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948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3.原生质体

除细胞壁之外的细胞内所有的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

(辅导P6)

4.细胞遗传学

主要从细胞学角度,特别是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细胞的遗传与变异机制。

(辅导P7)

5.细胞学说

主要研究细胞对周围环境及信号的反应、细胞生长与繁殖的机制等重要问题。

6.细胞化学

主要对细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及动态变化的研究。

五.简答题

1.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P2-4)

当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

(一)生物膜与细胞器

(二)细胞信号转导

(三)细胞骨架系统

(四)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

(五)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六)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

(七)细胞死亡

(八)细胞衰老

(九)细胞工程

(十)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2.列出基本国内外有关细胞生物学的期刊。

(辅导P9)

国内期刊有《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植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实验生物学报》、《动物学报》。

国外期刊有:

《Science》、《Nature》、《Cell》、《PlantCell》、《JournalofCellBiology》、《TrendsinCellBiology》。

3.简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主要内容,并说明为什么细学说的真正完善是1858年。

(辅导P9-10)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①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②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

③施莱登与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P5)

(3)细胞学说的补充

1858年,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进一步指明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性质。

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至此,细胞学说才真正完善。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真病毒

绝大多数病毒是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称之为真病毒。

(P23)

2.亚病毒

一类为数极少的更简单的生命体,称为亚病毒。

3.朊病毒

一类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称为朊病毒(P24)

4.增殖周期(复制周期)

从病毒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的成熟释放称为一个增殖周期(或复制周期)。

(P28)

5.细胞病变

绝大多数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细胞内复制时,可以在显微镜下见到宿主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上的变化,称为细胞病变。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

(P10-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一)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四)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五)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总之,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已有许多实验证明,若细胞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就不能实现完整的生命活动。

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P13)

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机能是:

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

从保证一个细胞生命活动运转所必需的条件看,维持细胞基本生存的基因应该在200-300个,这些基因产物进行酶促反应所必须占有的空间直径约为50nm,加上核糖体(每个核糖体直径10-20nm),细胞膜与核酸等,我们可以推算出来,一个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支原体细胞的直径已接近这个极限。

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可能满足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支原体应该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请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辅导P17)

与细胞相比较,病毒没有质膜;

仅有一种核酸;

没有核糖体蛋白质合成体系;

不分裂,靠宿主细胞复制增殖。

所以,病毒是肺细胞形态的生命。

病毒的增殖必须在细胞内完成,在宿主细胞内分别复制病毒核酸与翻译病毒蛋白质,然后组装成新的病毒。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

(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

(3)彻底的寄生性

(4)病毒是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进行增值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关系如下:

(1)病毒是专性寄生,离开细胞无法生存

(2)病毒的复制必须在细胞内进行

(3)在进化上,病毒应该是细胞的演化物

(4)病毒可能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扔出”的基因组,游离的基因组只有回到原来的细胞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

(P21)(辅导P13/P18)

成分

种类

原核细胞(真细菌)

古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壁成分

含有肽聚糖,对抗生素敏感

不含有肽聚糖,对抗生素不敏感

DNA与基因结构

不含重复序列

存在重复序列

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核小体结构

无组蛋白,无核小体结构

有组蛋白,有核小体结构,与真核生物的核小体有差异

有组蛋白,有核小体结构

核糖体

70S,55种蛋白质,对抗生素敏感

70S,60种以上蛋白质,对抗生素不敏感

80S,70-84种蛋白质,对抗生素不敏感

5SrRNA

细菌5SrRNA

与真核5SrRNA类似,与细菌5SrRNA差别很大

真核5SrRNA

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是细胞生物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你是否能提出更多的论据来说明之。

1.细胞

是由膜包围的能独立进行繁殖的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辅导P22-23)

2.原核细胞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组很小,仅为106-107bp,大部分原核细胞的主要遗传物质仅为一个环状DNA;

它们细胞内没有以膜为基础饿各种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膜;

细胞体积一般很小,直径由0.2至10μm不等。

(P12)

3.真核细胞

有膜结构围成的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基因组至少有两条染色体;

有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

具有细胞骨架系统。

(辅导P23)

4.古细菌

又称为原细菌、古核生物,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最早发现的古核生物为产甲烷细菌类,后来又陆续发现盐细菌、硫氧细菌等。

5.质粒

细菌内除核区DNA外,存在的可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

1.为什么说古核细胞比细菌更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

(1)古细菌又称为古核生物。

其形态结构和遗传装置与原核生物的相似,但一些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于真核生物。

(2)古细菌细胞壁成分与原核生物一样不含有真细菌所特有的肽聚糖。

真细菌的细胞DNA不含有重复序列,而古核细胞与真核生物一样含有重复序列。

(3)大部分真细菌核糖体为70S,而古核生物核糖体有增大趋势,含有60种以上蛋白质,结余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

核糖体对抗生素的反应更类似于真核细胞。

(4)5SrRNA与真核细胞更接近。

(辅导P24)

