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404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实验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书Word下载.docx

构件名称

耐火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防火墙

不燃性3.00

承重墙

不燃桂2.50

不燃性2.00

难燃性0.50

非承重外墙

不燃性1.00

不燃性0.50

可燃性

楼梯间和前室的墙

电梯井的墙

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户墙

不燃性1.50

赫走道两侧的靡墙

难燃性0.25

房间隔墙

不燃性0.75

不燃性2.50

楼板

屋顶承重构件

疏散楼梯

吊顶(包栝吊顶搁栅)

不燃性0.25

难燃性0.15

1.3编制依据

(1)《建筑消防技术与设备》,中国电力,2011年;

(2)《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

(3)《建筑防火设计手册(第2版)》,:

中国建筑工业,2008;

(4)《建筑灭火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1999;

(5)《建筑消防系统》,:

中国建筑工业,1997;

(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GB50974-2014);

(7)《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GB50193-93)(2010年版);

(8)《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GB50151-2010);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50140-2005)

第2章防火区域和报警区域的划分

2.1防火分区的划分

实验楼共三层,每层层高3.6m,总共11m。

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m2。

依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将其界定为二级保护对象。

依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该建筑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在划分防火分区时应该满足表2.1的规定。

高层建筑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表2.1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表

耐火

等级

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

备注

一、二级

按本规第5.1.1条确定

1500

对于体育馆、剧场的观众厅,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増加。

单、多层民用建筑

2500

5层

1200

2层

600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500

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2。

注:

(1)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2)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由于实验楼每层建筑面积1200m2,所以把每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共分为3个防火分区。

2.2探测区域和报警区域的划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形式多样,功能各异,规模不等。

为了便于早期探测、早期报警,方便日常的维护管理,在安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人们一般都将其保护空间划分为若干个报警区域。

每个报警区域又划分了若干个探测区域。

这样这可以在火灾时,能够迅速、准确地确定着火部位,便于有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

 

因此,所谓报警区域就是人们在设计中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部分空间,是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单元。

一个报警区域可以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但同一个防火分区不能在两个不同的报警区域;

同一报警区域也不能保护不同楼层的几个不同的防火分区。

2.2.1报警区域的划分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的规定,报警区域宜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的几个相邻的几个组成,所以把每层分别单独作为一个报警区域,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的规定。

2.2.2探测区域的划分

由于该建筑为二级保护对象,规规定:

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

从主要人口能看清其部,并且面积不超过1000m2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根据以上的规定我把实验楼的探测区域划分如下:

(1)由于实验楼每层的房间都是小空间,所以把每层的每个房间单独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

(2)把敞楼梯间单独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并且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

(3)把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和走道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特别是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在发生火灾时烟气更容易聚集或流过,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故应装设火灾探测器。

对于一般电梯前室虽然不是人员疏散必经之地,但该前室与电梯竖井相通,也是在发生火灾时烟气容易聚集或流过,也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及装设火灾探测器。

(4)把电缆竖井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并装设火灾探测器。

一则是恐怕竖井形成拔烟火的通道;

二则是恐怕发生火灾时火势沿电缆延燃。

对电缆竖井装设火灾探测器是十分必要,并配合竖井的防火分隔要求,每隔2~3层或每层安装一个。

第3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形式选择

此次设计对象是整栋实验楼,由于每层建筑结构基本相同,所以选定第一层作为本次的计算设计的对象,所以选择区域报警系统即可。

区域报警系统是由区域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警报装置等组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控制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的一种形式,它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自动报警和监控装置。

当探测器检测到火灾信号,电子线路将火灾信号转换为电压或数字信号,通过导线传输到区域报警器,经过处理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将火灾部位传输给集中报警控制器,适用于较小围的保护。

有些区域报警控制器可单独组成系统进行消防灭火自动处理。

区域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该符合以下的规定:

(1)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报警控制器不应该超过3台。

(2)当用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警戒数个楼层时,应在每层各楼梯口明显部位装设识别楼层的灯光显示区域。

(3)区域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4)区域报警控制系统宜设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宾馆每层服务台。

区域报警系统框图如图3.1所示。

火灾探测器

手动火灾

报警按钮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电源

火灾警报装置

图3.1区域报警系统框图

3.2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确定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心脏,可向探测器供电,具有下述功能:

(1)用来接收火灾信号并启动火灾报警装置。

该设备也可用来指示着火部位和记录有关信息。

(2)能通过火警发送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消防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设备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3)自动的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报警。

本建筑第一层选择一个区域报警控制器,型号为JB-QB-MN/40,安装高度为1.4m。

3.3火灾探测器的确定及布置

3.3.1火灾探测器的确定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第5.1.1条中规定,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

(2)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

(4)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且需要早期探测的场所,宜增设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

(5)对使用、生产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6)应根据保护场所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燃烧材料的分析,以及火灾探测器的类型、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等选择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

(7)同一探测区域设置多个火灾探测器时,可选择具有复合判断火灾功能的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

该建筑为实验楼,因此我选择JTY-GM-LA1550型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表3.1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实用高度

房间高度(m)

