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4205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

(六)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宏观决策能力25

(七)推进数字环保,提高环境监管水平26

(八)加强公共安全和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模式27

(九)完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提高交通运行管理水平28

(十)推进口岸和海关管理信息化,加快电子口岸“大通关”进程29

(十一)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综合监管能力29

三、公共服务30

(十二)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创新政府服务模式30

(十三)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环境31

(十四)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32

(十五)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32

(十六)加强先进网络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33

(十七)建设信息化社区,方便市民生活34

(十八)推广IC卡的多领域应用,满足人民生活发展需要34

四、产业和经济35

(十九)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创信息产业新优势35

(二十)突出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优化信息产业结构36

(二十一)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37

(二十二)加强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电子商务普遍应用38

(二十三)推进金融信息化,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39

(二十四)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39

第四章对策与措施41

前言

当今世界发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面临着信息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深圳要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

继续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国际化城市、自主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条件、重要内容和重要推动力。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深圳的信息化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

为了推动我市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市委市政府对“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本规划本着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深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策略,是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

为了更好地突出信息化工作在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中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与以往的规划相比,本规划改变了以信息化结构要素编制的传统体例,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功能、特别是服务功能发展的思路进行编写。

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社会各行业、政府各部门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第一章信息化现状与形势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基本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深圳已成为国内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支柱产业主导地位的形成,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升了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

1、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我市政务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经济领域信息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电子政务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上取得成效。

一站式服务、基础信息共享、政务信息公开和跨部门协同业务项目有所突破;

网上信息发布、查询、申报和联合审批等网上政府服务初见成效;

行政电子监察、城市运行监控与应急指挥等信息系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了企业和市民,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我市大中型企业85%左右实现了办公自动化,50%以上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95%左右建立了内部网,30%以上开始使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电子交易。

电子商务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开始出现;

网上购物、物流配送等现代商务手段正在蓬勃兴起。

金融信息化成效突出。

银行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化支付结算和服务体系。

2005年全年ATM/POS交易总额达1067亿元,累计发卡达4900万张。

证券发行和交易全部实现无纸化和电子化。

交通、物流信息化进展加快。

智能交通示范工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EDI应用等初见成效;

港口信息化效果显著,200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19.68万标箱,成为排名世界第四的货运港口。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会治安和口岸通关等方面的深入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有明显发展。

全市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90%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近230个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和教学资源库。

各类医疗和保健网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已使300多万投保者受益,宽带网已覆盖我市大部分社区,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信息产业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主导作用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方面继续保持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成为全市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5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46.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6%。

在以计算机通信、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开发了一批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产品生产体系,2005年实现软件产值560亿元,软件出口18亿美元。

3、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期间,我市已建成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基础通信体系,建成了宽带IP城域网,完成了广播电视网的双向改造,实现了集图像、数据、语音为一体的高速信息传输。

至2005年,我市通信网络光缆总长度达到2.5万皮长公里,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7万门,移动交换机总容量1671万门,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57.3万户,互联网用户276.2万户,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12部/百人,互联网普及率33.4/百人,城市信息化综合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4、信息化支撑环境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立法、市场、人才、投资等环境要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决定》等一系列关于信息化的政策和规章、文件,并通过多种专项资金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得到重视,营造了有利于信息化的发展环境。

深圳较为成熟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为信息技术企业融资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批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成功融资。

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我市现有4所大专院校设置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38个,每年为深圳培养信息技术类本科、大专毕业生2000多人,接受信息技术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人员达20万。

深圳居民信息消费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达31.2%,高水平的信息消费为我市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深圳信息化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

信息化管理体制薄弱,组织体系缺乏强有力的协调保障;

信息化投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投资效益欠佳;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展缓慢,共享程度低;

信息产业的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电子政务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

信息化相关的法规标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存在“数字鸿沟”等问题。

二、形势与机遇

未来五年是信息技术推动全球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信息化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党中央确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是加快我市信息化进程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深圳领先的信息化成果和产业发达、人才汇聚的优势,为深圳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格局中率先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了优越条件。

2、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建设目标对加快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市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再创辉煌面临着环境、资源承载力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通过信息化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节约发展成本、优化增长方式,对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已成为深圳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推动力。

3、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是深圳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深圳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时面临内外两个市场、内外两类资源的有利环境,在以CEPA和深港合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深圳扮演起承转合的角色,为信息化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加强区域信息化合作和交流,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深圳面向世界,服务香港,服务珠江三角洲,服务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4、信息产业的领先地位是深圳信息化发展的比较优势。

以下一代网络(NGN)、第三代移动通信(3G)、数字电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为深圳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数字通信的产业优势将使深圳在新一轮信息化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抢占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继续巩固和发展信息产业的优势地位,已成为深圳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

5、加速推进信息化的条件基本成熟。

未来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加快推进信息化的经济和体制基础不断完善;

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信息产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拓宽了信息化应用的空间,形成信息化与支柱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在“十五”信息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市信息化建设重点转向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的时机基本成熟,加快信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探索、加快发挥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加快以信息技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行动进程、加快实现信息产业由大转强的产业战略等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深圳信息化将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把信息化作为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举措,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深圳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统筹协调,资源共享;

立足需求,注重效益;

