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4731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表1:

办学项目及规模主要目标(单位:

人)

办学主要

项目名称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在校生

中专

603

1500

2000

成人大专

脱产

1463

1000

业余

162

开放教育

大专

3405

3000

3500

一村一

456

2500

本科

1273

自学考试

(中接专)

2300

4000

5000

继续教育

(培训)

合计

9646

15000

18000

表2:

校舍校园基本建设规划表(单位:

平方米)

时间及内容

龙华校区

海甸校区

五指山校区

2

1

教学用房

2314.4

4434

3054.24

实训用房

681.9

办公设备用房

2810.1

3226

学生宿舍

1344

3940

1147.50

教工宿舍

10213

975

校园建设内容

1个水泥篮球场

2个水泥篮球场

3个水泥篮球场;

花圃2个

小计

17363,4

8700

5176.74

5

不变

10914.2

11054.24

4532

6000

2346.8

13000

6147.50

14000

12000

1个塑胶篮球场;

高低压配电房;

青石条校道;

停车场与绿化带改造;

升旗台

2个塑胶篮球场和1个塑胶排球场;

铺建校道;

校园小广场;

2个塑胶篮球场1个塑胶排球场;

1个板球场;

2个花圃;

活动中心;

44793

37201.74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开放教育

(五)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模型,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

开展真正的课程开放试点,推进“双证改造”工作。

建立开放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生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加强学历与证书教育的有机结合。

重点培育精品课程。

力争到2015年,建成至少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电大系统的精品课程。

(六)优化专业结构

以发展本科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打造优势学科。

紧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重点建设5个教学质量高、办学条件好、发展势头好的专业,力争建成2-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中央电大特色专业。

(七)强化服务特色

构建面向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和统一的门户访问网站,明确“一站式”服务流程,实现整体运作和分层服务相结合,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相结合,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服务。

第四章成人大专教育

(八)突出脱产班办学特色

充分发挥成人脱产班学制短,学习成本低的优势,以集团化、规模化为指导方针,积极开拓市场,通过采取“订单式”等培养模式,扩大脱产生招生规模,争取脱产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人左右。

(九)做大做强村官培养项目

贯彻落实2010年春省委组织部等四个部门联合下发的《海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精神,到2015年,完成全省4600名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计划。

拓展专业面。

由当前一个管理类专业拓展到涵盖管理类、种植类、养殖类的十多个专业,以培养技能型高等专门人才为主。

拓展受教育面。

与省委组织部密切合作,由组织部牵头组织生源,利用省委组织部的农远平台,将受教育面拓展到农村每家每户,最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

第五章自学考试助学教育

(十)办成我省“中接专”试点项目的第一品牌

办学规模在全省“中接专”试点主考学校中名列前茅。

到2015年,“中接专”在校生争取达到6000人。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坚持技能为重,推行双证书教育,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尊重中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构建具有特色的“中接专”人才培养模式,争取为全国提供经验。

(十一)打造网络助学的特色

充分发挥我校远程教育的优势,整合、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和优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远教平台共享、远教资源共享,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助学模式。

在充分利用我省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开展实训的同时,积极研发或引进仿真虚拟实训软件,使学生可利用网络环境随时开展练习,以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技能。

第六章中专教育

(十二)建成“中接专”的重要试验田

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中接专”试点,为探索有效的“中接专”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宝贵经验。

(十三)服务农村职业教育

根据农村经济需要开设专业与课程;

就地成班,就地学习,学习工作“两不误”;

灵活调整专业课程,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依托省委组织部农远平台的站点,在全省农村主要的乡镇和行政村办一所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面向农村各类人群的职业教育。

至2015年,在校生力争达到1500人。

第七章继续教育

(十四)拓宽办学领域

创新继续教育办学形式,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对接,拓展办学领域,努力架设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实施非学历培训拓展战略。

办学重心由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与高层次继续教育并重,逐步发展高层次继续教育,形成有地域影响力的拳头项目,创建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培训项目;

加强与企业、政府及境外学校的合作,加快开发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培训项目。

非学历教育规模由2010年的2500人,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力争到2015年达到6200人次。

实施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加强郊区农村技能教育和培训,按照郊区产业布点要求,加强农村教育,拓展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农村建设创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十五)打造我省有影响力的党政人才培训品牌

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干部在线”教育平台,不断完善网上学习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需要,采取“菜单式”自主选学与“点题式”组织轮训相结合,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将其打造成我省有影响力的党政人才培训项目。

