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52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2.TD-CMA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掌握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微控制器功能与结构特点

2.熟悉TD-CMA教学实验系统的微指令格式

3.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

4.在TDN-CMA教学实验系统中调试机器指令程序,确认运行结果

5.建立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的整机概念模型

时间安排:

1.第14周一~周五:

集中讲解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

2.第16周周一~周五:

进行课程设计实验,调试机器指令程序,

3.第17周周一~周五(6月18日~6月25日):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

2015年6月2日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1课程设计目的:

(1)建立计算机整机概念,掌握计算机功能模块的原理和关系;

(2)掌握一个简单CPU的组成原理;

(3)在掌握不见单元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构造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课程设计设备:

(1)PC机一台;

(2)TD-CMA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3课程设计内容

3.1课程设计原理

本次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CPU,由此构建一个简单模型计算机。

CPU由ALU、微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如图5-1-1所示。

该CPU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

在CPU基础上,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3.1.1课程设计用到的机器指令

课程设计采用五条机器指令:

IN,ADD,OUT,JMP,HLT,对应的源程序内容如下:

地址内容助记符说明

0000000000100000;

START:

INR0学号→R0

0000000100000000;

ADDR0,R0R0+R0→R0

0000001000110000;

OUTR0R0→LED

0000001111100000;

JMPSTART跳转至00地址

0000010000000000;

0000010101010000;

HLT停机

指令码中高4位位操作码,JMP为双字节指令,其余为单字节指令。

微控制器实验的指令是手动给出的,现在要求CPU自动从存储器读取机器指令并执行。

3.1.2微指令格式

课程设计在微控制器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PC、AR和主存,在微指令中应增加相应的控制位,其微指令格式见表5-1-1。

3.1.3数据通路图

根据以上设计要求,相关的数据通路图见图5-1-3。

3.1.4微程序流程图

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图,详见图5-1-4。

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

1>

测试。

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

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

本机使用指令寄存器的高6位(IR7-IR2)作为测试条件,出现5路分支,占用5个固定微地址,微程序流程图上的单元地址均为16进制编码的地址。

3.1.5微指令二进制微代码表

当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应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见表5-1-2。

地址

十六进制内容

高五位

S3S2S1S0

A字段

B字段

C字段

MA5~MA0

00Q

000001

00000

0000

000

000001

01Q

006D43

110

101

000011

03Q

107070

00010

111

001

110000

04Q

002405

010

000101

05Q

04B201

1001

011

1DQ

105141

30Q

001404

000100

32Q

183001

00011

33Q

280401

00101

35Q

000035

110101

3CQ

006D5D

011101

表5-1-2二进制表微代码表

3.1.6机器指令程序

设计一段机器指令程序:

从IN单元读入自己的学号,存放于R0,将R0和R0相加,结果存于R0,再将R0的值送到OUT单元显示。

机器指令程序如下,地址和内容均为二进制:

3.2实验步骤

3.2.1按图5-1-5接线:

3.2.2写入实验程序,并进行校验。

3.2.2.1手动写入或校验

⑴手动写入微程序

①将开关KK1置为“停止”,KK3置“编程”,KK4置“控存”,KK5置为“置数”挡;

②使用CON单元的SD5~SD0给出微地址,IN单元给出低8位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单元的低8位;

③开关KK5置为“加1”挡;

④IN单元给出低8位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单元的中8位;

IN单元给出低8位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单元的高8位;

⑤重复①、②、③、④四步,将表5-1-2的微代码写入EPROM2816芯片

⑵手动校验微程序

①将KK1置为“停止”,KK3置为“校验”,KK4置为“控存”,KK5置为“置数”

②使用CON单元的SD05~SD00给出微地址,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MC单元的数据指示灯M7~M0显示该单元的低8位;

③将开关KK5置为“加1”挡;

④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MC单元的数据指示灯M15~M8显示该单元的中8位;

MC单元的数据指示灯M23~M16显示该单元的高8位;

⑤重复①、②、③、④四步,完成对微代码的校验。

⑶手动写入机器指令程序

①将KK1置为“停止”,KK3置为“校验”,KK4置为“主存”,KK5置为“置数”

②使用CON单元的SD05~SD00给出地址,IN单元给出该单元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存储器单元;

④IN单元给出下一个地址(地址自动加1)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存储器单元中;

