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4337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

伴随经济发展的脚步,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也不断完善,成为保障农民享受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

其中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重要的实现途径,努力增强农村群众的选举热情,对于扩大基层政治参与和增进民众合理诉求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大量政治冷漠现象,不利于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完善,必须对其给予关注和解决。

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郭家河乡部分村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的大量的问卷调查,以期得到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当前农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表现有:

(一)选举参与热情低,主动性不高

自古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相对较低,被动性突出。

受传统思想和村民自身文化水平影响,大部分村民不知道或者不了解自己的政治权利,对于基层民主选举更是知之甚少。

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以往的集体生产队模式破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使各家各户相对孤立开来,大家只关心自家经济生产,对于农村公共事务和政治选举不闻不问。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8.77%的村民认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自己有关,32.13%村民认为选举与自己无关,而19.1%的村民则表示选举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是一种说不清的态度。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村民中,超过半数的人对自身的政治权利认识不清,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一知半解。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七成的村民认为,就算了解基层民主选举的相关信息,也不想过多的去参与,认为此举耽误时间,耽误生产。

在问及去参加选举的原因时,45.8%的村民认为是自己的权利,33.6%的村民认为是随大流,16.2%的村民认为是村干部的动员,还有4.4%的村民表示是收了好处,受人之托。

数据表明,大部分村民政治参与热情较低,相对于民主选举这样的政治活动,他们更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只是将民主选举作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二)参与选举随意性突出

在被问及认为自己的投票是否有用时,认为有用和没用的农民比例分别为53%和47%,近半数农民没有看到自己与政治参与的密切关系。

在关于如何确定自己的选票问题上,除少部分村民认为是此候选人能力突出,可以为村子做出贡献,44%的村民觉得无所谓,随便选一个应付了事,36.5%的村民表示是受人情因素影响,碍于情面不得不选,剩下的部分村民则明确表示是收了好处。

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参与选举过程中随意性突出,参与选举的质量不高。

(三)对不正当选举行为的漠视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发现村干部以权谋私等不正当选举行为该怎么办时,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的仅为44.6%,而选择不管不问的为55.4%,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面对不正当选举行为选择了漠视,而正是这种漠视纵容了选举中非法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政治参与水平。

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

(一)制度因素

1、选举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民主政治还不完善,参与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选举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制度规章,组织过程不严密,阻碍了广大农民顺利参与政治生活,最终成为广大农民政治冷漠的制约因素。

就目前来看,部分农村地区选举制度不够完善,选举程序还存在较多缺陷,公平化和透明化都有待提高。

1998年,我国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成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主要法律依据。

在它的的指导下,我国基层民主选举逐步程序化、规范化,选举质量有所提高。

但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内容只有数百字,过于抽象、简单,在实际应用上,对于具体的选举制度、程序缺乏相应指导,这就使得全国各地基层民主选举形式万千,却没有真正严密有效的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权利,挫伤了广大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

2、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

在当今阶段,村一级事务仍受乡镇领导,部分村干部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讨好上级的问题上,对于真正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往往表现的不够关注。

因此农民有了问题,想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就必须自己去找村干部,而村干部极少主动走访各家各户,了解农民的切身需求。

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缺乏真实有效的沟通渠道,村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没有得到保护,使得不少地区的村民对村委会逐渐失望乃至怨恨,干群关系呈现尖锐化、对立化局面,广大农民愈发表现出对民主选举的冷漠。

3、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不健全,还突出的表现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由于根本有效的防腐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在不少地区的基础民主选举过程中,为拉票而行贿、村干部收受贿赂、乡镇干涉操纵选举、实力较为庞大的宗族乃至黑恶势力干涉选举、不合格人员当选等问题时常发生。

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强化了村民的政治冷漠。

总之,制度因素是现实生活中影响村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最主要因素。

(二)经济因素

1、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产生政治冷漠现象的经济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影响并制约着政治的发展。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时,人们才会关注到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是否被满足,包括政治参与和政治地位等。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很多地区经济仍然很落后,人均收入低下,在部分农村地区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经济生产中,更加关注自身的物质生活,对于基层民主选举这样的政治生活,则选择了冷漠对待,被他们看做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奢侈品。

根据的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农村家庭,明显表现出更高的政治热情,对于基层民主选举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表示愿意积极参加,并且认为选举对自己来说很重要。

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表示选举跟自己有关系,愿意参加,但主动性不是很强,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则明确表现出对选举的漠视,表示除非有好处或者村干部强制,否则不愿意参与选举事宜。

可以说,普通村民拥有的经济实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选举的能力和热情。

2、个体独立的生产方式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集体的、高度集中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各家各户逐渐独立开来,村民间的联络逐渐淡化,这样就更加弱化了村民参与自治的政治热情。

