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690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时代公安档案管理模式初探Word文档格式.docx

科学技术

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出现了与传统犯罪

不同的科技或高科技犯罪。

目前,我国高科技犯罪出现以下特点:

一是高科技

犯罪与经济犯罪相结合型案件数量激增,二是智能型犯罪增多,三是游戏性犯

罪增多,四是高技术犯罪与毒品犯罪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犯罪类型,五是现代

高科技和通信技术的运用,扩展了犯罪的空间领域,使异地犯罪和一些跨地区、

跨国界的犯罪成为可能,并由自然空间向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发展。

六、恐怖主义和邪教犯罪问题。

恐怖主义活动是一个国际性犯罪问题,时至今

日,这种犯罪活动几乎遍及整个世界,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安全。

这种

犯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出现在我国新疆地区,成为我国社会和即将在北京

召开的奥运会的重大安全隐患。

七、毒品犯罪问题。

毒品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

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国际毒品犯罪集团的不断

渗透,我国也成为重要的毒品转运地之一,同时国内不法分子也在暴利的驱使

下,从事毒品犯罪活动。

另外,吸毒人数也连年增加。

吸毒不仅是一种连续性

的超高消费,更是诱发其他犯罪重要因素

[8]。

以上严重的治安与犯罪形势,使公安机关的工作量成几倍几十倍地增加,以南京公安局为例,1997年至2006年十年间,全市接报警总量由

14万多起增加到

77万多起,民警人均年出警由

16起增加到69起,刑事案件增长2.8倍,治安案件增长

4.4倍,交通、火灾事故分别增长66.8%

和10倍,而这十年间,警力只增长了

27.3%[9]。

另外,我国

公安机关自实行110

报警服务以来,在打击、预防犯罪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

服务职能,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因此,在警力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

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和工作

方式,与时俱进,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管理,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在各

项工作中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尤其在工作决策中,通过获得完整、准确、全

面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资源的建设当然离不开内容

丰富、信息量极大的公安档案。

同时,与此相适应,公安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

一方面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一如既往为公安工作提供服务,发挥着重要

作用;

另一方面,他们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档案的保管、利用和开发

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公安档案工作由传统的管理

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变革。

研究总结转变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梳

4第一章

尽管人们对信息化时代或信息化社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义,但人们经过研

究,认为信息化社会有以下六大基本特征:

1、信息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信息

化首先表现为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会进一步刺激人们

对信息生产更高的要求。

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科技信息以每年20%

左右的速

度递增,成为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产业。

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的《世界

电信发展报告》中有一项统计,信息通信业的收入已经占世界GDP

总额的6%;

2、信息化调整传统的经济结构。

主要表现在:

第一,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

向其他领域渗透,推动整个技术体系变化,使整个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

焕然一新。

第二,信息化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信息化将促进企业的组

织变革提高竞争力;

3、信息化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深刻改变。

信息化首先为

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些信息化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的人实现了家庭办公,电话、电视、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电子娱乐、家用电

脑等,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变化。

人们将接受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新的

教育方式。

内容丰富、高质量的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有利于教

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降低学习成本。

网上远程医疗,也使人们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另外,

信息化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工

作,信息化还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事故与伤害。

如美国现

在一年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

4000

亿人一年的工作量;

4、信息与知识

成为重要的社会财富。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生产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效率,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得到了充分体现,信息产业形成并开始成为支

柱产业;

5、信息化促进全球化。

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信息化的主

要标志,这个全球化的信息网,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紧紧的连

在一起,使国际一体化得到了加强。

另外,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

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信息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

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世界各国在加强信息领域合作的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6、信息化有助于消除工业文明带来的恶果。

工业文明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

采、能源过量消耗、土地沙化、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严重后果。

信息化能够

降低能源消耗,从而缓解这些工业文明时代留下的全球问题

[4]

由以上六点可

以看出,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

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

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

作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记录

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轨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1.1

研究背景

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当今世界已经开始了由工业化

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转变速度越来越快,信

息化对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加深和扩大,在信息化面前,社会各领域

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以我国为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最新的《第2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

200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增至

2.1亿人,仅略低于美国的

2.15亿,位于世界第二

位。

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一年,中国网民增加了7300

万人,年增长率达到

53.3%。

相当于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或平均每分钟增加

网民近140人[1]。

按照这个增长速度,预计2008年一月份过后,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自1997年10月31

日CNNIC第一次发布中国互联

网统计数字开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直到

2005

7

月才突破一亿人,但第二

个亿级数量的增长,仅用了两年半时间。

另外,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

化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金卡”、“金关”、“金税”、“金盾”等重大信息化

应用工程相继启动。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国民

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

[2]

2007

年底,全世界互联网普及率

19.1%

,有

13

亿互联网用户,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

俄罗斯、韩国等,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国家和

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个世界信息化的趋势明显加快。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

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我国

1997

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

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

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

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

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3]

