型“一致性等级”,区别那些普遍适用的和可选的,特别是那些适用于特殊设备如PLC’s的报文。

POWERLINK=CANopen+Ethernet

鉴于以太网的蓬勃发展和CANopen在自动化领域里的广阔应用基础,EthernetPOWERLINK 

融合了这两项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即拥有了Ethernet的高速、开放性接口,以及CANopen在工业领域良好的SDO和PDO数据定义,在某种意义上说POWERLINK就是Ethernet 

上的CANopen,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使用了Ethernet介质,而应用层则保留了原有的SDO和PDO对象字典的结构

虽然这些工业以太网都是国际标准,但是指的是IEC 

61784里的标准,但是这些工业以太网不都是标准的以太网。

即这些工业以太网并不都是符合IEEE802.3U的标准,这当中只有Modbus-TCP和EtherNet/IP是符合IEEE802.3U的,只有符合IEEE802.3U标准的,才能与IT和以太网将来的发展相兼容。

而不符合IEEE802.3U标准的,基本上可以讲不是以太网,它们都对以太网进行了修改,或者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已经不是以太网了。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其实主要就是协议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应用层协议的区别,我们知道,按照ISO的参考模型,网络被划分为7层。

a. 

ModbusTCP和EtherNet/IP的区别主要是应用层不相同,ModbusTCP的应用层采用Modbus协议,而EtherNet/IP采用CIP协议,这两种工业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是CSMA/CD,因此是标准的以太网,另外,这两种工业以太网的网络层和传输层采用TCP/IP协议族。

还有一个区别是,Modbus协议中迄今没有协议来完成功能安全、高精度同步和运功控制等,而EtherNet/IP有CIPSafety、CIPSync和CIPMotion来完成上述功能,所以才有Schneider加入ODVA,成为ODVA的核心成员来推广EtherNet/IP。

由于这两种网络都是标准的TCP/IP以太网,所以所有标准以太网节点都可以接入这两种网络。

b. 

至于EthernetPowerLink(EPL),EthernetPowerLink就是个怪胎,PowerLink虽然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还是采用标准的以太网,但是它又添加了另一个数据链路层,此EPL数据链路层在结构上为于以太网数据链路层之上。

我们知道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的MAC(介质访问)层的作用是[color=#FF0000]决定哪一个节点可以占有总线,也即决定哪个节点一个发送数据[/color]。

所以本来由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来决定哪一个节点占用总线,现在它被位于它之上的EPL数据链路层给架空了,由这个EPL数据链路层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决定哪个节点发送数据。

所有在这样的一个EPL工业以太网系统中,不能使用交换机,只能使用HUB,所以对100M的网络,EPL总的带宽是小于100m,一盘情况下只有40-50M,而如果采用交换机的工业以太网,它的带宽可以达到大几百M,另外在EPL网络上,所有的节点都要实现EPL数据链路。

没有实现EPL数据链路层的节点不能接入此网络。

c.PROFINET分为原来划分为v1,v2,v3,现在一般称为ProfiNetCBA、ProfiNetIO和ProfiNetIRT.也就是通过以太网来实现对等通讯、实时控制和运动控制。

v1采用TCP/IP协议,采用标准的以太网,而V2和V3不采用tcp/ip协议,这两种都绕过tcp/ip协议,采用另外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开发ProfiNet采用开发人员人员认为tcp/ip协议增加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研究后认为数据在TCP/IP中的传输延迟很小,他们研究得出数据在经过TCP,IP栈时延迟只有不到100微秒,如果采用UDP/IP时就更小,同时他们研究也得出数据在不同应用层延时比较大,不同的协议延迟不一样,但是相差不是很大,从200us-800us不等,他们经过实验后认为以太网的基础设施(指交换机、网卡等)和TCP/IP协议并不是影响工业以太网实时性的主要原因,而认为应用层协议才是主要原因。

所以密歇根大学的教授认为绕开TCP/IP协议没有丝毫的意义,反而由于缺少了TCP/IP协议,使得设备也就缺少了IT功能,与其它现场总线没有区别。

ProfiNetV3就更特别了,它不完全采用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有一不时间采用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CSMA/CD),而另外一部分时间采用自己的数据链路层,通过一个高精度的时间来完成。