2.简述细胞体积守恒定律的主要观点。

(1)不论物种间的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其大小更倾向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之内。

(2)细胞体积与其相对表面积成反比。

(3)细胞体积在不同物种间均相差悬殊,而细胞核体积相差不大。

(4)器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呈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5)细胞内物质交流的速率与其细胞体积成反比。

(辅导P24-25)

3.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P2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

特征(结构)

原核细胞

细胞质膜

有(多功能性)

核膜

染色体

由一个(少数几个)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

2个染色体以上,染色体由线状DNA与蛋白质组成

核仁

70S(包括50S与30S的大小亚单位)

80S(包括60S与40S的大小亚单位)

膜质细胞器

核外DNA

细菌具有裸露的质粒DNA

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氨基糖与壁酸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与果胶

细胞骨架

细胞增殖(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

以有丝分裂(间接分裂)为主

4.试举两例说明真核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25)

(1)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例:

①红细胞呈扁圆形,有利于在血管内快速运动

②红细胞的体积很小,其表面积很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其他重要细胞器,主要由细胞膜包裹着血红细胞,这些特点有助于细胞结合更多的氧气。

(2)以生殖细胞为例:

①雄性细胞与雌性细胞经过特化,结构装置简化到只有利于完成受精过程与卵裂

②精细胞除携带一套完整的单倍基因组(高度的浓缩核)外,其他结构装置只保证其运动与进入卵细胞内

③卵细胞则相反,为了保证受精后卵裂与早期胚胎发育,必须在细胞质内储藏大量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与养料。

5.简要说明抗生素的杀菌机理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形成过程。

(辅导P25-26)

(1)抗生素的杀菌机理(以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链霉素为例)如下

青霉素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壁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阳性菌因细胞壁的壁酸含量高,故对青霉素很敏感;

反之,阴性菌由于壁酸含量极少,对青霉素不敏感。

(P14)

30S小亚基对四环素和链霉素很敏感,50S大亚基对红霉素和链霉素敏感。

它们大多通过干扰多肽链的翻译环节而发挥抑菌作用。

(2)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形成过程。

暴露在逆境中的细胞群体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可能发生突变,使它们获得抵抗药物的能力。

这些突变细菌会继续快速分裂,对抗生素有抗性的细菌不久便会在培养物中成为优势物种。

6(略)

7.真核生物内膜结构体系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P26)

细胞内部区域化,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细胞内功能分化),分别执行独立的功能而又彼此协作。

保证了反应物的浓度,增加了表面积,使一些酶得以保护,提供了特殊的运输通道等。

保证了膜的动态性质,维持膜结构的一致性及通过膜流保证细胞膜的更新。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试举1-2例说明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在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2.光学显微镜技术有哪些新发展?

它们各有哪些突出优点?

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替光学显微镜?

3.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

4.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变化涉及哪些实验技术?

他们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5.什么是模式生物?

举例说明模式生物的使用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6.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1.分辨率(P31)

分辨率是指能区分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荧光显微镜技术(P32-33)

荧光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

荧光染料DAPI特异性地直接与细胞中的DNA相结合,从而显示出细胞核或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定位。

这是一种常用的直接标记技术。

3.放射自显影(P48)

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含Ar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4、5(略)

6.免疫荧光技术(P40)

所谓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它包括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两种。

7.免疫电镜(辅导P52/P41)

将抗体进行特殊标记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反应的结果。

免疫电镜技术可分为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标技术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其主要区别是与抗体结合的标志物不同。

8.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辅导P34/P52)

将显微镜技术与分光光度计结合起来的技术。

是利用细胞内某些物质对特异光谱的吸收,来测定这些物质(如核酸或蛋白质等)在每个细胞内的含量的一种实验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

1.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2.膜脂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它们各自的结构特征与功能是什么?

3.何谓内在膜蛋白?

它以什么方式与脂双层膜相结合?

4.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5.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

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异同。

2.比较P型离子泵、V型离子泵、F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的异同。

3.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4.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原生动物应付低渗膨胀的机制有何不同。

5.试述胞吐作用的类型和功能。

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

1.怎样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能量转换的细胞?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内呈现怎样的动态特征?

3.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机构方面的异同。

4.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

5.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

6.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

7.光系统中捕光复合物和反应中心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

8.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9.试比较光合碳同化3条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10.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1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有哪些证据/

第七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1.你对细胞质基质的结构组成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作何理解?

2.为什么说细胞内膜系统是一个结构与功能密切联系的动态性整体?

3.试述内质网的主要功能及其质量监控作用。

4.试述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5.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功能定位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6.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7.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

怎样理解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

第八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分选

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转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生命活动,此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的分选。

(P138)

2.开始转移序列

引导新生肽链穿过内质网膜移位子的信号肽成为开始转移序列。

(P139)

1.何谓分泌性蛋白质的信号肽假说,涉及的主要组分如何协同作用?