与省委组织部共同推动,至2015年,实现全省各市县全覆盖,年培训达到1000人次以上。

利用省委组织部农远平台,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力度,抓好党务、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科技等知识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基层干部执行政策、推广科技、依法办事、加快发展的能力。

(十六)全面推进职工素质教育工程

在省总工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工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的职能,全面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年平均培训1000人次以上。

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培训工作分类推进。

实行定单式培养。

培训类型可分为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一般干部专业培训班、年轻干部上岗培训班、职工教育培训、农民工培训等。

实施“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站点搭台、多方参与、职工受益”的新型职工教育模式,努力构建以通用能力培训为起点和基础,劳动保障部门技能培训续接和学历教育为后续和延伸的培训体系和机制。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依靠“天网”、“地网”、“人网”的优势,在全省逐步建立起指向宽泛的多元化职工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网络体系,使职工接受教育更灵活、更便捷,形成一个覆盖海南全省的网络远程培训体系。

创新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

逐步建立劳动者培训个人账户,探索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第八章社区教育及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十七)探索社区教育模式

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开展社区教育科学研究,推进社区教育、社区学院试点工作。

争取省政府和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明确广播电视大学在社区教育中所应承担的任务,积极参与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的试点工作及社区教育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

探索与省委组织部共建社区学院模式。

(十八)开展社区教育试点

依托电大系统(包括校外二极学院等)初步建立起各级社区培训学院(或教育中心),开展社区教育试点,探索多元化电大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开发适合社区教育的项目。

至2015年,建成社区学院10个以上。

有效整合社区和各类机构的教育文化资源,普遍开展适合社区居民需要的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强化继续教育,开展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岗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成人教育,努力满足社会个体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第三部分体制机制改革

第九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十九)建立健全导学团队工作机制

以专业或课程为单位组建导学团队。

建立导学团队工作制度、管理考核办法,使导学团队成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

完善小专业导师制。

加强对小专业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有力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导学员工作制度、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导学员工作职责,提高导学员工作质量,使导学员成为学校良好办学形象的“代言人”。

(二十)试行“电子学分银行”制度

只要注册为电大非学历教育的学生,均可以在电大提供的一组有特色、实用的开放教育课程资源中任意选择学习一门或几门课程。

课程考核合格者可获得中央电大统一印制的“课程结业证书”。

该成绩还可以兑换成一定的学分存入学生个人的“电子学分银行”。

按一定规则,如免修免考、课程直接替换、课程当量替换、课程组合证书等,进行学分的转换和认定,实现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成果互认。

(二十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推行信息化管理。

整合各类招生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管理软件、教学平台等,集成一个教学管理信息互通互享的系统,及时发布、更新各类信息,实现便捷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教学经费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经费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经费效果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改进教学行政管理。

更加注重运用法律、规划、拨款、标准、信息服务等手段,对教学进行宏观管理;

全面加强教学规划工作,建立规划的动态调整和实施监测机制;

加大决策环节的制度化建设,推动教学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

继续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教学质量监督体制、督导反馈等机制,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二十二)构建学生支持服务的新模式

探索“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对校本部学生采取“贴近型”服务,对分校学生采取“向导型”服务,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随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学生服务一步到位。

建立学生支持服务的新机制。

建立“远程接待中心”,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

实施“移动校园”工程,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导学、助学和学习交流,为未来移动学习的开展打基础。

(二十三)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积极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向高标准管理模式和先进水平迈进。

通过建立健全学校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目标管理和工作流程,有效对接各部门工作职能,形成一个全面控制、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增效、质量强校。

争取2015年前通过国家相关机构认证。

第十章教育开放

(二十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通过选派老师、学生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实习实训,以及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访讲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

探索与新加坡学院等地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创办“国际旅游学院”。

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力时机,策划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有一定影响力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十五)探索研究生办学模式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开展联办研究生培养项目,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十一章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二十六)实行全员聘任制

大力改革目前的干部职务、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

坚持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

逐步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强化岗位聘任和聘后管理,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制度。

(二十七)加大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

实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

通过搞活学校内部分配,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十八)完善“四院一校”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根据情况修订原综合目标责任书的有关条款,科学、合理设定学院的各项指标,明确学院责任,体现责、权、利的统一,形成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

第十二章实现集团化运作模式

(二十九)创建有一定影响的海南电大远程职教集团

依托合作的中高职学校,积极发动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规章,形成我校与中高职学校、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模式,推进资源共享,实施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