然后地址会又加1,只需在IN单元输入后续地址(地址自动加1)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即可完成对该单元的写入。

⑤亦可①、②两步,将所有机器指令写入主存芯片中。

⑷手动校验机器指令程序

②使用CON单元的SD07~SD00给出地址,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CPU内总线的数据指示灯D7~D0显示该单元的数据;

④连续两次按动开关ST,地址自动加1,CPU内总线的数据指示灯D7~D0显示该单元的数据;

此后每两次按动开关ST,地址自动加1,CPU内总线的数据指示灯D7~D0显示该单元的数据,继续进行该操作,直至完成校验。

3.2.2.2联机写入和校验

联机软件提供微程序和机器指令程序下载功能,但是微程序和机器指令程序在下载时有规定的格式,详见实验指导书。

选择联机软件的“[转储]—[装载]”功能,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选择相关文件,软件自动将机器指令程序和微程序写入指定单元。

选择联机软件的“[转储]—[刷新指令区]”功能,,可以读出下位机所有的机器指令和微指令,并在指令区显示。

对照文件检查微程序和机器指令程序是否正确。

3.3运行程序

3.3.1本机运行

将开关KK1、KK3置为“运行”档,按动CON单元的总清开关CLR,将使PC、AR和微程序地址为00H,程序可以从头开始运行,暂存器A,B,指令寄存器IR和OUT单元也会被清零。

将KK2置为“单步”档,每按动一次ST按钮,即可单步运行一条微指令,对照微程序流程图,观察微地址显示灯是否和流程一致。

每运行完一条微指令,观察一次CPU内总线和地址总线,对照数据通路图,分析总线上的数据是否正确;

结果正确后请截取屏幕并保留屏幕文件,作为结果放到课程设计报告中。

当模型机执行完JMP指令后,检查OUT单元显示的数据是否为OUT单元值的2倍;

按下CON单元的总清开关CLR,将IN单元的数据改变为学号的2倍,再次执行机器指令程序,从OUT单元显示的数据判断程序执行是否正确,结果正确后请再次截取屏幕并保留屏幕文件,作为结果放到课程设计报告中,方便比较结果。

3.3.2联机运行

将KK1、KK3置为“运行”档,进入软件界面,选择菜单命令“[实验]—[简单模型机]”,打开简单模型机数据通路图。

按动CON单元的总清开关CLR,然后通过软件运行程序,选择相应的功能命令,即可联机运行、监控、调试程序,当模型机执行完JMP指令后,检查OUT单元显示的数据是否为OUT单元值的2倍。

在数据通路图和微程序流中观测指令的执行过程,并观察软件中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以及微指令显示和下位机是否一致。

4实验结果

4.1初始状态

连接好线路后,进入软件,将微程序和机器程序以指定的格式写入到以txt为后缀的文本文件中并进行装载。

实验初始状态如下图所示:

4.2运行结果

我在班里的序号是15H,通过加法器等一系列运行,最终在OUT端输出了我的序号的2倍,即2AH。

联机运行图如下图所示:

5课程设计总结

5.1给出每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

IN,ADD,OUT,JMP

IN指令的微程序01Q:

000000011110110110000010

02Q:

000000001100000001001000

10Q:

000000000001000000000001

01Q:

ADD指令的微程序01Q:

11Q:

000000011110110110000011

03Q:

000000001110000000000100

04Q:

000000001011000000000101

05Q:

000000011010001000000110

06Q:

100101011001101000000001

OUT指令的微程序01Q:

13Q:

000000011110110110001110

16Q:

000000001110000000001111

17Q:

000000001010000000010101

25Q:

000001110000101000000001

JMP指令的微程序01Q:

15Q:

000000011110110110010110

26Q:

000000001101000110000001

5.2课程设计心得总结

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是构造一台简单的基本模型计算机以及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一个简单CPU的组成原理。

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觉得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基础而且重要的课,作为软件工程的学生,学习好硬件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这门课程结束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还没有结束,我会继续努力的!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5年6月3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班级:

软件zy1302姓名:

学号:

序号

评分项目

满分

实得分

1

学习态度认真、遵守纪律

10

2

设计分析合理性

3

设计方案正确性、可行性、创造性

20

4

设计结果正确性

40

5

设计报告的规范性

6

设计验收

总得分/等级

评语:

注:

最终成绩以五级分制记。

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

及格(60-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田小华

                  2015年7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