分泌蛋白可能携带N端短信号序列,一旦该序列从核糖体翻译合成,结合因子和蛋白结合,指导其转移到内质网膜,后续翻译过程在内质网膜上进行。

涉及的主要组分有:

蛋白质N端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SRP),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受体),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受体,易位子和信号肽酶。

信号肽是位于蛋白质N端的一段肽链,其在游离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合成。

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的SRP识别并结合信号肽,以保护新生肽N端不受损伤,同时SRP占据核糖体的A位点,使蛋白质合成暂停。

SRP识别并结合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核糖体、新生肽和内质网膜上的易位子结合。

SRP解离,肽链继续合成,信号肽开启内质网膜上的易位子,指导新生肽链穿过内质网腔,与此同时,内质网中的信号肽酶将信号肽切除

2.试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转运途径。

(1)核糖体阶段

分泌蛋白起始合成并发生蛋白质的跨内质网膜转运

(2)内质网阶段

蛋白质糖基化加工和形成运输小泡

(3)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

运输小泡脱离糙面内质网并移向高尔基体,与其顺面膜囊融合

(4)高尔基体加工修饰阶段

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并在反面膜囊中分选和包装,形成较大囊泡进入细胞质基质

(5)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

大囊泡接近质膜

(6)胞吐阶段

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将分泌蛋白释放到胞外

3.试述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各自主要功能。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

在细胞分泌和胞吞过程中,以膜泡运输方式介导的蛋白质分选途径形成细胞内复杂的膜流,这种膜流具有高度组织性、方向性并维持动态平衡。

(P145)

类型:

COPⅡ包被膜泡运输(P147-148)

COPⅠ包被膜泡运输(P148-150)

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运输(P150-152)

(1)COPⅡ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顺向运输,即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2)COPⅠ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膜泡逆向运输,负责从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到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以及从高尔基体顺面网状区到内质网的膜泡转运。

包括再循环的膜脂双层、内质网驻留的可溶性蛋白和膜蛋白,是内质网回收错误分选的逃逸蛋白的重要途径。

(3)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介导几种蛋白质分选途径,包括从高尔基体TGN向胞内体或向溶酶体、黑(色)素体、血小板囊泡和植物细胞液泡的运输。

另外,在受体介导的胞吞途径中还负责将物质从细胞表面送往胞内体转而到溶酶体的运输。

4.怎样理解细胞结构组装的生物学意义?

(P153)

(1)减少和校正蛋白质合成中出现的错误

(2)可大大减少所需的遗传物质信息量

(3)通过装配和去装配更容易调节与控制多种生物学过程

1.信号识别颗粒(SRP)

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有6种不同的蛋白质和一个由300个核苷酸组成的7SRNA结合组成,SRP通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等待信号肽从多核糖体上延伸暴露出来,SRP即可与新生肽信号序列和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又可与内质网膜上SRP受体结合。

2.易位子(移位子)

由TRAM蛋白和Sec61蛋白构成,可结合信号肽和停止转移序列,引导新生肽进入内质网腔,在跨膜蛋白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P149)

3.停止转移序列(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和内在信号锚定序列)

肽链中还可能存在某些内在序列与内质网膜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使之结合在脂双层中,这段序列不再转入内质网腔中,成为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和内在信号锚定序列。

4.DP,停靠蛋白,停泊蛋白(SRP受体)

SRP受体是内质网膜的整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2×

104,由α和β亚基组成,可特异地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

5.信号肽

位于蛋白质的N端,一般由16-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等3部分,引导肽链跨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

6.内质网滞留信号

内质网的功能和结构蛋白羧基端的一个小肽序列为Lys-Asp-Glu-Leu-COO-,即KDEL信号序列,在高尔基体顺面膜囊的膜上有相应受体,一旦进入高尔基体就与受体结合,形成回流膜囊运回内质网。

7.M6P受体蛋白

为反面高尔基网上的膜整合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酶上的M6P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其分选出来,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将该酶蛋白装入分泌小泡。

(参P149)

8.分泌蛋白信号假说

分泌蛋白可能携带N端短信号序列,一旦该序列从核糖体翻译合成,结合因子和蛋白结合,指导其转移到内质网膜,后续翻译过程将在内质网膜上进行。

9.共转移(共翻译转移)

分泌蛋白在信号肽指导下边翻译边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共翻译转移。

10.后转移(后翻译转运)

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细胞器中,称这种翻译-转运方式为后翻译转运。

(P140)

11.信号斑

是存在于溶酶体酶中的特征性信号,是由几段不相邻的信号序列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斑点,可被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中的酸性转移酶识别。

(参P150)

12.AP,衔接蛋白(接头蛋白)

是参与网格蛋白包被膜泡组装的一种蛋白质,在网格蛋白和手提的细胞质结构域间起衔接作用。

(P150)

13.发动蛋白

是一种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参与网格蛋白包被膜泡形成的G蛋白,含900个氨基酸,其在被膜小窝的颈部聚合,通过水解GTP调节自己收缩,最后将小泡与质膜分割开来。

1.简述单次跨膜蛋白整合到内质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