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734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山大威海bymatengteng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关于诗整体构思上的技巧:

前三句叙事抒情,末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创造意境,含蓄无垠。

 备选答案: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对照、正面侧面、虚实动静、白描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第二种: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或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把握作者感情    

 常见格式:

这首诗通过___(意象)描写出了___画面,画面有___特点,表现了作者__的感情。

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可答:

三四句通过凉床、月影、梧桐描写出一幅秋夜无眠,诗人独守空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惆怅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备选答案:

各种意境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朦胧、悠远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黯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诗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伤春悲秋思乡怀远报国情怀离愁别绪   

 吊古伤今恬淡隐逸怀才不遇知音难觅    

 同情怨愤   

 第三种: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或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应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或特点上来回答。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可回答: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易自然。

 备选答案   

 质朴自然含蓄凝练清新淡雅绚丽优美   

雄奇奔放沉郁顿挫简洁明快诗中有画

(二)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淮南子》四大上古神话: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触山》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尚书》即“上古之书”,《春秋》语言简练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5、《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

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

6、“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粱传》《左传》

7、《左传》春秋左丘明著,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与《春秋》俱是编年体史书。

8、《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

《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则以记言见胜。

9、《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修订,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政治见解、斗争策略及政治活动,长于论事。

1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著作为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

11、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

12、屈宋:

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二、秦汉文学

1、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2、毛传郑笺:

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3、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

4、枚乘名篇《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影响后世,在赋中形成主客问答式的文体——“七体”。

5、扬马:

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6、《史记》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为“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出自《报任安书》,司马迁修史宗旨】。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二十四史”之先河。

7、《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著,“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8、汉代乐府民歌:

西汉时的民歌经整理成为“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其中名篇《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

9、古诗十九首:

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风骨(建安文学):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2、三曹:

指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风格苍凉悲壮,所谓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3、建安七子:

曹丕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

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cà

n)、徐干、阮瑀(yǔ)、应玚(yīngchà

ng/yīngyá

ng)、刘桢七人,其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王粲和刘桢,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

4、蔡琰(蔡文姬)的作品有五言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5、正始之音(正始文学):

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

”(注云:

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此即所谓正始之音;

《辞源》解释为:

魏晋之际,尚玄学清谈,后人称当时的风尚言论为正始之音,可见《辞源》认为“正始之音”是一个哲学史概念。

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

6、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些。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

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7、《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近百年间的历史。

西晋史学家陈寿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8、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9、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

他们是:

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10、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其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11、陶渊明:

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又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中国文学史上以自身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的第一人。

因不满当地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田。

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田园诗,是文学史上颇为影响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

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

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

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

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

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

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

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

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

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

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

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

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让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

最终“爱丘山”的夙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

他开始身在仕途,心在田园了。

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

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

然而,陶诗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

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

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

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平淡醇美、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

2、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平淡醇美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

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

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

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

12、谢灵运:

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又称“谢康乐”,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13、《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南朝宋时范晔(yè

)“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而编东汉历史。

14、鲍照:

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15、沈诗任笔:

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沈约以诗著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称“沈诗任笔”。

16、江淹:

南朝著名文学家,梦笔生花、江郎才尽、文通残锦等词俱出此人。

17、陶弘景:

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又称“山中宰相”。

18、谢朓:

世称“小谢”,又称“谢宣州”,“竟陵八友”之一“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是对谢朓诗歌最恰当的评价。

诗风清丽新警,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唐代律绝之先河。

其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为李白一生所追求。

19、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诗风,又称新体诗。

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

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

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

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庾信(yǔ):

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以聪颖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从而穷南北之胜,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21、“北地三才子”:

温子升、邢邵、魏收。

22、郦道元:

北朝地理学家,撰《水经注》

23、《玉台新咏》继《诗经》《楚辞》后又一本诗歌总集。

南朝陈宫体诗代表作家徐陵编。

此书旨在“撰录艳歌”,轻靡之作颇多、但其中也保存了少数表现真挚爱情和反映妇女痛苦等较有意义的作品。

如《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初即见于此书。

24、《搜神记》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25、《世说新语》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南朝宋国刘义庆著,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善于即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

书中许多故事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深情、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

26、《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撰。

书名“文心”是“言为文之用心”;

又称“雕龙”是因“古为文章,以雕褥成体”,如雕镂龙纹。

“文心雕龙”即现在所言“文学思想研究。

”全书抨击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的巨著。

四、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2、文章四友:

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沈宋:

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语曰:

苏李居前,沈宋比肩。

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陈子昂:

字伯玉,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被后人称为诗骨。

5、吴中四士:

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6、贺知章:

字季真,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7、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8、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

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

边塞诗歌的表现内容与盛世的时代精神之吻合,一方面出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另一方面由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因此尤为适合表达时代的主流情绪。

9、王昌龄:

字少伯,其诗“缜密而思清,”被誉为“诗家夫子”,他大力用七绝写作,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又有“七绝圣手”之称。

10、高岑:

高适、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豪放、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两者又有不同,“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

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

高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

岑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艺术上高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岑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11、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12、王维: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且工书画,善音律,因此他的诗有诗、画、音乐三结合的特色,苏轼曰: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诗歌的特色为:

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

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具体叙之:

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高度统一;

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

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13、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

(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如《将进酒》、《行路难》。

(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李白的诗歌诗歌想象丰富,气势奔腾,豪放飘逸,雄奇壮丽。

主要特点有:

(1)强烈的主观色彩。

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

(2)充沛的气势。

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

(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

(4)语言清新俊逸。

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李诗思疾而语豪,杜诗思苦而语奇。

14、杜甫:

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杜甫的诗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人民性,较真实地反映了唐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被誉为“诗圣”他的诗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

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