所以ProfiNetV3也就不是标准的以太网了,也就给Profinetv3带来如下的问题:

不能采用标准的交换机、不能采用标准的以太网芯片、与企业网相连可能会出现问题,与标准以太网相连还要特殊的网关、添加和删除一个节点都需要重新组态网络和重新启动网络、至今没有千兆网络,还有最重要的是,当标准以太网以后发展了后,它不能与标准以太网相兼容,不具有将来以太网所应具有的功能。

d.EtherCat这种工业以太网也很奇怪,它们不使用标准的芯片,一般不使用交换机,软件也不是标准的,对以太网的数据帧进行了一些修改,我们知道一个数据帧只有一个源节点,但是对于EtherCat一个数据可能有多个源节点,即一个数据是由多个节点发送的数据组合而成的。

所以对于这样的网络,标准的以太网设备也不能接入这样的网络。

我认为Ethernet/IP和ProfiNet这两种工业以太网都适合各个行业,并不象heidai讲的应用的行业不一样。

首先这两种工业以太网都用于传输非实时数据,还可传输实时数据,即可以用于离散控制,也可用于过程控制(当然现在还不能用于本安应用)。

其次,这两种工业以太网都可用于网络功能安全传输,Ethernet/IP有CIP 

Safety协议,而ProfiNet有Profisafe协议,还有在运动控制方面ProfiNet有 

ProfiNet 

IRT,而EtherNet/IP则有CIP 

Safety,二者都可以用于中高端的运动控制。

最后两者都有基于IEEE1588的高精度时钟同步。

而Modbus 

TCP,EtherCat和PowerLink,都只能完成部分控制任务,如Modbus 

TCP一般只作常规IO实时和非实时数据。

而EtherCat和PowerLink则更象是为运动控制而开发的,这二者好像没有功能安全、在PLC和DCS控制方面也没有得到大自动化公司的支持,况且这两者又对以太网进行修改,一个在软件,另一个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进行了修改,都不能兼容标准的以太网设备,个人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为满足运动控制而不能兼容已有的标准的以太网设备而开发的工业以太网并不是以太网,与其说是工业以太网还不如说是另一种现场总线。

我认为工业以太网的竞争将会在Ethernet/IP和ProfiNet间进行,而其它工业以太网都是这两者的陪衬,将会逐渐退出市场。

EtherNet/IP以后将由罗克韦尔自动化、Omron、施耐德和思科公司来推动,而ProfiNet将由业界老大西门子公司带领一些小公司去奋斗,由国内PLC厂商中的老二、老三和老五对老大,不知谁将引导未来。

其实,工业以太网里还有几个怪胎,举两个例吧:

SynqNet:

丹纳赫主导的,几乎只用在运动控制,而且据说只用在了半导体机械行业(奇怪的是,不才也搞半导体机械很久了,却从来没看到过SynqNet,孤陋寡闻啊)。

只用了以太网的硬件,完全和我们平常说的以太网没有任何关系,连MAC层都没有。

当然如此运用,速度性能当然好,但未来难说。

Sercos 

III:

光纤SercosII的新一代以太网版本,背后推手是博世力士乐,只用在运动控制。

也基本上是只用了以太网底层硬件,系统里竟然连switch都不允许用。

速度当然快,但只比SercosII快了一倍。

估计用了SercosII的用户,谁会去更新到一个没快了多少的新系统啊,还没问世,就已经不被业界看好了。

我个人认为,最后一定是大西洋两岸的两大巨人之间的角力,就像以前的现场总线战争,最后还不是Profibus和DeviceNet,别的都只能当陪衬的角色?