其中,智能化

工具又称信息化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

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智能化生产工具与传统的生产工具有着本质的区

别,它不是一件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自上而下的、有组

织的信息网络体系。

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

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极其

深刻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

1第二章

我国传统公安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第二章

2.1

公安档案及其特点

公安档案是真实、明晰地再现公安专门工作活动的历史记录。

此定义从三

个方面揭示了公安档案的内在特点,明确了与其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档案的

区别。

2.1.1

专业性强

公安实践是特殊的社会实践,即保护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

工作在调整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社会实践。

公安专业是独特的,有自己独特的

业务范围。

这些专门工作,既有社会治安管理、户口与居民身份证管理、出入

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内部安全保卫、目标警卫

等各项行政管理业务,又有国内安全保卫、刑事侦查、技术侦查、刑侦技术、

少管、劳教等各项刑事执法业务

[10]

公安档案就是在这些公安机关独有的专门

工作中产生的,因此也就具备了极强的专业性——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管

理方法都有别于其他档案。

2.1.2

真实再现历史

与公安文件是处理眼前事物的手段和工具不同,公安档案作为延续公安文

件生命的传承物和保存公安实践活动真迹的记忆工具,它继承了公安文件的内

容和形式的全部特征(包括原始记录性的本质属性),同时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

命——文件或信息的保真和重现,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为人们再现了过去的公

安实践活动的历史面貌,成为人们了解以往的事实和认识公安工作发展过程最

为可靠的依据。

历史再现性是公安档案从根本上区别于公安文件的实质所在。

由于公安档案是从历史记忆的真实性来再现公安文件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使公

安档案能够证明或反映与形成活动过程相关的事实,可以起到证据或凭证作用,

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并以此区别于非档案文献(公安情报、公安资料、公安

图书等)。

2.1.3

明确易解读

记录公安工作历史的方式、方法、手段以及物质载体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的特点,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档案文献外,一些文物、特殊实物等也是历史的一

种记录,只不过它们所记录的历史不是直接的,其所含信息都深深埋藏于文物

6第一章

理出其中的规律性,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反过来指导各地公安机关档

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具体工作,是一个有意义的科研课题。

1.2.2

实践意义

公安档案信息化一方面以技术为支撑,是整个社会信息化,尤其是公安工

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又为信息社会提供必要的、可靠的、大量的

基础性公共原生信息,满足人们共享信息的需求,为信息化作出重要贡献,为公

安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提供日常工作所需的共享数据,日益成为决策咨询系统,对

实现公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公安档案中的一些非常典型的个案,对指导相应的业务工作,起着重

要的参照作用。

另外,这一论文选题联系实际,针对性强。

本人从事公安档案管理工作,

对公安业务和档案管理业务都比较熟悉,开展调查研究,条件便利。

通过对选

题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可以较全面的了解当前全国范围内公安档案信息化的

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开阔视野,借鉴其他地方或单

位的有益经验,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促进本单

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提供给省内有

关公安机关,以供他们在工作中参考、借鉴。

本文还力图以一些地方公安机关

(如南京市公安局)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新探索为例,剖析公安档案管理与公安

工作、警务方式转变的关系,对公安档案管理的性质、作用、现状以及存在的

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档案管理新模式,促进公安档案管理工

作的创新和发展。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与档案和公安工作实践联系密切,研究方式将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

案例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文献研究是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公安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和概括,寻找其发展规律和

趋势,以期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并指导实际工作;

比较研究,就是通过对公

安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对各地不同实践活动及其经验的

比较,对中外不同发展状况及其主要成果的比较,分析并指出问题所在,肯定

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以便相互借鉴,避免失误,加强和改进公安档案信息化

管理工作;

案例研究,就是选取国内外一些个案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实证研究,

用具体的事例来探求创建公安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思路,提出对策建议。

5第二章

流程的运转来发现和预防犯罪,从而打击、深挖和减少犯罪。

所以,公安档案

又是一种丰富而重要的情报资源,与其他公安信息相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4

滞后性

一般档案所承载的,是人们在当时活动中的原生信息,不是事后另行收集的,

它的形成与社会活动的主体或客体的运动过程相同步,因此,也被视作是社会实

践过程的伴生物。

这种与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其运动过程发展变化的一致性,

确保了档案内容的真实与可靠,使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已结束的社会活动的历

史面貌。

但相当一部分公安档案(如治安管理处罚档案、刑事侦查档案、交通火

灾事故档案、劳动教养档案等)的产生都滞后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运动过程。

这是由上述案件或事故的随机性决定的。

这些案件或事故的发生都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公安机关也无法完全掌控和正确预料。

这些案件、事故发生时

并不可能有相应的真实历史记录形成,是公安机关在随后的侦查、处理过程中

通过取证、调查访问,广泛收集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才能对案件、事故

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广泛收集材料时,也就是这

些公安档案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时间、环境以及种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犯罪

嫌疑人对犯罪现场的有意破坏,对犯罪证据的有意销毁,有关证人处于某种原

因不愿意提供证言等等)。

由此,相对于其他档案而言,公安档案中有些材料

的内容所描述的某些事件和现象,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客观事实,这同样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而,公安档案也因其内容可靠性的强弱有正、副卷之

