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906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Word下载.docx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

托尔斯泰

[知识·

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繁芜丛杂(  )  浅尝辄止(  )

忌恨(  )诬蔑(  )

诽谤(  )诅咒(  )(  )

【答案】 wú

 zhé

 jì

 miè

 fěi zǔ zhò

u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豁

(2)曾

(3)创

(4)解

【答案】 

(1)huò

/huō 

(2)cé

ng/zēng (3)chuà

ng/chuāng (4)jiě/jiè

/xiè

2.语境辨析法

(5)看着丰收在望的麦田,他一边丈量(  )着田地的面积,一边在心里估量(  )着今年的产量(  )。

(6)走在空(  )旷的荒漠里,他的心里却是快乐的,因为他的这项科学研究成果即将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  )白。

【答案】 (5)liá

ng/liɑng/lià

ng (6)kōng/kò

ng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估/沽/怙/枯 

(2)损/殒/陨/勋 (3)芜/怃/妩/抚 (4)坛/纭/耘/酝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必需·

必须

二者读音相同,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谓语;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

“必需”的前面能加“所”字,主要作定语;

“必须”只能作状语修饰动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受灾情影响,部分生活________(必需/必须)品价格出现了波动,但属于正常范围。

(2)网站,作为互联网上新闻、信息和内容产品的最重要传播平台,________(必需/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

【答案】 

(1)必需 

(2)必须

2.摸索·

探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寻求”之义。

“摸索”侧重于对个人经验而言,常用于描述寻求个人经验不足的某事物的经验等;

而“探索”则多用于描述对未知领域规律的寻求,多指大众皆无共同经验的事物。

(1)教学,在________(摸索/探索)中前进,不知不觉已经在新东方待了六个年头了。

(2)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________(摸索/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答案】 

(1)摸索 

(2)探索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

(  )

理由:

                                    

【答案】 ×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

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

不能用于形容心情,此处属于用错对象。

2.要持之以恒,练好刚韧内功。

不学骐骥一跃而止步,要学驽马十驾而不舍,凭这韧功,就不会浅尝辄止,行百里者半九十,就不会遇艰而折,遇挫而馁。

 “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都含有“中途停止,没有做到底”的意思。

“浅尝辄止”偏重在稍微尝试一下,“半途而废”偏重在工作已做了不少。

“浅尝辄止”多用在学习上,有时也用于研究上。

“半途而废”多用于事业、工作、学习和研究上,并带有惋惜的意味。

句意不仅强调“恒心”,且后句有“行百里者半九十”,故此处应用“半途而废”。

[常识·

速览]

无产阶级伟大的导师和领袖——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他的一生为创立、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了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和整理、出版马克思遗稿的工作,完成了马克思未完之业。

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

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主要作品有: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权威》《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

3月17日,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

在葬礼上,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

[整体·

感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通过回顾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对全人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深切而沉痛的悼念。

[文脉·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②巨大影响

[文本·

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答案】 

(1)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之情。

(2)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没能陪在他身边,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

2.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答案】 

(1)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2)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含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明确:

讳饰手法。

讳饰,又叫作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二、阅读课文第3~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在评价马克思发现的意义时,为什么提及达尔文的发现?

【答案】 这里运用的是类比手法。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恩格斯用达尔文的发现类比来说明: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4.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什么作用?

【答案】 “还”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

三、阅读课文第7~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请分析“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内容上,该句强调了马克思革命实践的重要性。

结构上,承上启下:

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承接上文;

但马克思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追求,引起下文。

6.请赏析“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一句的丰富内涵。

【答案】 以“蛛丝”喻敌人的攻击,发人深思:

首先,说明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却十分无力;

其次,表现了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体现了他大无畏的人格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话题·

互动]

话题:

一代伟人去世了,但是他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永远令人高山仰止。

和所有的悼词一样,在结尾部分,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但是,又和所有的悼词不一样,他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字:

将。

“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多余吗?

学生甲: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但毕竟还是欧洲大地上的幽灵,共产主义的前景并不乐观,“将”字便是明证。

我的观点:

【答案】 不多余。

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

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

“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形象更鲜明的对比手法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表现马克思的伟大。

如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悼念和各国政府、资产者对马克思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杰出贡献。

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

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

2.写法指导

运用对比手法的“两要求”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运用对比手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比的目的是鲜明地突出其特征。

因此,两种形象、画面的对比要鲜明。

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者用“豁然开朗”和“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剩余价值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2)要灵活地运用横比、纵比等不同组合方式,避免千篇一律地运用对比手法。

《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描述了父母的态度的变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迁移应用

根据下面的材料,灵活地运用“横向对比”或“纵向对比”的手法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对此种现象的认识,150字左右。

材料:

