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948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1.3研究现状--------------------------------------------2

1.4研究内容--------------------------------------------2

1.5研究方法--------------------------------------------2

第二章村民自治的形成与发展---------------------------3

2.1村民自治介绍-----------------------------------------3

2.2村民自治逐步形成-------------------------------------3

2.3村民自治的发展--------------------------------------3

2.4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4

第三章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6

3.1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6

3.1.1候选人提名不合理---------------------------------6

3.1.2有选举无监督-------------------------------------6

3.1.3村民参与意识淡漠---------------------------------6

3.2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6

3.2.1被监督者权力过大---------------------------------6

3.2.2村委会信息不透明---------------------------------7

3.3村两委关系紧张---------------------------------------7

3.4乡政对村治过度干涉-----------------------------------7

3.5家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7

第四章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9

4.1民主选举问题原因分析-------------------------------9

4.1.1候选人确立制度不完善----------------------------9

4.1.2缺乏监督机构-----------------------------------9

4.1.3村民素质影响选举-------------------------------9

4.2民主监督问题原因分析-------------------------------10

4.2.1村民实施权力方式不足--------------------------10

4.2.2未形成信息公开制度要求------------------------10

4.3村两委职责不明-------------------------------------10

4.3.1村两委认识存在问题-----------------------------10

4.3.2村两委分工不明确-------------------------------11

4.4乡村法律关系不具体---------------------------------11

4.5宗法文化和宗族势力的干扰---------------------------11

第五章农村村民自治问题解决措施--------------------13

5.1推进民主选举---------------------------------------13

5.1.1完善选举立法-----------------------------------13

5.1.2实施有效监督-----------------------------------13

5.1.3提升村民素质引导积极参与----------------------13

5.2做好民主监督---------------------------------------14

5.2.1限制村委会的权力-------------------------------14

5.2.2提升村委会管理透明度---------------------------14

5.3理顺村两委关系-------------------------------------14

5.3.1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基层组织-----------------------14

5.3.2规范村两委职责---------------------------------15

5.4明确村委会与乡镇法律关系---------------------------16

5.5提升村干部道德素质和村民文化素质-------------------16

第六章结论--------------------------------------------19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安徽风阳小岗村用“包产到户”的方式拉开了农村经济的改革大幕,农村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力得到巨大的释放,农业生产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积大的改善。

但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人民公社的解体,原有的乡村体制严重失序,以前由人民公社承担的一些经济、社会的职能如集体资产管理,人民的内部矛盾调解,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农民自发创造了一种组织体制——村民自治委员会。

村民自治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和乡村生活秩序问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建设的先河,但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二面性,农村发展和动力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城市发展的越来越落后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中国人均耕地等自然资源有限的现实面前,农民、农村、农业靠单纯的种植业或养殖业,最多只能解决温饱,却解决不了发展问题。

这必将拖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将影响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2研究意义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基层的表现形式,村民自治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是国家民主建设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村民自治,又称农村民主自治,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广泛推行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村民自治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样,最早也是源于农民的自创,从发展到制度化所经过的历程也与土地制度改革类似,但是却没有取得一样的成就。

本文主要从村民自治的理论以及村民自治的制度规范来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总结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困境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完善以及中国基层民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3研究现状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基层民主在中国农村广泛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解决很多农村现实问题,得到很好的反响。

但同时其作为新生的事物又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民主选举问题,民主监督,两委关系等诸多问题,村民自治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诸多方式加以完善、发展。

1.4研究内容

通过查看村民自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列举现阶段村民自治存在的典型问题为着眼点,引出课题。

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论文展开研究。

1.5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用于村民自治制度的概括性研究,通过研究现存的理论,形成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全面了解,然后确定研究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既能尊重事实,又能联系实际的解决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村民自治的形成与发展

2.1村民自治介绍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

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是一种村落小范围的自治组织,自制内容仅限于自我管理。

村委会由直选产生,一般3~7人,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和监督执行村规民约,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组织村办经济,维护本地治安,发展公共福利,人民协解,乡村文化事业等。

2.2村民自治逐步形成

村民自治于19世纪80年代在中国产生并发展,它是农村经济改革与民主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农村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它同人类任何活动一样,必须也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运行,并据此选择相应的方式和途径。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人民公社制度是适应当时中国的国情、治理乡村的一种很好的体制,但人民公社制度的退出给农村带来一定的混乱,农村呼唤新的适应乡村的组织或机制,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变革促使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运用政治的民主权利来保证经济上的权利。

1980年2月,广西宜山地区出现了由村民自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组织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一创举迅速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1982年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地,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农村设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并对村民委员会的设立,职能,产生方式进行了初步规定,此后全国普遍撤销了生产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

2.3村民自治的发展

村民自治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化,1987年11月,全国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使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新型的群众自治制度在法律上正式确立起来。

