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69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物;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练习:

⑴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的参照物是什么?

⑵说“乌云遮住太阳”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就不同。

小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

请解释。

教师指出: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这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3.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们分成简单的几类。

⑴读图2-18,2-19,你能发现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要求找出它们的差异)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般说来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的多,但直线运动也千差万别。

⑵请大家读图2-20,比较两辆汽车运动存在的差异。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运动快慢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将直线运动进行分类?

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答:

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小结][巩固练习]

1.对于参照物的理解,学生还是建立在亲身体验过的事能判断,而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往往茫然。

这也是这些学生的特点吧。

2.该考虑让学生建立一种模型的思想。

 

3.1机械运动

(二)

2014.4.11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速度的概念

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引入]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问题。

比如赛跑时,谁跑得最快,谁获得冠军。

同样,比如火车提速,就是人们认为原来的火车不够快,这也是人民所关心的。

一、[思考]那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手中没有钟表,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答:

观察他们哪个在前,谁在前面就谁快...

[结论]: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

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

让运动员们同时起跑,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

如果有好几组运动员比赛,他们怎么比较运动快慢呢?

教师归纳:

因为通过路程都是100米,是相等的,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探究实验

1.怎样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设计:

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

(1)比较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2)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长的运动较慢,反之较快。

2.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

3.如何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你认为可以只用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吗?

为什么?

你认为可以只用通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吗?

4.小组交流:

怎样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

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秒内通过的路程多的物体运动得快。

三、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v和t分别是英语速度和时间的第一个字母,s是德语移动距离的第一个字母]

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S/t得到的。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

“米/秒”和“千米/时”这两个单位之间有怎样的换算关系?

介绍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推导出:

1米/秒=3.6千米/时

4.阅读课本图2-22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感受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

5.根据速度公式计算:

(如何通过读图获得解题所要的信息)

汽车在两块指示牌之间通过的路程是牌上这两个数据之差。

汽车通过两块指示牌所用的时间是两次时钟读数之差。

根据速度公式统一单位后求解。

四、平均速度

讨论:

用速度公式能够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吗?

师:

虽然无法用一个速度值来描述物体在不同时刻运动的快慢,但可以利用公式得知一段时间内或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由公式v=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严格说来,

任何一个平均速度总是对应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离开了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平均速度就失去可意义。

[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3.速度公式的应用。

4.平均速度。

反思

1.虽然速度学生在小学里面已经学过,但是学生对于速度的理解,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偏差。

2.由于应用题做怕了,很多同学对于计算的内容“恐惧”

3.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存在部分学生搞不明白的问题。

3.2力的存在

(一)

1.能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

2.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3.能确认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作用的相互性

气球橡皮筋磁铁,小球

[游戏引入]抛汽球。

汽球为什么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呢?

引出概念:

力。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力,但我们能看到力吗?

我们应怎样来判断是否有力存在呢?

(要求自己举身边的有关力的例子)

总结:

我们无法直接看到风,但我们是怎样感受到风的存在的?

(从“树动知风”这一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判断风的存在),同样我们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定力的存在。

⑴用手位橡皮筋,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用手拉弹簧伸长,压弹簧缩短。

学生自己用身边的物体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介绍:

对于看不见的形变可采用放大措施转变为看得见的形变。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

若给你一颗钢珠和一块磁铁,看看你能使它的运动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探究后交流:

a.球由静止变运动b.球运动由慢变快c.球运动由快变慢

d.球运动变为静止e.球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说明: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运动的方向统称为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任一发生改变,都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生活中存在哪些力的形式:

⑴拉力、压力、推力、提力等:

接触力

⑵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磁铁对铁的吸引力:

非接触力。

说明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触而产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相互性: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击打手掌,体味各自的感受。

当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1、送神舟五号升空的火箭推进力来自哪里?

2、磁铁能吸引铁块,反过来铁块能吸引磁铁吗?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打人和被打,是一样的吗?