在实际生活中,村委会的功能大多集中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村民各自忙于生产,认为选举的结果乃至村委会的运转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此外,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在整个国家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宏观背景下,相当多的公民也开始把注意力从参与政治转到发展经济上去。

“对于刚刚摆脱了高度集中的、遏制个人经济活力和物欲追求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羁绊而踏入市场经济圈的人们,金钱更具有排斥一切的魅力。

因而人们对金钱的向往和物欲的追求取代了对政治地位的崇拜和参与政治的热忱。

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逐渐增多,许多农民开始选择外出务工经商,对于他们来说,农村民主选举之类政治参与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而且,他们大多在发达地区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繁忙,若为了参加选举而耽误工作,再支付高额的返乡费用,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拒绝。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是思潮也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部分村民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影响,思想和灵魂也逐步受到侵蚀,更进一步的淡化了这些人参与选举的政治积极性。

(三)现实因素

1、宗族势力庞大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将整个农村看作是一个人口相对稳定的宗族社区。

虽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宗族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同宗同族的宗族思想仍然流传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系进入了一个重新整合的阶段,部分地区宗族势力复苏崛起。

这些宗族势力往往在本村具有较多的人数,而且在本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是本族中有人在本村乃至县乡拥有较高的地位,享有较高的威信。

在调查中,问及村民是否更愿意在选举中选择本族中人的时候,62%的受访对象选择了愿意。

并且,还有受访者告诉我们,村中的民主选举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某一个宗族势力,其他村民开始时还表示不满,但由于担心打击报复而选了继续忍耐,现在逐渐习以为常。

可见,在部分农村地区,宗族势力操纵把持基层民主选举的现象确有发生,阻碍了正常民主选举的进行。

此外,部分宗族势力都为自家利益而扩张争斗,甚至发生派系斗争。

而其他村民由于惧怕宗族势力打击报复,对不正当选举行为大多选择了沉默纵容。

宗族势力把持选举的局面,不仅极大的损害了广大村民的合法群益,更是严重打击了村民参与选举的政治积极性。

2、村中事务群众不做主

导致村民政治冷漠的另一个现实因素是村中事务群众不做主,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起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村民自己无法做主村中各项事务。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几个村中,有近乎一般的村庄未能实现村务公开或者完全公开,部分受访村民表示从未参与也无法参与本村的公共事务管理。

村里的大事村民做不了主,村内的公共事务管理村民插不上手,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向村民公开,或者即使公开了,其详情村民也并不了解,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村民对基层组织的不信任,对基层公共事务的不关心,甚至出现抗拒心理、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基层民主选举中村民的政治消极与冷漠现象。

(四)文化因素

1、历史因素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对人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只求自家温饱,不问世事政治的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一味遵从政府的统治,贱民、草民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广大农民参与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当他们发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或者是发现不正当的选举行为时,往往选择了忍气吞声,认为民不与官斗,或者不愿做出头鸟,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则先持观望态度。

两千年来所形成的的小农意识、官本位思想深植农民心中,使得他们束缚了自身的责任感和民主政治意识,不敢甚至不愿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最终形成了冷漠的政治心理。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一个隐形因素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导致了广大农民的冷漠对待民主选举的结局。

2、受教育程度

民主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文化作为基础,文化水平通常能决定一个人的民主能力。

列宁认为: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

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

不识字只能有流言飞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高中以上学历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比重,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到了69%,在55岁以上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现象较为严重,接受调查的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对民主选举表现出的兴趣越大,积极性越高,对自身的政治权利也了解的越多越详细;

反之则越低越少。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部分地区文盲、半文盲现象突出,部分村民政治素养、民主意识也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为参与选举的随意性突出,大多是随意勾画,并未真正将民主选举作为自己行使政治权利的体现,只是随便应付了事。

面对不正当的选举行为也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未能行使自身的监督权,维权意识较差。

改革开放以后,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村中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经商,留守村中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大多数没有学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更加薄弱,进一步导致了整个村中政治冷漠的结局。

三、对于政治冷漠现象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不懈的加强制度建设

1、要完善选举制度,确保程序公正

要继续完善民主机制,在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选举制度,并严格按制度进行。

要进一步完善候选人提名机制,确保选民的提名权得到落实,并要保障选民对候选人的知情权,可以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由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选民按自己的意愿投票,保障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

在完善选举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保证选举依法进行,打击破坏选举的不法行为。

前文中提到,不少地区宗族势力复苏崛起,大家族把持操纵选举,贿选拉票现象较为严重,甚至还有黑恶势力恐吓、威胁选民,严重干扰选举的正常进行。

对此,我们要严格落实相关规定,细化组织实施程序。

对于破坏和干扰选举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强力震慑,确保充分实现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让选民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表达政治意愿,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实现政治诉求,从而调动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主动性,有效解决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问题。

