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754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 历史文B卷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9.“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

C.主张全盘西化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

10.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

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

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观念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内涵

12.陈独秀说: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材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民族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国民革命

14.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的相同点是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① 

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②五四运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浑天仪 ②原子弹爆炸 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

”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

1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19.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20.“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为此,西欧掀起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智者运动

21.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2.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

“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

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量子论

23.《全球通史》写道: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材料叙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情景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景

24.《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

“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25.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

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26.“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28.近代欧洲出现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

A.当时的欧洲拥有一大批人才B.欧洲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地

C.人们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不满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的反映

29.“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30.在谈及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31.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此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

32.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A.汉朝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3.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

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3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下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35.某学者评价说: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

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

”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36.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

“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3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

“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实行三民主义B.实行君主立宪C.推动民主进程D.建立共和政体

3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9.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40.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

“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

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

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41.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次修宪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宪政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42.1954年4月,周恩来在同赫鲁晓夫会谈时曾说到:

“中国、朝鲜、越南能够一同出席这次会议,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是我们的一个胜利。

”“这次会议”指的是

A.巴黎和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联合国大会

43.狄摩西尼指出:

“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

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是

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44.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易形成集体暴政D.是少数人的民主

45.西塞罗说:

“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充分体现了

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D.法律就是执政官

46.“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实行民主共和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

4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实现“三权分立”

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

48.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D.无产阶级专政

49.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制订策略。

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不劳动者不得食

50.如图是1952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C.“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1.观察如图:

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

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52.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53.2008年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称: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的崛起。

”材料中所说“后美国时代”的定位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已全面衰落B.世界和平已成为主流

C.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失去了单极霸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7分)

二、非选择题

54.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

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8分)

55.(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后个别国家(注:

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

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5分)

(2)结合所学并依据以上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10分)

56.(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

《嫦娥二号:

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4分)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分)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文科答案

B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二卷【答案】

54.(共14分)

(1)特点:

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

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

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作用:

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55.

(1)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

欧共体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

(2)“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磨擦。

56

(1)李白——浪漫主义;

(2分)苏轼——豪放派。

(2)国内: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2分)国际:

处于冷战时期。

(2分)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3)“东方红一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

“东方红一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

(4)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