制订集团章程,建立健全集团运作机制。

依托集团,拓展办学项目,加强与境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升集团的凝聚力和社会知名度,成为电大系统内集团化运作的一个典范。

(三十)实现集团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集团内的教育培训机构及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若干行业、系统学院或学习中心,为建设学习型行业、系统服务。

探索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产业运作机制。

建立集团专家师资库,实现师资共享,以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也为拓展办学项目、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汇聚人才。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三章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三十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致力于开放式校园和信息化校园建设,力争建成一流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管理及工作环境。

龙华校区:

对校道、篮球场、停车场与绿化带进行改造;

建成塑胶篮球场;

建一间10KV的高低压配电房。

海甸校区:

建成一幢2万平方米的远程教育中心大楼,一幢1.3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综合楼;

调整建设教职工宿舍;

建二个塑胶篮球场与一个塑胶排球场;

建教职工活动中心;

改造现有的高低压配电房。

五指山校区:

建成一幢8000平方米的教学实训大楼,一幢60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大楼,一幢教工宿舍,一个塑胶篮球场与一个塑胶排球场。

推进海南远程教育中心建设。

2012年建成远教大楼。

努力构建规模较大、功能较强、应用较多、覆盖面较广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各项指标领先的数据中心和监控管理中心。

(三十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成立实训中心,归口、统筹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

至2015年,建成专业实验实训室25间,涵盖专业20多个。

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依托远程职教集团内资源,建设20个特色鲜明的校外实践基地。

其中1个作为省级示范实践基地。

启动虚拟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建设5门课程的网络实验系统,购进20门虚拟实训课件,实现现场实验教学和虚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三十三)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

拓展新专业(派生专业),建设10个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年均投入30万元,重点建设会计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农学五个专业学科。

制定《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正式启动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建设5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中央电大精品课程。

(三十四)深化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课程平台、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按照“优化知识结构、突出技能培养、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在岗能力”的原则,调整知识类课程与技能类课程的比例,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搭建“模块化、多层次、多通道”的立体化课程平台。

以突出岗位能力为重心,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注重对学生从业经验和在岗成果的合理吸纳与有效利用,实现“职业拓展”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十五)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制订我校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启动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社区教育资源、非学历教育资源建设,完成区域文化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共建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公开出版教材达到10部。

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立项开发10门网络课程。

整合学校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教学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推进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基本建设。

按照中央电大和国家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关部署,建成节点资源库系统、教育在线(资源超市)系统,为构建我省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基础。

(三十六)重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电大教育品牌的社会声誉,并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相长、开阔视野、培养技能的实践平台。

第十四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十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

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采取多种形式,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把教师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作为聘任、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到2015年,4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者达到85%以上。

高级职称占30%左右,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达到20人。

“双师型”教师达50%以上。

争取有3名左右的专业带头人成为省优专家或“特贴专家”。

(三十八)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不断充实教师队伍。

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机制。

有计划地引进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讲师以上的教学人才;

大力引进一批硕士毕业生,并逐渐使之成为教师队伍补充的主要渠道。

在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和激励。

(三十九)加大培训进修经费投入

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定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的培训;

开拓学习交流渠道,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学习考察、进修提高。

(四十)重视骨干教师培养

实施“名师名教工程”。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进行全面轮训,强化实践能力。

选拔若干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科研有一定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加以培养,使其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中坚力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至2015年,各学科均有1-2名的省级骨干或在中央电大系统有一定影响的教师。

第十五章加强科研工作

(四十一)完善科研奖励制度

修订、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有关制度,大兴科研之风。

十二五期间,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的论文数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

立项课题数量增长30%;

获科研奖励数增长20%;

学报影响因子排名由全国电大第14名上升到10名内。

加大对课题立项、获奖成果、重点论文发表、专著和教材出版等的奖励、配套资助力度;

恢复对省级期刊发表文章的奖励。

(四十二)建成“海南省远程职业教育研究基地”

在原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大力开展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高职教育立交桥、社区教育、农村远程开放教育等方向的研究,切实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四十三)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试行“项目带资金”的管理新机制。

实行项目课题招标制,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的研究机制。

在五年内引入、培育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对课题立项、招标、研究过程、成果等各环节实施有效的评估和监督。

完善科研工作的立项、实践、评价、奖励、推广和成果转让机制。

(四十四)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学校科学研究经费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