当然,现在大家都在看中国这个大西洋两岸以外的单一最大市场,中国把砝码放在谁这一边,可能会使天平倾斜一点。

但最后,肯定两者都会存在的。

我个人认为,咱们应该选Ethernet/IP这一边站

中国用户和制造商应选择Ethernet/IP还是ProfiNet,各人的看法有所不同,不过我认为firstrazor所说的没错,有于ProfiNet采用了专门的芯片、网卡、交换机等以太网基础设施,虽然ProfiNet应用层协议是公开的,但这些芯片却是专用,国内的制造商要想开发符合ProfiNet标准的设备,确要依赖于这些芯片,受制于提供芯片的公司,也就是西门子公司,因此可以将ProfiNet并不是完全开放的。

而相反,Ethernet/IP不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是标准和开放的,国内的工业以太网制造商还是选择EtherNet/IP为好,至于最终用户的选择,当然是从可靠性、价格、兼容性和可替换性方面考虑,可靠性方面,二者没有明显区别,在其它方面Ethernet/IP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第一部分EtherCAT协议系统整体组成

德国倍福公司提出了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即EtherCAT技术,在数据链路层使用实时性调度的软核,并采用了双端口RAM传输过程数据传输,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主站由带有普通网卡的计算机组成,主要负责向从站的发送EtherCAT数据帧,从而进行与从站的互动。

主站向从站发送数据帧经过所有的从站设备,每个从站设备在数据帧经过时,处理寻址到本站的数据,根据报文头中的命令从报文中指定的位置读或写数据,并且从站硬件把该报文的工作计数器(WKC)加1,表示该数据被从站处理;

数据帧访问完整个系统的最后一个从站时,该从站把经过处理的数据帧发送给主站。

主站收到从站处理的数据帧后,处理返回的数据,一帧通信结束。

1EtherCAT协议系统主站组成EtherCAT协议系统的主站可以是任何可以控制标准以太网的工业设备;

主站可以是小型嵌入式控制器、小型PLC、任何基于PC的应用等以太网控制芯片(RetaltekRTL8102)集成了物理数据收发器,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电信号传输可以采用100BASE-TX标准连接以太网(最长为100m,带变压器耦合),也可以使用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ing)在物理层上传输。

LVDS是基于ANSI/TIA/EIA-644的差分信号,同样适用IEEE802.3ae标准(10G以太网)2EtherCAT协议系统从站组成从层次上划分,EtherCAT协议一般划分为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其中,物理层的主要器件有物理层PHY(PortPhysicalLayer)芯片、网络变压器和RJ45接口组成。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器件是ESC(EtherCATSlaveController)专用器件。

应用层主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芯片ESC物理层使用的接口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MII(MediaIndependentInterface)接口,另一种是EBUS接口。

从站控制器:

从站控制器(ESC)主要有ASIC芯片、IP-Core和ESC20。

ASIC芯片主要由德国倍福公司提供,主要有ET1100和ET1200;

IP-Core可以从德国倍福公司、Xilinx公司和Altera公司获得。

每种形式的ESC都由MII/EBUS接口、逻辑管理单元FMMU(FielldbusMemoryManagementUnit)、同步存储管理SM(SyncManager)、双端口RAM、分布时钟、过程数据PDI(ProcessDataInterface)接口等组成

【整理】工业自动化现场总线:

EtherCAT

现在详细解释其特点:

EtherCAT协议处理完全在硬件中进行

协议ASIC可灵活配置。

过程接口可从1位扩展到64kbyte。

详见:

所以使得以太网可以直达端子模块:

符合IEEE802.3标准的以太网协议无需附加任何总线即可访问各个设备。

耦合设备中的物理层由100BASE-TX或–FX转换为E-bus,以满足电子端子排等模块化设备的需求。

端子排内的E-bus信号类型(LVDS)并不是专用的,它还可用于10Gbit以太网。

在端子排末端,物理总线特性被转换回100BASE-TX标准。

主板集成的以太网MAC足以作为主站设备中的硬件使用。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用于将数据传输到主内存,解除了CPU存取网络数据的负担。

