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478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出版稿Word下载.docx

图32014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构成

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从2011年底的31968个减少到2014年末的31705个。

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从5532个增加到5834个;

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从26436个减少到25871个。

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从2011年底的1762个增加到2014年末的2110个。

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422个增加到1704个;

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从340个增加到406个,见表1。

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从942个增加到1114个,通用散货泊位从338个增加到441个,通用件杂货泊位从322个增加到360个。

表12011-2014年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单位:

个)

泊位吨数

2011年

2014年

全国港口

沿海港口

内河港口

合计

1762

1422

340

2110

1704

406

1-3万t级(不含3万t)

708

548

160

755

586

169

3-5万t级(不含5万t)

311

216

95

365

261

104

5-10万t(不含10万t)

528

449

79

684

558

126

10万t及以上

215

209

6

306

299

7

2.客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2010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05.27亿人、旅客周转量15020.81亿人km,水路客运量2.24亿人、旅客周转量72.27亿人km。

2014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20.94亿人、旅客周转量30097.39亿人km,货运量431.30亿t、货物周转量181509.19亿t﹒km。

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从2010年的33672条增加到2014年的4505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从63.37万km增加到81.78万km;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从53条增加到9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从1471km增加到2816.1km。

全年城市客运系统运送旅客从2010年的1073.98亿人增加到2014年末的1315.66亿人。

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从2010年的89.3亿t增加到2014年的124.52亿t,沿海港口完成从56.4亿t增加到80.33亿t,内河港口完成从32.9亿t增加到44.2亿t,如图4所示。

全国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从1.77亿人增加到1.83亿人。

图42010-201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

3.运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化、大型化趋势明显。

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从2011年底的1263.75万辆增加到2014年末的1537.93万辆,拥有载客汽车84.34万辆、2086.66万客位增加到84.58万辆、2189.55万客位。

拥有载货汽车从1179.41万辆、7261.20万吨位增加到1453.36万辆、10292.47万吨位。

拥有水上运输船舶从2010年的17.8万艘减少到2014年末的17.20万艘;

净载重量从18041万t增加到25785.22万t,如图5所示;

平均净载重量从1011.22t/艘增加到1499.34t/艘;

载客量100.37万客位增加到103.23万客位;

集装箱箱位从132.44万TEU增加到231.87万TEU;

船舶功率从5330.44万kW增加到7059.85万kW。

全国城市及县城拥有公共汽电车从2010年的42.05万辆、45.82万标台增加到2014年末的52.88万辆、59.79万标台,其中2014年末BRT车辆5339辆。

全国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

图52010-2014年全国水上运输船舶拥有量

4.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成果转化能力增强。

从交通运输行业国家及行业(重点)实验室2011年底45个增加到2014年的61个,国家及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22个增加到26个。

投入研发资金总规模从接近21亿元增加到38亿元。

2010年共有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6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

2014年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4项专利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333项科技成果获得社会科技奖。

625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41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1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5.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绿色交通建设成果显著。

2010年底,全国营运车、船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港口生产综合单耗分别比“十五”末下降了5%、7%和4%。

2014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投入165.84亿元,其中公路环境保护投入129.67亿元,港口36.18亿元。

公路环境保护投入中,生态保护设施占68%,污染防治设施占18%。

港口环境保护投入中,生态保护设施占29%,污染防治设施占65%。

6.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公路水路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2010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331件,死亡329人;

2014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60件,比2013年下降0.6%。

水上搜救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218次,出动、协调各类船艇8095艘次、飞机345架次;

在我国搜救责任区遇险船舶2348艘,获救船舶1865艘,遇险人员24513名,成功搜救23555名,搜救成功率达96.1%。

2014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014次,出动、协调各类船艇7477艘次、飞机297架次;

在我国搜救责任区遇险船舶1842艘,获救船舶1484艘,遇险人员15926名,成功搜救15387名,搜救成功率96.6%。

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领域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2起、死亡97人,2014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5起,死亡82人。

2014年比上年下降19.6%和7.9%。

(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发展将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四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对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决策,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快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

积极构建运输通道,推进与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互通互联的国际通道建设,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进一步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和京津冀区域运输大通道建设。

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进出疆、进出藏、进出川等跨区域运输通道建设。

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城市群之间的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2.强化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新建客运枢纽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

加快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公共服务性质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传统货运场站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内陆无水港”、“公路港”、陆路口岸物流园区等建设。

完善枢纽场站集疏运体系,加快高速公路、主要港口以及专用港区的有效衔接,在有条件的大型港口积极推进内河集疏运通道和城市疏港专用通道建设。

加强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综合客运集疏运体系建设。

3.切实提高公共客运服务水平。

推进客运装备建设,加强更新老旧、高耗能车辆,鼓励发展中、高级客车,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

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领域加快推广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清洁能源客车。

提高公共客运服务水平,推进铁路、公路和民航售票系统联网,继续推进全国ETC联网运行服务,建立健全公共客运出行信息服务标准体系,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发展邮轮经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客运发展。

加强运输市场管理。

4.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发展。

推进城乡物流发展,推广共同配送等先进组织模式。

提高货运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国际标准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推动研发专用货滚船舶,积极推广滚装甩挂成套技术装备。

优化货运组织方式,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积极发展重载运输、直达运输以及城市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货运组织模式,提高干线货运与末端配送的衔接水平。

强化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5.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

推进结构性节能减排,通过优化配置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引导公众绿色出行。

强化技术性节能减排,推广交通运输装备节能操作技术。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环保监管体系,积极开展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等建设,通过系统规划和工程示范推动早期建设基础设施开展生态修复。

推进资源集约利用。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逐步完成顶层设计,交通运输行业成为国家战略的先行领域。

