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489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文档资料Word下载.docx

学习内容:

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图、第一节例1、完成第65页课堂活动第

(1)、

(2)题和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

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

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课型:

新授课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学习目标:

1.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体会图形的相似;

2.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直观感知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利用方格纸将简单的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方格纸、火柴棍等。

第一版块自主学习导学

回顾旧知

1.画一画:

将图

(1)向左平移4格;

将图

(2)利用旋转绕O点在格子图里画一朵小花。

(1)

(2)

2.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和(),只改变图形的()和()。

新课先知

阅读课本64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观察例1:

1.第一组图片中,它们的形状(),大小也();

第二组图片中,它们的形状(),大小()。

2.仔细观察第二组图片,从左到右,这两张图片的()完全相同,图形()了;

从右到左,这两张图片的()完全相同,图形()了。

观察并思考“议一议”:

3.明确图形的缩小。

第一组图中,从左至右,图形()了,形状(),像这种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

4.明确图形的放大。

第二组图中,从左至右,图形()了,形状(),像这种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

5.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大小()。

第二版块课堂学习导学

初步构建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导学版块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搭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

自主检测

1.完成课本第65页“课堂活动”

(1)、

(2)题。

2.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图相比,()改变了,()没有变化。

3.观察下面两个笑脸,从右至左,图形()没有变,但图形()了;

从左至右,图形()没有变,但图形()了。

交流探究

结合第一版块的自主学习导学、第二版块的初步构建、自主检测内容,通过生生、师生合作交流探究总结:

1.动手试一试:

同桌讨论。

用你准备好的火柴棒摆两个正方形。

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从左向右看怎么样?

从右向左看怎么样?

2.用同一张底片,可以洗印出1寸、2寸、5寸等不同规格大小的照片。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或现象吗?

分层训练

(一)课堂达标

1.完成课本第66页练习十七第1题。

2.完成课本第66页练习十七第2题。

3.判断:

(1)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相比,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

()

(2)一个长方形的每边都放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周长变为原来的3倍。

()

(二)拓展延伸

在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中,可以放多少个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

总结提炼

学生自主合作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1.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缩小;

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放大。

2.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5.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

学习内容:

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例2,完成练习十七第3~9题。

课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2.经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画图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按一定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按一定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多媒体、方格纸、火柴、圆规等。

1.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大小()。

2.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

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

3.一个数a的3倍是(),一个数b的

是()。

阅读课本65~67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阅读课本例2:

1.第

(1)题是要求我们把左边的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倍,观察图中的正方形可知,原正方形每边是()格,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每边是()格。

2.第

(2)题是把L形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观察L形的各边可知,原图中是4格的边缩小为原来的

为()格;

原图中是6格的边缩小为原来的

原图中是2格的边缩小为原来的

为()格,然后画图。

3.把一个长20cm,宽12cm的长方形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缩小后长方形的长是()cm,宽是()cm。

4.把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c㎡。

5.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首先()各边是几格,然后按要求计算出()各边是几格,最后按计算后各边的格数画出()。

1.完成课本66页第3题;

2.完成课本66页第4题;

3.正方形各边长3cm,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正方形的边长是()cm;

4.长方形的长9cm,宽6cm,把长和宽缩小为原来的

后,长是()cm,宽是()cm。

5.判断:

一个角是20°

,放大3倍后,这个角就是60°

1.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或步骤)是什么?

(可结合“初步构建”板块进行交流总结)

2.把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周长发生怎样的变化?

3.把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它的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课堂达标

1.完成课本66~67页第5~8题(提示:

第6题建议缩小为原来的

);

2.一个底是5cm,腰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cm;

3.把一个长20cm,宽是12cm的长方形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缩小后的图形的面积是()c㎡。

一个长方形鱼塘,长40m,宽30m,现要改建,将它的长和宽各放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这个鱼塘的周长和面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1.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1)看;

(2)算;

(3)画。

2.图形的各边无论放大还是缩小,都只改变大小,而不改变形状。

3.如果一个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或缩小为原来的

(n>

0,)那么它的周长就放大到原来的n倍或缩小为原来的

,它的面积则放大到原来的n2倍或缩小为原来的

5.2比例尺

(一)

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节例1、例2,完成第69页课堂活动1~3题和练习十八第1~4题。

新授课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进行它们之间的转化;

3.通过观察、思考、计算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认识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正确计算比例尺。

能进行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转化。

多媒体、直尺、方格图。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即:

5׃4=5÷

4=()。

2.1km=()m1m=()1dm=()cm1cm=()mm

15km=()cm500cm=()m

3.10cm׃20km=()׃()500m׃2cm=()׃()

阅读课本68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阅读课本例1:

(1)一间会议室长()m,宽()m。

(2)在方格纸上画出示意图。

如果1个方格的边长表示3m,长画()格,宽画()格;

如果1个方格的边长表示2m,长画()格,宽画()格。

(3)结合这两种画图方法可知,同一个场地,按照不同的()缩小,画出的图形的大小也就不()。

2.阅读课本例2:

(1)观察第一幅图可知,比例尺是(),1表示图上距离()cm,4600000表示实际距离()cm,也就是()km,所以,比例尺1﹕4600000就是表示()相当于(),这是用数字表示的形式,叫做()比例尺。

(2)观察第2幅图中的比例尺是用()来表示的,叫做()比例尺,图上的1cm就是实际距离的()m。

3.比例尺是()与()的比,就是

=()。

比例尺可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比例尺

1.比例尺1﹕2019000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距离()cm,也就是()km。

2.是()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cm或()m或()km。

3.完成课本69页“课堂活动”第1、2题。

1.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例2,将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3.讨论:

比例尺1﹕10与比例尺10﹕1有什么不同?