曾经以一部《〈论语〉心得》风靡校园的于丹教授,却在北京大学一场昆曲演出结束后,准备上台分享心得时,遭观众呛声后下台。

【答案】 (示例)“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于被人轰下台。

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

当年的于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

正是于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才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

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

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为了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恩格斯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

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应用角度】 “真正的友谊”“最大的幸福”“奉献”“牺牲”等。

2.精彩应用

人们交朋友的目的似乎都是为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自己以后办事方便,能得到好处,以这样的目的去交朋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真正交朋友应当是无私无欲的,能够为对方着想,不图个人的一己私利,当然交朋友收获的是共同快乐,绝不是一己的满足。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

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佳作·

领悟]

卡尔·

马克思

罗 行

185年前,一声男婴的啼哭震动了你所处的整个时代——你也正为摧毁这个丑恶的资本主义时代而到来。

你出生在黑暗之中,因此你用笔在黑暗中企盼黎明,然而这夜太漫长,到现在还没天亮。

在你之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你部分理想的伟大苏联政权早已不复存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共产主义运动已经陷入低谷。

美式资本主义好像治好了你给他们诊断的病。

共产主义者们彷徨了,他们都企盼着这个时代的卡尔·

马克思的到来。

我坚信你还会再一次起来战斗,或许你来的时候还是个中国人。

我们为人类的历史中曾有这么一颗伟大的灵魂而感到骄傲。

你是高傲倔强的特利尔浪子,“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做宙斯的忠顺奴仆”。

你放弃了任何职业,与资本进行了最彻底的决裂。

你挖出了作为资本主义的宙斯——它漆黑的心,展示给世界,工人们抹去别有用心的诽谤也逐渐理解你的理论,一起发出震天的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从普鲁士到布鲁塞尔,从布鲁塞尔到巴黎,从巴黎到科隆,从科隆到伦敦,你艰难的流亡生涯像你的思想一样动荡。

其实自从你被自己的祖国抛弃后,你不再拥有故乡,因为你已经是世界的了。

然而在伦敦的贫民窟,在午夜的两点,你把硕大的头颅从书桌上抬起,把犀利的目光射向窗外的黑暗,你一定会像海涅在巴黎一样浮起对祖国深沉而痛苦的思念:

夜里我想起德意志,

我就不能安眠,

我的热泪流出,

我再也不能闭眼。

(海涅《夜思》)

你鄙视“一只脚仍然站在旧的垃圾上”,成为“政府农奴”的御用学者;

你诅咒一切剥削压迫人民的资本家与滴血的资本主义制度;

你用剩余价值学说生动描绘了资本家的伪善本质;

你使人们的世界观从倒立中站立起来;

你作为一个革命家使工人阶级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伟大对于当事者或许永远意味着苦难。

在这个世纪初,我在回望中看到了:

你深夜里布满血丝的双眼、你因付不起房租被赶出贫民窟的尴尬、你连连痛失爱子的悲伤、你接济巴黎公社流亡者的慷慨、你走向大英博物馆的匆忙而坚定的步伐、你转身面对特务的厌恶……

或许只有最伟大的痛苦才能给最伟大的爱情和友谊提供最坚实、肥沃的土壤。

美丽的燕妮为了你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一生只能与赤贫为友,为生计憔悴如花的容颜。

恩格斯为了他自己也为了你的生存不得不进入你们所批判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的资本机构,浪费了他的天才与青春。

然而你们都是为了人类最伟大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人们将你们一起写入了史册。

时光荏苒,你已经在异乡——海格特公墓安睡了120年。

世界还是那么嘈杂,有些人对你嗤之以鼻——而这些人里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仔细读过你的书的,有些人对你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你的劳动价值论可能是要稍微动一动了,有些人对你顶礼膜拜——他们假传你的意思做了很多坏事,因此也造成一些不明真相的青年对你印象不好……

像你17岁时说的那样,后来的人们面对你的骨灰,很多人洒下了高尚的泪水。

也有很多人面对你的骨灰,感到自己的懦弱与羞愧……

继续安睡吧,你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我坚信!

1.学人称

文章通篇运用第二人称“你”,将个人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叙述之中,读来让人倍感亲切、随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2.学比喻

第二段中,“病”即马克思所发现的资本世界存在弊端,作者以“病”为喻,在生动形象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杰出成就的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新时代的迷茫。

3.学用词

第五段中,作者用“鄙视”“诅咒”“描绘”“站立”“意识到”等一系列词语,准确而又鲜明地勾画出了马克思的轮廓,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战斗者爱憎分明的革命态度、卓有成效的战斗成就。

4.学引用

文中作者引用了海涅的《夜思》来表现马克思在流亡过程中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真挚感人,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彰显其无私奉献精神,让读者看到了伟人更真实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