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575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保育课程标准.doc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幼儿教师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为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幼儿园中保育员的岗位。

本课程应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同时开设,后续课程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为主线构建实践性课程。

使学生能够以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依据,科学的开展保教工作,制定和执行婴幼儿的生活制度,合理调配婴幼儿的膳食,预防身心疾病和传染病,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方法。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岗位要求,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制定了8条课程目标。

这8条目标分别涉及的是婴幼儿身体特点、婴幼儿生活护理、婴幼儿营养、婴幼儿身心健康以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在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婴幼儿身体特点、婴幼儿生活护理、婴幼儿营养、婴幼儿身心健康以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这五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系统化,注重实践,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为婴儿做抚触”、“会制定合理的幼儿园食谱”……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婴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及保教要点”和“能理解幼儿膳食的搭配原则”……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以点带面,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培养幼儿园各项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以儿童保健学、儿童营养学、传染病学等为基础,研究如何保护儿童、增进儿童健康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要以讲解、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练习为主要方法,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教学可在幼儿园实际保育情境中进行。

在学习情境中,建议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施讲练结合教学。

可设计的项目包括婴幼儿抚触、3-6岁儿童的生活护理等项目。

从练习中理解掌握理论层次的内涵和关系,从练习中检验理论的应用性。

每一个项目的学习都以课本和实际工作场景为载体,以锻炼保育工作能力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图片、视频等,实现学有所用、讲练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儿童保育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52学时。

2.课程目标

●知识:

(1)能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掌握学前儿童十二大系统的特点和保育要点;

(2)能描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并知道其影响因素;

(3)了解新生儿、0-3岁、3-6岁各阶段的生活护理要点;

(4)掌握基本的营养学知识;

(5)能描述婴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及预防措施;

(6)能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技能:

(1)能掌握0-6岁婴幼儿的生活护理技术;

(2)能理解基本的营养学知识,掌握幼儿膳食中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法;

(3)能掌握常见病、传染病的特征及防治要点;

(4)能掌握必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措施;

●情感态度:

(1)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2)能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技能要求

知识要求

课时

1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介绍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相应的保教要点。

能够根据学前儿童身体的发育特点,掌握儿童十二大系统的保教要点。

学习学前儿童十二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学前儿童十二大系统的特点。

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等。

9课时

2婴幼儿的生活护理

分年龄段介绍婴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点。

能正确护理0-6岁各阶段儿童的生活,了解婴儿抚触的操作手法。

学习新生儿、0-3岁、3-6岁各阶段的生活护理要点。

9课时

3婴幼儿营养

介绍营养学基础知识、婴儿喂养和幼儿膳食的基本原则与配制方法。

掌握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法,能制定合理的幼儿园食谱。

学习基本的营养学知识。

11课时

4婴幼儿身心保健

介绍婴幼儿常见病、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介绍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介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促进方法。

掌握必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措施。

学习常见病、传染病的特征及防治,并知道婴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及预防措施。

13课时

5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介绍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健康管理的各项内容。

掌握托幼机构的安全教育实施,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日程及各环节的操作常规。

了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学习托幼机构膳食管理、传染病管理的要求及方法。

10课时

6

机动(考核)

(1)平时考核:

占学期总评的30%,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过程中具备合作意识,课后能按时认真完成课时作业,对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期末考核: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70%。

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7

合计:

52课时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万钫教授著作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一书。

本书编写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系简明,知识点扼要,语言易懂。

此外,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实用的操作技能,便于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以及动手能力。

4.2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训练

采用讲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如,对于幼儿解剖生理部分,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动画等方法辅助讲解,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安排有课程实习见习,讲授学习幼儿健康检查和评价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操作;学习托幼园所保健内容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运用儿童保健实训室等,为学生上见习和实训课;组织学生到附近幼儿园去了解、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参观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房舍、设备布局和卫生管理措施,听园长介绍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对幼儿常见病与传染病的管理,考察幼儿园幼儿卫生要求与做法,观察幼儿的课外活动和课上表现等,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4.3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条件主要有教室、多媒体、挂图等设备,主要学习场景包括教室、实训室和幼儿园等。

4.4评价方法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目的在于了解考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特别着重考察考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保教实践的能力。

考核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进行:

 

(1)平时考核:

占学期总评的30%,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

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以及情景设计现场模拟时的操作情况等。

(2)期末考核: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70%。

主要检查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最后,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计算出本学科的总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