Beckhoff的多端口插卡中运用了相同的原理,它在一个PCI插槽中最多捆绑了4个以太网通道。

EtherCAT的性能

EtherCAT使网络性能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1000个I/O的更新时间只需30µ

s,其中还包括I/O周期时间。

单个以太网帧最多可进行1486字节的过程数据交换,几乎相当于12000个数字输入和输出,而传送这些数据耗时仅为300µ

s。

与100个伺服轴的通讯每100µ

s执行一次。

可在这一周期时间内更新带有命令值和控制数据的所有轴的实际位置及状态,分布式时钟技术使轴的同步偏差小于1微秒。

超高性能的EtherCAT技术可以实现传统的现场总线系统无法迄及的控制理念。

这样,通过总线也可以形成超高速控制回路。

以前需要本地专用硬件支持的功能现在可在软件中加以映射。

巨大的带宽资源使得状态数据能够与任何数据并行传输。

EtherCAT使通讯技术和现代工业PC所具有的超强计算能力相适应,总线系统不再是控制理念的瓶颈,分布式I/O可能比大多数本地I/O接口运行速度更快。

这种网络性能优势在具有相对中等运算能力的小型控制器中较为明显。

EtherCAT周期时间如此之短,使得它可以在两个控制周期之间完成。

因此,控制器总是能够获取最新的输入数据;

输出以最小的延迟寻址。

无需增强本身的运算能力,控制器的响应行为就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借助于从站硬件集成和网络控制器主站的直接内存存取,整个协议的处理过程都在硬件中得以实现,因此,完全独立于协议堆栈的实时运行系统、CPU性能或软件实现方式。

1000个I/O的更新时间只需30µ

s,其中还包括I/O周期时间。

单个以太网帧最多可进行1486字节的过程数据交换,几乎相当于12000个数字输入和输出,而传送这些数据耗时仅为300µ

100个伺服轴的通讯也非常快速:

可在每100µ

s中更新带有命令值和控制数据的所有轴的实际位置及状态,分布时钟技术使轴的同步偏差小于1微秒。

而即使是在保证这种性能的情况下,带宽仍足以实现异步通讯,如TCP/IP、下载参数或上载诊断数据。

超高性能的EtherCAT技术可以实现传统的现场总线系统无法迄及的控制理念。

EtherCAT使通讯技术和现代工业PC所具有的超强计算能力相适应,总线系统不再是控制理念的瓶颈,分布式I/O可能比大多数本地I/O接口运行速度更快。

EtherCAT技术原理具有可塑性,并不束缚于100Mbps的通讯速率,甚至有可能扩展为1000Mbps的以太网。

简言之:

EtherCAT的周期时间短,是因从站的微处理器不需处理以太网的封包。

所有程序资料都是由从站控制器的硬件来处理。

此特性再配合EtherCAT的机能原理,使得EtherCAT可以成为高性能的分散式I/O系统:

包含一千个分散式数位输入/输出的程序资料交换只需30us,相当于在100Mbit/s的以太网传输125个字节的资料。

读写一百个伺服轴的系统可以以10kHz的速率更新,一般的更新速率约为1–30kHz,但也可以使用较低的更新速率,以避免太频繁的直接内存存取影响主站个人电脑的运作。

EtherCAT的拓扑

总线形、树形或星型:

EtherCAT支持几乎任何类型的拓扑结构。

因此,由于现场总线而得名的总线结构或线型结构也可用于以太网,并且不受限于级联交换机或集线器的数量。

最有效的系统连线方法是对线型、分支或树叉结构进行拓扑组合。

因为所需接口在I/O模块等很多设备中都已存在,所以无需附加交换机。

当然,仍然可以使用传统的、基于以太网的星型拓扑结构。

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电缆以提升连线的灵活性:

灵活、经济的标准超五类以太网电缆可采用100BASE-TX模式传送信号,两台设备之间的最大电缆长度为100m。

还可通过交换机或介质转换器实现不同以太网连线(如不同的光纤和铜电缆)的完整组合。

信号变量可以根据每个电缆间距单独选择。

由于连接的设备数量可高达65535,因此,网络的容量几乎没有限制。

EtherCAT使用全 

双工 

的以太网实体层,从站可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埠。

若设备没侦测到其下游有其他设备,从站的控制器会自动关闭对应的埠并回传以太网帧。

由于上述的特性,EtherCAT几乎支援所有的网络拓扑,包括总线式、树状或是星状,现场总线常用的总线式拓扑也可以用在以太网中。

EtherCAT的拓扑可以用网络线、分枝或是短线(stub)作任意的组合。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以太网接口的设备就可以当作分接器,不一定一定要用网络交换器。