面向市场,开拓创新;

以民为本,服务发展。

1、统筹协调,资源共享。

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

2、立足需求,注重效益。

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信息化建设,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3、面向市场,开拓创新。

强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

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发展动力。

4、以民为本,服务发展。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深圳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0年,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普及深化,信息化综合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基本建成“数字深圳”,为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全面普及深化

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的技术支撑;

政府各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和协同办公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政府网上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成人口、法人机构、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和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基本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数字化城市建设进展显著。

城市自然地理空间资源全面数字化,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各专业信息系统协同运作和数据共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

企业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入。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商务交易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电子商务成为市场交易的常态行为。

安全认证、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的应用支撑环境基本完善,重点领域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居国内领先行列。

到2010年,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6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达到50%以上;

9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600亿元;

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降到14%以下。

2、信息产业保持国内领先

巩固和发展深圳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

实现从"

深圳加工"

到"

深圳制造"

和“深圳创造”的转变。

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商业品牌的企业和产品比例大幅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有突破性发展。

建成高水平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形成国内一流规模的软件产业链,凸显软件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相应领域培育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骨干企业。

以数字内容产业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业有量的突变和质的飞跃,成为深圳信息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

信息技术与游戏、动漫、影视和娱乐等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在跨平台、网络化和多媒体的数字内容服务上有新的突破。

到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7000亿元,出口500亿美元。

软件业产值1800亿元人民币,软件出口总额60亿美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900亿元,其中,数字内容服务业增加值300亿元。

3、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市民可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市民信息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广播、电视全面数字化,互联网普遍进入家庭,网上购物、娱乐、通讯、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普遍应用。

到2010年,人均信息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例超过35%,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110台,数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0%,互联网普及率60%,拥有智能系统的居民小区达到90%,100%的街道、80%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网站,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65%。

4、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通信基础设施

建成自动交换的智能光传送网和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积极推进传统电信网向NGN演进,保障网络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水平和业务种类上处国内领先地位,通信能力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到2010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00万门,主线普及率为70%;

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100万门,3G终端普及率达20%。

5、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信息化的体制、机制、立法、政策、标准、安全保障、评估体系等有重大突破,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和环境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化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信息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条件得到改善,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成若干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效显著,形成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能力和吸引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来深研究和发展的环境。

四、战略重点

1、创新政府公共服务

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

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业务协同;

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公开,全面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查询、申报和联合审批;

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移动通信等多种手段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2、培育新的知识创新型产业集群

优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突出发展软件业和以数字内容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升信息产业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国际市场的支柱产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培育主业突出,效益良好,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型产业集群,率先在深圳建立高效益、集约型知识经济。

3、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

完善覆盖全市、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公共卫生的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

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化平台,提供普遍服务,缩小数字鸿沟。

4、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资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加快人口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合理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和管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与开发利用,构建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5、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数字化和有效共享,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平台,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城市各专业管理系统协同运作,对城市空间和对象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增强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综合监管能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深圳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6、改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建立企业资信和个人消费资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鼓励行业自律,培育公平、公正、诚信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打击网络经济犯罪,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网络经济意识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

完善安全认证、信用服务、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法律环境、标准规范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基础设施

以基础信息库建设为重点,推进信息资源、安全保障和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现代化城市的信息基础支撑体系。

(一)建设基础数据库,构筑数字城市的信息基础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

建设和整合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健全政务网络应用支撑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基础层、平台层、专业层和节点层四个层次,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构建城市数字资源中心,基础层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

平台层首批建设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

专业层由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立完善各自的专业数据库;

节点层要加快建立各区节点数据库。

要明确界定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提高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整体应用水平,全面支持政府部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协同办公。

——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建设。

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体系,将全市的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娱乐、旅游、公共交通、社区服务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和发布公共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综合经济信息资源建设。

围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和文化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整合支柱产业信息、行业信息、国内外经济贸易动态信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供求信息以及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支持相应的信息服务。

重点建设和完善企业资信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面向支柱产业需求的专业化信息系统、面向经济贸易发展的商务综合信息系统,以此构建支撑经济建设和市场运转的综合经济信息资源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

建设行业数据中心和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整合公共基础数据库,建立和维护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实现跨平台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安全备份,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传统介质存储资料的数字化。

“十一五”期末,主要政府部门和事业机构的资料数字化率达到90%,其它机构资料数字化率在2010年前要增长4-5倍,公共服务领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比“十五”期末也要有较大幅度增长。

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影视中心、数字化医院要扩大规模、增加数量、提高水平和应用效益。

(二)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建设一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我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1、公钥基础设施建设

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开密钥技术为基础,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保障我市财政、金融、电力、交通、能源等重要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要领域的信息安全。

——根据国家密码管理法规的要求,按照满足需求、方便使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合我市信息化应用需求的密码装备和服务管理体系。

——建设区域性的网络信任体系,建立并完善第三方认证机构,积极开发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解决方案,推动数字证书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加快电子签名的推广应用,确保网上交易和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

——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办公应用中,实施强身份认证和授权许可。

2、建立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基础信息网络的运营单位和各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或运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自职能领域内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防止有害信息传播。

加强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提高对无线电信号的监测能力。

建立覆盖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