2、完善民意表达渠道

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就要加强村干部与群众间的交流,并对村务、政务、财务进行公开,多方面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

村干部应该端正态度,主动深入群众体察民意,定期走访各家各户,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村民的切身需求,真正做到为群众办事。

要建立多种沟通途径,让村民的想法与要求有处可诉,保证民情能上通下达。

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让群众恢复对村委会和民主选举的热情与信任。

3、完善选举监督机制

要保障选举的公平、公开、公正,就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是选举在阳光下进行,确保选举的每一步都能让群众看的清清楚楚,让广大农村群众相信,当选者确实是由自己选出的,才能逐渐消除群众的冷漠心理。

完善监督机制,可以由县乡政府派遣选举观察员,或者由本村村民选出具有一定威望和公信力的村民担任检查员,全程监督选举的每一个细节,以加强对村委会选举的监督。

逐步建立选举违法纠错机制,鼓励号召全村村民监督基层民主选举,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纠错,让群众自身成为监督的主体,激发其参与政治选举的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也无法进行开展。

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还很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为为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政府应该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总之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才可能将精力投入到政治生活中,只有当农民的物质诉求得到满足,才会寻求政治上的权利。

只有农村经济获得了发展,才能逐步消除农民对政治活动的冷漠,才能逐步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促进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

农民之所以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外,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要消除农民的政治冷漠,还必须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我们要消除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农民的影响。

两千年的封建专制,致使小农意识深植广大农民心中,认为自己是草民,不应该或者不需要参与政治,只是老老实实服从政府安排即可。

这就导致农民群众不敢也不愿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也逐渐降低,最终导致政治冷漠。

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根植于农民心中的小农思想,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宣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替农村群众心中过时的、不正确的小农思想,引导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其参与政治选举的积极性。

其次要对农民进行文化、法律、政治等方面的教育。

一个人文化水平往往决定了起民主政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确保学龄儿童按时入学,降低新一代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数量。

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与选举相关、与基层民主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广大群众在自身合法权益收到损害时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捍卫。

此外,农村地区群众大多民主意识淡薄,政治觉悟较低,因此还必须向广大农村群众灌输民主政思想,让广大群众了解自身的政治权利有哪些,又该如何去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时候,必须掌握恰当的方法,不能一味枯燥的说教,而要采取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将法律、政治常识编成话剧,制作横幅、宣传画,安排专门的工作小组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教育。

此外,还要注意运用榜样的力量,积极树立典型,向广大群众宣传那些积极参与政治、主动维权的典型事例,将宣传放在广大群众能够看见的地方。

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前农村地区确实存在村民冷漠对待基层民主选举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但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单纯的讨论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单纯的妄图从经济角度来解决问题却是不可行的,或者说是不能立马从实际上解决问题。

在现实情况下,要真正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还是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使农民的权利落实到实处。

本文以信阳市新县郭家河乡部分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调查村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旨在消除村民的政治冷漠,提高其参与选举的政治觉悟和积极性。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且进行调查研究的对象仅是个人家乡附近村庄的部分村民,研究深度还不够,希望今后能够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德霓.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2,(01):

144,143.

[2]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

[3]陈思.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领导科学,2009,(20):

D422.6.

[4]谢晓虹.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01)

[5]蔡旭.当代中国农村选举中农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01).

[6]赵晋泰.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J].理论探索,2007,(01).

[7]谈晓敏.论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30).

[8]谢治菊.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路径优化——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9]田占岩.农民政治冷漠成因及对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1,(05).

[10]赵树凯.关于一些地方村民消极对待村级选举的分析[EB/OL].

[11]李瑞存.村委会选举中村民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村民委员会研究,2009,(09).

[12]彭大鹏.让基层民主运转起来——对成都新村发展议事会的考察[EB/OL].

http:

//www.chinainnovations.org/Item.aspx?

id=32961

附录

附录A:

调查问卷:

各位农民朋友:

你们好!

我们是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的学生,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村村民冷漠对待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相关事宜,现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郭家河乡的部分村镇展开问卷调查,烦劳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完成。

本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请您放心填写。

请在您认同的选项上打:

“√”。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30B、30--40C、40--50D、50--60E、60及以上

3您的受教育程度:

A、文盲或半文盲B、小学及以下C、初中

D、高中E、高中以上

4、您的政治面貌:

A、群众B、中共党员C、民主党派

D、宗教信仰者E共青团员

5、您的家庭年收入:

A、5000及以下B、5000-10000C、10000--20000D、2万以上

二、政治参与情况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