4.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完成课本71页练习十八的第1~4题。

(2)拓展延伸

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的2.4cm。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王师傅按照比例尺为10﹕1的图纸加工一批零件,已知零件图上长度为3cm,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cm?

学生自主合作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1.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它们的含义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2.数字比例尺只有两种表示形式:

一种是带比号的形式,一种是分数的形式;

3.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不能带计量单位。

5.2比例尺

(二)

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节例3,完成课本70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十八第5~8题。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应用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直尺等。

1.比例尺是一个(),包括()比例尺和()比例尺。

2.数字比例尺1﹕6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km,图上的()cm相当于实际的150km。

3.比例尺=

,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

阅读课本69~70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第

(1)题中,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长()m,宽()m;

比例尺是()。

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cm,即图上距离,必须知道()和()。

2.首先要统一单位,40m=()cm,20m=()cm,然后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求出碰碰车场的图上长为4000×

=()cm,宽为2019×

=()cm。

3.第

(2)题中,图中旱冰场的长()cm,宽()cm。

旱冰场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要求实地占地面积,首先必须求出旱冰场的实际的()和()。

4.根据比例尺1﹕2019可知,实际距离=

,所以旱冰场的实际长为2.5×

2019=()cm=()m,宽为1.5×

2019=()cm=()m,旱冰场实际占地面积为()m2。

比例尺=

即:

实际距离=

1.判断:

(1)比例尺的前项只能为1。

(2)实际距离一定大于图上距离。

2.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mm,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cm,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3.永胜到昆明的实际距离大约是460km,如果按1﹕20190000的比例尺,永胜到昆明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1.小组合作完成70页“课堂活动”第1题。

2.结合例3第

(1)题,根据已知信息,求图上距离,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3.结合例3第

(2)题,根据已知信息,求实际距离,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完成课本71~72页练习十八第5~8题。

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cm,乙、丙两地的距离是3.6cm。

已知乙、

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6km,求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

2.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西宽为500m,南北长为880m,请按比例尺为

画出它的平面图。

(要求:

先求图上距离,再画平面图。

1.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可以用“图上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进行计算;

2.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进行计算;

3.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长度单位一定要统一。

5.1比例尺(三)

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节例4,完成第71页课堂活动第2、3题和练习十八第9~11题。

1.熟悉运用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并解决问题。

灵活应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多媒体、地图、直尺等。

1.5km=()m=()cm

2.根据表达形式不同,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路程=()速度=()时间=()

阅读课本70页例4及“议一议”,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比例尺是(),小兰量得北京到重庆的图上距离是()cm,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km。

2.问题

(1):

北京到重庆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根据比例尺可知,地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cm,也就是()km,所以求北京到重庆的实际距离,列式为(),计算结果为()km。

3.问题

(2):

从北京到重庆乘飞机需要多少时?

根据路程和速度,列式为(),计算结果为()时。

4.重庆到宜昌的实际距离是()km,比例尺是(),求图上距离,列式为(),计算结果是()cm。

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6000000cm(6000000cm=60km)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1.根据例4已知北京到重庆的实际距离为1440km,如果火车平均每时行驶120km,从北京到重庆需要多少时?

2.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2mm,画在图纸上长4cm,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3.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是120km,画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图纸上,应画多少厘米?

1.小组合作完成“议一议”(首先要统一单位,根据实际距离480km与地图上的比例尺,求重庆到宜昌的图上距离)。

2.小组动手操作71页“课堂活动”第2题(知道图上距离和地图上的比例尺,求两地实际距离)。

3.小组合作交流71页“课堂活动”第3题(差异在于一个是直线距离,另一个是非直线距离)。

完成课本72页练习十八第9~11题。

(二)拓展延伸

1.一个长方形稻田长与宽的比是3﹕2,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2019的地图上,周长是100m。

稻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2.原来比例尺为1﹕50000的一幅地图,现在改用1﹕20190的比例尺重新绘制,原地图中4.8cm的距离,在新地图中应该画多少cm?

1.求比例尺的一般步骤:

一化、二列、三简;

2.求图上距离的一般步骤:

一化、二列、三算;

3.求实际距离的一般步骤:

一列、二算、三聚。

5.3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

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三节例1~3,完成74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九第1~5题(建议2课时完成)。

1.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用文字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

3.培养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用文字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

能根据情境描述,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

多媒体、量角器、直尺等。

根据右边的图填空:

1.在右边括号里填上东、南、西、北。

2.以学校为参照点:

邮局在学校的()方向上;

银行在学校的()方向上;

医院在学校的()方向上;

警察局在学校的()方向上。

阅读课本73~74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例1:

(1)题以()为参照点,()和()到学校的距离相等。

根据图示,通过测量、计算可知,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都是()米,但是()不同;

(2)题以()为参照点,()和()都在学校的东方。

根据图示,通过观察发现,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的()方,但是()不同;

确定参照点后,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和()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2.例2:

以()为参照点,通过观察可知,旧码头在学校()方,可量得旧码头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cm,旧码头到学校的实际距离为()m,大柱村在学校()方,可量得大柱村到学校的实际距离为()m。

3.例3:

小明家在学校的北方()处,小辉家在学校南偏东30°

方向上()处。

要确定小明家和小辉家的位置,以学校为参照点,首先确定(),然后根据实际距离计算出小明家和小辉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分别是()cm和()cm,最后量出图上距离,画图确定位置。

4.知识链接:

方位一般写成“北偏东多少度,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

如例2中,“旧码头在学校北偏西45°

”,不说成“旧码头在学校西偏北45°

”。

一般以“南、北”开头,偏“东、西”多少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搭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