[小结

板书]

学生对于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还差,哎,还是要继续努力啦。

3.2力的存在

(二)

1.感受弹力,确认弹力存在的普遍性。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簧演示用弹簧秤

[引入]由力的大小引入力的测量。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拉力使弹簧伸长]

  2.两位只手分别拉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吗?

为什么不同?

  3.哪只手的拉力大?

怎么知道它的拉力大?

[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

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

  在科学主要利用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一、力的单位:

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

举例使学生对1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二、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①准备一个弹簧,标出弹簧下端所对的位置。

②找学生用力去拉弹簧,弹簧长度将________,用的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_______。

③撤去拉力,弹簧将__________。

[讲解]

2.弹簧秤的构造

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

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

3.学生实验:

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

弹簧秤的量程是:

___________  最小刻度值为:

_________

  用手拉弹簧秤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顿处,感受一下1牛顿的力有多大。

  增大拉力,弹簧的长度将______,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牛顿。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小结]

板书

问题1.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学生还是不容易判断。

3.2力的存在(三)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作图

3.了解力的示意图的意义和作用,并会用它来表示具体的力

掌握力的图示作图的基本操作

弹簧

[复习引入]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思考]: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因素?

一、力的三要素:

实验1:

用力拉弹簧,一次用力小,一次用力大。

观察作用效果。

[大小]

实验2:

用力拉或压弹簧。

用力向两边拉与用力向中间压,感受一下两种情况弹簧受力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方向]

实验3:

在分别弹簧的中部、顶部用力,弹簧将如何变化?

[作用点]

解释:

开门时,为什么习惯按远离门轴的一边。

请学生举几个例子

总结: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那么如何描述一个力呢?

[语言文字叙述...但不直观引出]

二、力的示意图: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这时我们只需在力的方向上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说明课文中几个例子,并介绍在解题时的一些应用。

[小结]画图练习

板书

力的图示内容比较多,课本上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里面的内容却很多,

这是新课程的课文内容的特点。

如何选择课外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课内的知识外还要掌握课外的一些

内容,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增加过多的负担,教师要好好努力啊!

3.3重力

(一)

1.能叙述重力的意义,确认重力的方向。

2.会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3.知道重力的测量方法,会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重力

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用弹簧秤测量物体重力

弹簧秤重垂线铁架台小木块

[引入]以身边的物体抛出后的结果,引出问题: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一、重力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产生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向下的吸引力。

[板书]: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符号为G

重力也有三要素吗?

(引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重力的方向

⑴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重锤静止时观察悬线所处的状态。

⑵铁架台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重锤静止时观察悬线所处的状态。

学生观察总结:

无论铁架台是否倾斜,重锤静止时悬线总是处于竖直状态。

结论: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为什么重垂线可以用来检查墙面是否竖直?

(出示重垂线,请同学试试。

3.重力的大小

重力有大有小,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桶水比一杯水重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你们猜测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做一做】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探究实验一: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器材:

2~3人一组,4只质量为100g的钩码、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

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先后测出4个钩码的重力,并填在表中:

钩码数/只质量(千克)重力(牛顿)重力跟质量的比值(牛顿/千克)

分析数据: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比值为9.8牛顿/千克]

9.8牛顿/千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2.重力/质量=9.8牛顿/千克。

重力用G表示,单位是牛(N);

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

9.8牛顿/千克用g表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G=mg或g=G/m,

式中的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在粗略计算中,g常取10牛顿/千克。

例:

一袋质量为50千克的水泥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规范,对典型错误作出纠正与评价。

[小结]⑴重力的意义⑵重力的方向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

⑷g的数值与意义

1.牛顿的故事学生很熟悉,但是也导致了重力与地球引力的混淆,这点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重力的方向某些同学由于在实验的时候没有注意观察,导致理解发生错我,仍然认为是垂直向下。

3.关于g的物理意义,学生仍旧比较难以理解,需要给学生一个实验。

3.3实验:

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1.掌握弹簧秤的使用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弹簧秤的使用

数据分析,获得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弹簧秤铁架台小铁块5个50克重的钩码细线学生准备的器材