1990年9月,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要求省、地、县、乡建立村民自治示范典型单位,推广村委会选举并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1998年底,全国8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建立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确定国家级村民自治模范县范县(市、区)95个,获得省命名表彰的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561个,村民自治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全国农村普遍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选举的民主化、规范化程度逐届提高,在实践过程中,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制框架初步构筑起来,从村民自治权利的萌生,村委会组织法的试行,再到村委会组织法的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权在社会需要中产生,在基层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

2.4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

村民自治的推行,到“四个民主”的落实,初步构筑了一种新型的农村基层治理新体制,对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通过开展村民自治,培养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习惯,增强了民主法制观念,构筑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框架,开辟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之路,从而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是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通过开展村民自治,把选人、议事、监督的权力真正掌握在广大农民群众手中,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找到了一条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是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村民自治,实现了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激发了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加快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

四是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村民自治的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矛盾的经验,提高了战斗力。

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有效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威信大大提高。

第三章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3.1民主选举的问题

3.1.1候选人提名不合理

提名讨论的过程被简化,有些地方提名前就“吹风”或者暗示,指定范围。

提名的讨论,范围小、时间短,多由领导干部讨论决定,选民的知情权不够。

选民对选举程序不熟悉,对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推选出自己的候选人。

实际操作中候选人往往都是上级或村委推荐出来的。

3.1.2有选举无监督

村里的选举,是由乡镇一级组织实施的,缺少监督的机构,从候选人的确定到选举的实施,整个过程都是乡镇和村委会组织实施的,所以乡镇党委的意图往往决定了选举的走向,其间还可能也会动用一些不合法的手段,致使选择举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选举的结果从选举前就已内定好了。

3.1.3村民参与意识淡泊

村民在现实中他们往往更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很少会思考村里长远的发展。

很多村民认为选举与自己无关,谁上台都一样,或者谁能给点小的好处就选谁,又或者随便由别人代填选票,自己不拿任何意见。

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不会对他们认为空洞的,不会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选举感兴趣,而只会凭借自己的直觉和近期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程度好处的人投票。

3.2民主监督存在问题

3.2.1被监督者权力过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是村中大小事务的决策者,村委会只是决策的执行者,其行为应该对广大的村民负责。

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村委会成员以村官自居,习惯自己说了算,放不下手中的权力,常采用一些非常的手段维护手中的权力,而农村组织涣散、认识差异较大、人际关系复杂、村民的民主监督缺乏国家权力机关的依托,村民实际上处于弱势群体,要想实施民主监督的权力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监督作用发挥作用的高低取决于村委会成员的自律性和自决性。

3.2.2村委会的信息不透明

村委会实施对村里大小事务的管理,对各种信息的掌握比较充分,但没有将掌握的信息公开、透明化,作为监督主体的村民得不到准确的信息。

他们得到的信息来自于或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很难实施监督的作用,无法制约滥用的权力。

3.3村两委关系紧张

村“两委”矛盾关系的表现方式往往有以下几种:

一、村委过度自治,支部放弃领导。

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的成员在村里是强人,拥有较大的影响力,村支部则处于弱势,难与村委会在能力上抗衡。

二、支部包办村务,自治功能弱化。

在工作中,更多的恐怕还是这种情况。

党支部长期以来掌握村中的绝大部分权力,尤其是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力,推行村民自治后虽然部分权力有所弱化或受制约,但由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及历史形成的权威,他们的优势仍得以延续。

三、两委互不相让,村级组织瘫痪。

在有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由两派人员把持,他们谁也不服谁,但同时谁也“吃”不掉谁,各定各的调,各唱各的戏。

在个别村出现了村党部与村委会不在一处办公,各有一套班子,互不相让,矛盾重重,勾心斗角的局在。

3.4乡政对村治的过度干涉

乡村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乡政对村治权的过度干涉。

在乡村关系中,乡镇行政管理权占主导一面,乡镇政权对村民自治权的侵权是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大问题。

村民委员会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村民自治也有利于乡镇的行政管理。

乡镇的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最终目的是一致的,这在法律上规定十分清楚、明确,但实际工作时,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其主要表现是乡镇政府不断扩张,加强对村委会的控制,随意增加村民的非法定义务,违法限制村民的自治权利,其实质是乡政侵犯了村治。

3.5家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农村的家庭势力是村民自治建设中一股难以避开的社会力量,是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长期形成的,对村民自治组织有效地运作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家族势力能够分解村民自治组织的职权,使村委会的权威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家族势力影响村委会的选举。

因为家族人多势众,所以在进行选举的时候,他们就会一致对外,干扰村委会选举,选出对自己有利的村委会成员,于德才方面很少考虑,其结果是干扰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第四章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民主选举问题原因分析