宏大的国家战略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保障。

交通运输的先行先导,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快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状况及需求分析

(一)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运输从业人员3800万人,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1300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18.5%;

专业技术人员400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6.0%;

技能人员1700万人,其中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人员比例为3.0%。

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运输人力资源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

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

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

2.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

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和施工领域,而养护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人才十分缺乏;

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普遍不足。

3.高层次人才使用不够合理。

“行政化”、“官本位”导致的人才隐形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二)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及需求状况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交人劳发〔2011〕337号)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及需求。

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依靠科技进步与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

这就要求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有效解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的大量科技和管理难题,以增强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切实加强高层次科技、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2.以重点领域为导向,大力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运输系统各领域、各环节的集约发展和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综合运输、工程建养、现代物流、道路运输、轨道交通、港口航运、安全保障、交通执法和交通运输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和特种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构成,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人才总量的有效增长。

3.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支持区域专门人才发展。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区域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以培养能长期服务于、扎根于当地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采取倾斜政策,支持区域人才发展,促进人才有效流动,为增强区域交通运输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200万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达到1500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占20%;

专业技术人员达150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占7%;

技能人员达2000万人,其中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比例占3.5%。

人才资源保障能力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更高需要,人才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新的更高水平。

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预测见表2。

表2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预测

类别

2015年人才状况

2020年人才需求状况

总量

(万人)

分别占

(一)或

(二)小计比例

与2015比

(一)技能

人才

初、中、高级工

970

95.10%

1230

94.62%

-0.48%

技师、高级技师

50

4.90%

70

5.38%

0.48%

小计

1020

1300

(二)专业

技术

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275

91.67%

330

0.00%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5

8.33%

30

300

360

1320

1660

1.高层次科技人才。

以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

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达到30万人左右;

造就10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通过高端引领,显著提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

2.高技能实用人才。

以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2020年达到70万人以上,显著提升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高素质管理人才。

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务员和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强实践锻炼与教育培训,全行业每年培训管理干部40万人次,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勤勉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4.综合运输人才。

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以教育和培训环节的知识拓展与更新培训为重点,在政府管理、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等机构和运输企业,加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综合运输专门人才队伍,到2020年综合运输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5.工程管理人才。

以保障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为目标,在重大工程建设的管理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一支数量充足,精通工程专业技术、富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人才队伍。

6.现代交通物流人才。

落实国家振兴物流业战略部署,加强现代交通物流管理层和操作层等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与在职培训,到2020年现代交通物流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7.道路运输人才。

以道路运输、城市客运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为抓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从业行为,增加专门人才总量,到2020年道路运输人才比2010年新增70%以上。

8.轨道交通人才。

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9.港口与航运人才。

适应推进海运强国战略和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需要,加强复合型港口管理与航运管理人才培养;

加强高级船员、高级验船师等专家型人才培养,到2020年新增高级船员6万人,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0.救助打捞人才。

适应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建设、交通运输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紧急救援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管理高效的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2020年救助打捞人才达到9200人左右,形成救捞行业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11.行政执法人才。

按照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在路政、运政、港政和海事等执法领域,加快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到2020年全行业行政执法队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1万人。

12.信息化人才。

以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为目标,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运输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到2020年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三)交通运输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交通运输有关公路水路的企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汽车维修、海运、港口与航道建设、港口企业、智能交通运用企业,还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企业。

通过对企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提出交通运输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1.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企业要求职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方面应具备较强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能力,能从事道桥工程施工、检测、造价、公路工程监理、桥隧检测等工作;

在道路桥梁养护方面应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高等级公路及大中桥与小桥涵的养护设计、养护工程试验和施工质量、检测、养护施工组织设计、养护预算和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知识,具备道路养护与管理组织能力,能从事道路、桥梁施工、养护和组织管理等工作。

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与工程建设黄金季节相结合,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岗位对接课程体系。

以实效为目标,深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以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依托,以校企共建特色资源为补充,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进一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2.汽车维修企业对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汽车维修企业要求职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文化水平,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汽车运用与维修能力,能从事汽车的检验、检测及故障诊断、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维修、汽车运输和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掌握汽车车身改装和维修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汽车车身改装和维修方面的职业工作能力,熟悉汽车制造、汽车维修和汽车美容装潢等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组织方式,能从事汽车的车身钣金制作、修复、检验及生产组织管理,汽车涂装、检验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

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要求职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熟悉新能源汽车维修及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组织方式,能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检验、检测及故障诊断,总成及零部件维修以及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

对汽车维修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优化“平台+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师的汽车维修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应瞄准新能源汽车技术,启动对新能源汽车的师资培养工作,开发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3.海运企业对海员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海运企业要求航海技术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要求,掌握船舶通信、船舶导航与定位、气象观测与分析、货物积载与系固、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船舶驾驶、船舶无线电通信、船舶货物管理、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等能力,能从事船舶三副工作;

海运企业要求轮机管理人才熟悉机械原理、船舶动力装置和轮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对船舶机电设备的运行、检测、调试、保养和维护修理的技能,能从事船舶三管轮工作,能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船舶检验等工作,能胜任现代化船舶轮机管理与相关机务管理;

对船舶电子电气员的要求能从事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管理、维护、维修、保养等工作,能胜任无限航区/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

对航海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字应用及信息处理的能力。

由于海员职业的涉外性,应将英语类课程(如航海英语、GMDSS英语、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等)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特别要加强用英语书写航海记录和各项报告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置以强化阅读航海出版物的能力;

通过设置课程培养学生常见机电故障处理能力和船舶机电技术基本能力,基本掌握相关国际公约和法规的内容,掌握货物装卸流程,正确使用实用电子助航设备的定位等。

对轮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