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354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测试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座号:

________

务必把选择题答案填写在此处:

题号

1

2

5

6

7

10

11

12

答案

一、课内阅读鉴赏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各句中“卒”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卒莫消长 B.卒起不意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卒惶急无以击轲E.而卒葬之

2.下列各句中“适”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始适还家门 B.适得府君书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处分适兄意E.少无适俗韵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

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

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

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

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

“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

”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

“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

”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

崖人为语曰:

“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

“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

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

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

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

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

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蕃:

增多。

B.元淳尝署州事署:

代理。

C.卒定谳,论罪如律论:

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黜:

罢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

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

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却被诬陷。

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

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士兵冲入衙内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

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8.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0.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入春以来,我国北方不少地区还是出现大雪甚至暴雪,南方各个地区也是五风十雨,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B.丰田汽车公司因未能配备其他厂商普遍配备的刹车优先系统的问题曝光后,针对丰田总裁在美国与中国就此事件道歉的不同态度,收到了坊间的求全责备。

C.多为医药行业人士反映,药品的超高利润在业内绝非个别现象,一般情况下,药品差价平均在五倍以上,少数甚至达几百倍,让人叹为观止。

D.清明三天假、端午小长假将以往集中在“五一”的旅游热“分流”成了三段,所以今年“五一”中短途旅游、市内游平分秋色。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

国内接连发生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5亿,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1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13.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学府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试卷答案

1.BD(BD通“猝”,突然;A项,到底;C项,士兵;E项,死。

2.DE(DE项,适应、适于;A项,嫁人;B项,刚刚;C项,用、享有。

3.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4.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5.B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论:

判罪。

6.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结合文意判断每个句子的描述重点。

③是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④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⑥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

这三句都不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

7.B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

8.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

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9.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10.D11.A12.B

13.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它的报考有严格限制,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

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

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

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

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

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

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

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

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

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

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

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

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

“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

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

”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到:

“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

”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

崖州人因此说:

“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

”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

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曰:

“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

元淳喜欢接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

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

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

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

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