一、弹簧秤的结构:

二、熟悉弹簧秤的使用:

测量身边的物体,感受1牛的力有多大

三、使用弹簧秤测量不同个数钩码的质量,分析实验数据。

---------------------------------------

弹簧秤的结构部分大家一起来熟悉

1.面板、钩子、圆环、弹簧、指针等

2.单位、量程、最小刻度值等

3.受力时弹簧的变化:

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参照实验记录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和记录数据

数据分析。

介绍关于g的物理意义等内容。

本次实验从效果上来看,老师在给学生一个方向后,放手给学生自己设计和进行实验,能提高同学的兴致,锻炼学生的能力,比单纯的老师讲解,学生操作更加有效果。

从最后实验记录的数据来看,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曲线图有部分同学画不怎么来

2.部分小组的实验操作基本由一人担当了,虽然已经强调过。

3.在记录数据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单位的不同

3.4牛顿第一定律

(一)

1.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

小车斜面木板

[引入]牛顿:

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小实验]桌面上的书本,小球等在推动后发生运动,停力后最终又停止。

分析得: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实验]小车从斜面上下滑后,在水平木板上运动。

速度越来越慢,停止,受到摩擦力作用。

1.设计实验。

2.设计记录表格

3.数据分析处理

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通过的距离越______,运动时间越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分析结论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生活中有那些例子是在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发生变化的?

[小结]牛顿第一定律

[作业]

1.对于学生的实验要加强指导,许多学生自己做还不行。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3.在分析事例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4.小车用钢珠替代,操作更加简便,效果更加明显。

3.4牛顿第一定律

(二)

1.惯性的意义

2.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都具有惯性。

3.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惯性的意义

杯子、泥人、电话卡,象棋,…

[引入]:

小实验,玻璃杯上的卡片被弹开后,上面的泥人落在杯子中。

1、分析: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得到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演示课本图2-65,观察到:

小车突然遇到阻碍停止,木块向前倾倒。

请同学进行讨论,解释原因,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3、演示图2-66实验,观察到:

塑料卡片飞弹出去,卡在硬币掉入水中。

解释原因,体会由于惯性而具有的现象。

4、探究:

以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汽车中的乘客为例。

设疑:

(1)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向前倒还是向后倒?

(2)乘客为什么向后倒?

(3)这里的乘客要保持原来什么状态?

(4)汽车突然刹车时,站在汽车中的乘客怎样运动?

5、教师总结:

1)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等一切外部因素无关。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2)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指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两种情况。

3)惯性和惯性定律的联系和区别:

惯性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把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定义为惯性,它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有无受力,处于什么状态无关。

6、教师演示课本图2-87实验。

如何用惯性理论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再演示:

将钢笔套竖直压在纸下,纸条放在桌边,急速抽出纸条,可看到钢笔套仍竖在原处。

学生体会操作。

三、小结。

实验非常重要啊!

好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今天用的泥人和电话卡,都是生活中平常的物品,但经过这样的实验后,学生能记得更多的东西。

3.5二力平衡的条件

1、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能说出二力平衡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能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二力平衡的条件;

会判断平衡力;

物体在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演示器材

[引入]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一、二力平衡的定义

现象:

保持静止状态。

假设:

与它受到的力有关。

进而提出问题:

受几个力的作用,每个力叫什么名称?

谁施加的力?

学生互议、得出:

受到重力和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是地球施加的,拉力是乳胶管施加的。

受两个力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一起举出一些生活中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现象……并投影

1、荷叶上一只静静的青蛙;

2、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

3、悬挂的日光灯管等

指出:

这些物体是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的,科学中我们把这两个离称作一对平衡力,即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1)什么叫力的三要素?

2)什么叫力的示意图?

根据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只画出一个示意图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物、同线(?

)、等大(?

)、反向。

针对上述有争议的平衡力是否等大,是否同线,再按课本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就演示过程和演示现象进行进行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然后擦掉板书中的?

号。

演示:

缺少这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时,两个力还能不能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