由于使用100BASE-TX的以太网物理层,二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到100米,一个EtherCAT区段的网络最多可以有65535个设备。

若EtherCAT网络是使用环状拓扑(主站设备需要有二个通讯埠),则此网络还有缆线冗余的机能。

EtherCAT的速度

EtherCAT技术原理具有可塑性,并不束缚于100Mbaud的通讯速率,甚至有可能扩展为Gbit的以太网。

EtherCAT取代PCI

随着PC组件逐渐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工业PC的体积也日趋取决于插槽的数目。

而高速以太网的带宽和EtherCAT通讯硬件的过程数据长度则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工业PC中的传统接口现在可以转变为集成的EtherCAT接口端子模块。

除了可以对分布式I/O进行编址,还可以对驱动和控制单元以及现场总线主站、快速串行接口、网关和其它通讯接口等复合系统进行编址。

即使是其它无协议限制的以太网设备变体,也可以通过分布式交换机端口设备进行连接。

由于一个以太网接口足以满足整个外围设备的通讯。

因此,这不仅极大地精简了工业PC主机的体积和外观,而且也降低了工业PC主机的成本。

EtherCAT的分布式时钟

精确同步对于同时动作的分布过程而言尤为重要,例如,几个伺服轴在同时执行协调运动时便是如此。

最有效的同步方法是精确排列分布时钟。

与完全同步通讯中通讯出现故障会立刻影响同步品质的情况相反,分布排列的时钟对于通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相关故障延迟具有极好的容错性。

采用EtherCAT后,数据交换就完全基于纯硬件机制。

由于通讯采用了逻辑(借助于全双工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层)环网结构,主站时钟可以简单、精确地确定各个从站时钟传播的延迟偏移,反之亦然。

分布式时钟基于该值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可以在网络范围内使用非常精确的、信号抖动小于1微秒的、确定性的同步误差时间基。

而跨接工厂等外部同步则可以基于IEEE1588标准。

详情请参阅:

【整理】工业自动化规范之时间同步:

IEEE1588

此外,高分辨率的分布式时钟不仅可以用于同步,还可以提供数据采集的本地时间精确信息。

当采样时间非常短暂时,即使是出现一个很小的位置测量瞬时同步偏差,也会导致速度计算出现较大的阶跃变化,例如,运动控制器通过顺序检测的位置计算速度便是如此。

而在EtherCAT中,引入时间戳数据类型作为一个逻辑扩展,以太网所提供的巨大带宽使得高分辨率的系统时间得以与测量值进行链接。

这样,速度的精确计算就不再受到通讯系统的同步误差值影响,其精度要高于基于自由同步误差的通讯测量技术。

由于采用了新的扩展数据类型,因此,可以给被测量值分配非常精确的时间戳。

同步性与一致性:

相距电缆长度为有120米的两个分布系统,带有300个节点的示波器比较:

为了系统的同步,EtherCAT协定中有提供分散式时钟机制,即使通讯循环周期有抖动,时钟的抖动远小于1µ

s,大约接近IEEE1588精密时间协议的标准。

因此EtherCAT的主站设备不需针对时钟使用特殊的硬件,可以用软件实现在任何标准的的以太网MAC,即使没有特殊的通讯协处理器也没有关系。

标准建立分散式时钟的程序是由主站送出一特定位址的广播讯息给所有从站来启动。

若使用环状拓扑,所有从站会在收到讯息时 

闩锁 

内部时钟,当讯息回来时会再闩锁内部时钟一次。

主站会读所有从站闩锁的值,计算各个从站的延迟。

为了消除抖动的影响及求得平均值,主站会尽可能的多次进行上述的程序。

所有的从站延迟会依各从站在从站环状拓扑的位置来计算,并记录在一个偏移寄存器中。

最后主站送出一个读写系统时钟的广播讯息,会使第一个从站的时钟为参考时钟,其他从站的内部时钟会调整到和第一个从站相同。

为了在初始化后保持时钟的同步,主站或从站需定期的再送出广播讯号,以计算各个从站内部时钟的速度差异,若有需要时,从站需要可以调整自身时钟的速度,或是有其他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