4.1.1候选人确立制度不完善

《村组法》规定了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村委会成员的候选人,但未规定具体提名办法,也未规定候选人产生后,必须要过多少天后才能正式投票选举,以使候选人能有较充分的时间对选民进行演讲宣传,使选民能够较充分地了解候选人。

规定的不具体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给违规操作带来可乘之机。

4.1.2缺乏监督机构

在民主选举中,没有一个常设的机构的监督是发生诸多选举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为作为权力主体的村民因为没有及时的信息来源,没有自发组织的意识,导致他们不能发挥手中的权力,选举中的违法、违规现象不能被及时的发现,更谈不上及时制止、揭制。

如果有一个常设的监督机构,并通过设定好的程序来监督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并及时向广大的村民反馈选举的进展情况,将村民的好的意见、建议反应乡镇、村委,那样选举中不合理的现象将会大大的改善,违规、违法现象将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4.1.3村民的素质影响选举

村民参与民主选举,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是关键,真正的民主制度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选民具有强烈的政治效能感和义务感,促使选民自主地参与政治、参与决策。

村民在参与选举过程中,如果村民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参加选举活动,就可能导致他去积极参与选举,而且还可能促使他劝说其他村民参与选举。

村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也影响了村民民主能力的实现和发展,使得民主选举质量的提升有相当的难度。

虽然说村庄是一个“半熟人社会”,民主选举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只要农民熟悉、了解这些权利,无需太高的文化素质,就能很好地参与、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但是如果村民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势必提高,其政治参与的自觉性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其参与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会有质的差异。

4.2民主监督问题原因分析

4.2.1村民实施权力的方式不足

村委会的权力过大与村民自治权力不足有关,因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作为村民自治代理人的村委会一直都是处于主体的地位,而作为村民自治法律意义上主体的村民却充当配角和点缀。

现行的村民自制体制,村民没有有效有方式参与其中,由其是村委委员当选以后,更是缺少对其监督的办法。

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民更多的是妥协和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参与,村民大会往往被村民代表大会与村委会会议取代,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缺少有效的途径。

4.2.2未形成信息公开制度要求

村民自治没有实施有效监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村委会的信息未公开化。

因为作为村民自制主体的村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息,就无从谈起监督,而村委会因为没有制度上的要求,也不愿主动公开相关的信息,其结果就是村委会暗箱操作,管理不民主,账务不公开。

在没有监督的体制下操作,时间一长必然滋生部分村干部的不良习气,给村民自治带来不利的影响。

4.3村两委职责不明

4.3.1村两委认识存在问题

一些党支部书记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原则出发认为其是领导核心,认为村里的大事小情均应由其定夺。

一些村主任从村委会是自治组织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是领导核心而不是党支部,他们认为自己是村民选出来的代表村民的意志,而党支部只是少数党员选举出来的,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事实上,二者的权力都是有依据的,村民选举赋予了村主任的权力,而中共的执政地位赋予了党支部的权力。

二者都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而二者以不同的角度割裂了他们的统一性并使矛盾愈演愈烈。

而这两种认识都有其片面性,一种只强调权力领导,忽视民主权力,认为党支部是核心,支部书记高高在上指挥一切;

二是强调完全的民主,认为自治就是放任自流,无需党支部的正确领导。

在现实案例中绝大多数都是支部书记过度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导致村委会的弱化,极少数是村主任独断专行。

4.3.2村两委分工不明

一是村内存在重叠的问题,例如涉及村民利益的问题与本村重要问题会出现交叉,村民利益,理所当然由村委会主导处理,而本村重要问题又必须由支部主导处理,这就导致了两委的矛盾。

二是存在界限不清问题,例如《村委会组织法》所规定的重要问题与非重要问题如何界定。

以上这些导致了“两委”不能分清自己的职责和权力,在拥有同样决定权的问题上不知道该由谁来决定,这在实施中就导致了村主任和村支书的意见不一致。

“两委”的矛盾在村民选举过程中显得更为强烈,由于“两委”在以村级组织和依法治国这两种不同参照物的同时都是村里的一把手,势必导致民主选举中“两委”的明枪暗箭,勾心斗角。

4.4乡村法律关系不具体

在村民自治中,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只做出了相对原则性的一些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另外,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的部分内容也是从侧面部分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但是总的来说,这些规定都过于原则,难以操作,如村委会的哪些工作需要乡镇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这些指导、支持和帮助是必须的呢,还是可有可无的?

乡镇政府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指导、支持和帮助?

如果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违反了相应的规定,那么应该怎么办?

等等。

各地关于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办法已经相当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了,但是关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办法中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也仍然缺乏具体的规定。

4.5宗法文化和宗族势力的干扰

在中国,宗法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宗族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社会组织,宗族的血缘亲情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融合,而且宗族领导人物具有较强的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