分。

公安档案形成的滞后性,并不意味着其原始记录性与客观真实性的丧失。

尽管公安档案的产生、积累滞后于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是事后制作而成的,

但就公安管理活动来讲,这些材料仍然是同案件有着直接关联的最初信息记录,

是从案发后最初来源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具有事实意义上的真实性,仍然是公

安机关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审查、判断和运用的依据。

公安档案所特有的滞后性,对公安档案的形成者——公安人员也提出了特

殊的要求:

那就是公安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尽快开始调查取

证,只有收集到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形成完整的体系,才能从

各个侧面反映案件的原形原貌,这也是公安档案内容真实可靠的重要保证。

2.2.5

主动性

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公安机关都肩负双重任务,一方面要防范打击各种形

式的犯罪,另一方面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社会进行管理与服务。

这双重

任务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有明显的差别。

前一种是在对具体案件、具体人

8第二章

或实物本身之中,需要通过结构分析或其他手段,来发掘出其中的信息。

与之

不同的是,档案在形成之初,就采用了人们可以直接认识和读取的记录方式,

明确、清晰地为人们重现了以往公安实践活动的历史面貌,带有很强的信息和

知识记录性特点,而这是一般公安文物所没有的。

2.2

公安档案的性质

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预防打击犯罪与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形成了数

量庞大、格式稳定、功能特异的多门类专门档案——公安档案。

公安档案是反

映公安职能活动最具特色的部分(约占公安机关档案总资源的五分之四)。

安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公安档案无论在形成、来源,还是内容、形式上,都带

有很强的“个性”。

正确认识这些“个性”,有助于我们自觉根据这些特点,

采取特定的管理方式,科学的实施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公安档案的特有作用。

2.2.1

单元性

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都是针对特定案件、事故

(事件)、人、组织(团伙或集团)进行的。

围绕着一个个中心客体,规律性

的构成了无数个成套的文件整体——公安档案实体保管单元,类似于一个个独

立的“客体小全宗”。

2.2.2

现行性

档案是使用完毕的文件(非现行文件)转化来的。

文件归档后,基本上完

成了现行功能,主要用来历史查考。

利用率也逐年递减。

但公安档案却没有遵

循这一规律。

公安机关有很多文件材料,在刚刚形成时就以档案的方式加以保

管。

“归档”并不意味着退出现行使用过程,相反进入了其保管与利用过程中

的一个特殊时间阶段——档案利用活跃期。

这是公安档案与其它档案的重要区

别之一。

2.2.3

情报性

公安系统内的档案与情报,无论从存在形式,还是从本质特征上,都存在

着同一性,甚至表现为两者互相融合、合二为一。

这是其他专业系统所没有的。

公安机关的指纹档案、人像档案、犯罪人员档案、损失物品档案等均以“情报”

的面目出现,并且由刑侦部门的情报中心自行按其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分类

整理储存。

这些材料既是情报,又是档案。

除此之外,公安档案部门保存的大

量专门档案,最终也是通过情报信息的形式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即以情报信息

7第一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信息化的要求,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为社会

所关注,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激活档案中的有用信息为现实服务,为各行各

业的决策服务,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档案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目前,一方面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将人类带入了前所未有的信

息时代。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广泛运用,使无纸办公自动化成为现实。

另一

方面,社会各行各业的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的推动下,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

信息处理服务意识、服务手段等方面都在积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正在从传统

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因为各地信息化程

度发展的不平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都不尽相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情况,对公安系统档案信息化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从

历史的角度研究其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从宏观角度把握发展趋势,使公

安档案管理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转变过程中少走弯路,健康发展,不断完善,

形成具有公安工作特色的管理模式,适应警务模式的不断变革,发挥长效机制,

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公安档案是对公安工作的原始记录,是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的活动中,

直接形成的具有历史凭证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

的历史记录

[6]

公安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是公安工作真实、全面、客观、

系统的反映,其中含有各项业务工作、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丰富的原始信息。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

和刑事司法力量

[7]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打击、预防犯罪,维护社会

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其他民主权利的重要职能,为我国社会稳定进

步、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后和全球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

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同时,随

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公安机关面临的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态势日益严峻,突出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压力问题。

我国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劳动力过剩与就业不足将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成为社会治安的严重威胁;

二、贫富分化问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社会贫富

分化的出现和加剧,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5,贫富

分化导致社会凝聚力下降和犯罪的增加,成为社会治安的又一隐患;

三、流动

3第二章

进行审查处理中产生的,如前所述,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后一种则恰恰相反,

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尤其在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

条件下,公安机关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越来越要求有预见性、针对性。

由此,

档案的形成就有极强的主动性,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客观需要。

从这一点上

讲,公安档案甚至不能称为“副产品”,而应当视为公安实践活动中制作、创

造的一种关系到公安工作根基的重要“主产品”。

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