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58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俱:

都。

  许:

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

  独绝:

独一无二;

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

  了主语。

  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缥碧:

青白色;

缥,音.piǎo。

  急湍:

急流的水;

湍,音tuān。

  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轩邈(xuānmiǎo):

轩,高;

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ling):

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

互相和鸣。

  戾(lì

)天:

到天上;

戾,至。

  息心: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伦(lú

n):

筹划、治理。

  忘反:

流连忘返;

“反”同“返”。

  横柯(ké

)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

好像,如同。

@交映:

互相掩映。

  见:

同“现”,显现,显露。

  2、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

教师在此过

  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

  文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第一段:

山水总印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

异水:

千丈见底(清)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

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3、描绘富春江:

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

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抽查

  2、集体背诵

  

(二)品析课文

  1、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

  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

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

  3、美点探究:

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

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异”表现在哪里?

“奇”在哪里?

  ①江水清澈之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①视觉:

山峰、树木

  ②听觉:

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拟人:

  ②对偶: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

  小结: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

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

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树木茂密)

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

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探究拓展:

马克思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

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

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

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四)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作业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

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是谁在后世吟诵: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又是谁在感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请你用300字左右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

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从流飘荡

  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

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

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

①风烟:

②共色:

③俱:

④许’:

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

⑥从流飘荡: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

缥,音.piao3。

②急湍:

湍,音tu6n。

③直视无碍:

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①寒树:

②负势竞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③轩邈:

④泠泠:

⑤相鸣:

⑥戾天:

⑦息心:

⑧经伦:

⑨忘反:

⑩横柯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⑨犹:

⑩见:

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教师归纳: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

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

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

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

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

《梁书》本传说: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隋书经籍志》四著录:

“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

“《吴均集》三卷。

”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吴均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

  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做古今沟通的练习。

(学生互相测试)

  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一应俱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 聪颖绝伦 绝代佳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横何上蔽,在昼犹昏;

──虽死犹生 过犹不及

  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

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4.再次熟读课文,基本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旬的程度,鼓励在课堂上背诵全文。

  一、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2.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

(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部合作解决问题,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提倡有不同的见解。

  

(一)结构美

  2.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3.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

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二)意境美

  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

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2.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三)志趣美

  1.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

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四)语言美

  1.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经给世务者,窥谷忘返…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二、拓展探究

  1.马克思说:

”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的理解。

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恰,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禄之心。

  2.“丰哉,富春江!

”,富春江水的美在当代作家叶文玲的笔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试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乌蓬摇梦到春江(节选)

  叶文玲

  当年,在青海戈壁滩竞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

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那该多么好!

  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关于她的梦。

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看”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儒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

回浙江仅两年,两次连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

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

  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目之苦时,突然一条银条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水鲜活可爱;

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浆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

  我始想,富春江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婀娜;

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葫芦湾清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合农居,更添无限情趣。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

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

立在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