感烟探测器

感温探测器

一级

二级

三级

12<

h

20

不适合

8<

12

适合

6<

8

4<

6

4

3.3.2火灾探测器的布置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的规定,我对实验楼的火灾探测器进行如下布置:

(1)探测区域的每个房间按照面积的大小设置火灾探测器的数量,至少保证每个房间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实际安装间距,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满足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D1~D11(含D9)所规定的围。

如图3.2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所示。

(3)在走廊设置的探测器居中布置。

感烟探测器的安装距离在15m以,感温探测器的安装距离在10m以,同时探测器到墙的距离在探测器安装距离的一半以。

探测器距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保证探测器周围0.5m,没有遮挡物。

(4)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规定,一个探测区域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3-1)

式中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

S————该探测区域面积,m2;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K————修正系数,该实验楼为二级保护对象,此处取0.9。

表3.2探测器相关参数

火灾探测器的

种类

地面面积S(m2)

房间高度(h)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R

屋顶坡度

≤15°

15°

<

≤30°

>

30°

A(m2)

R(m)

感烟探测器

S≤80

h≤12

80

6.7

7.2

8.0

S>

100

120

9.9

h≤6

60

5.8

9.0

感温测器

S≤30

h≤8

30

4.4

4.9

5.5

3.6

40

6.3

图3.2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3.3.3火灾探测器的计算

该楼层房间高度均为3.6m,小于6m,房顶坡度均为0°

,以下是对该实验楼一楼探测器的具体布置:

(1)办公室

办公室长为9m,宽为6m,其面积为54m2,即S=54m2。

A=80m2,其保护半径R=6.7m,所以小教室的探测器的数量为:

,(取1个)。

1个探测器布置如下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6.7m,最不利点是5.2m,因此布置合理。

图3.3办公室火灾探测器的布置(mm)

(2)实验室

实验室长为10m,宽为9m,其面积为90m2,即S=90m2。

A=60m2,其保护半径R=5.8m,所以实验室的探测器的数量为:

,(取2个)。

2个探测器布置如下图,a=5m,b=9m,查图3.2中D5曲线可知b的极限值为10.6,大于4.5;

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5.8m,最不利点是4.9m,因此布置合理。

图3.4实验室火灾探测器的布置(mm)

(3)前室

前室长为9m,宽为4m,其面积为36m2,即S=36m2。

A=80m2,其保护半径R=6.7m,所以办公室的探测器的数量为:

1个探测器布置如下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6.7m,最不利点是4.7m,因此布置合理。

图3.5办公室火灾探测器的布置(mm)

(4)走廊

走廊长为60m,宽为2m,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第6.2.4条规定:

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

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

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

所以走道的探测器的数量为4个,4个探测器布置如下图。

图3.6走道火灾探测器的布置(mm)

(5)楼梯间

楼梯间长为4.5m,宽为4m,其面积为18m2,即S=18m2。

A=80m2,其保护半径R=6.7m,所以大厅的探测器的数量为:

1个探测器布置如下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6.7m,最不利点是2.7m,因此布置合理。

图3.7楼梯间火灾探测器的布置(mm)

(6)厕所

厕所长为9m,宽为3m,其面积为27m2,即S=27m2。

A=80m2,其保护半径R=6.7m,所以副楼梯间的探测器的数量为:

1个探测器布置如下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6.7m,最不利点是4.7m。

因此布置合理。

图3.8厕所火灾探测器的布置(mm)

因此根据上述火灾探测器布置要求以及计算,每层配置30个感烟探测器,三层共配置90个感烟探测器,具体布置如图3.9实验楼探测器平面布置图

图3.9实验楼探测器平面布置图(大图见附图二)

3.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线制及控制方案

线制是指探测器和控制器间的导线数量。

更确切地说,线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机制的体现。

按线制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多线制和总线制之分,总线制又有有极性和无极性之分。

多线制系统结构的优点:

探测器的电路比较简单,供电和取信息相当直观;

缺点:

线多,配管直径大,穿线复杂,线路故障也多,故已不用。

总线制系统结构,它是在多线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大减少了系统线制,带来了工程布线灵活性,并形成了支状和环状两种工程布线方式。

而且安全系数高,线坏了,只是一个点,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通过比较以上两种线制的优缺点,本系统采用的是二总线制,树枝形接线,如下图所示(G线为公共地线,P线则完成供电、选址、自检、获取信息等)。

S

P

G

n

1

2

控制器

探测器

图3.10二总线制系统结构图

第四章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联动包括监视和控制两部分。

实验楼楼需要监视的设备有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报警阀;

需要控制的设备有消防泵、防排烟系统、火灾事故广播等。

消防联动在整个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发送至报警控制中心,经主机分析确认后,向需要联动设备发出信号,启动灭火设备扑救火灾,同时启动灭火和防排烟设备,阻止火灾蔓延。

本设计的消防联动系统包括火灾事故广播、消防专用系统、应急照明、防排烟控制、火灾警报装置控制、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

4.1手动报警按钮

手动报警按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手动触发装置,它具有在紧急的情况下人工手动通报火灾的功能。

手动报警按钮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盘上设有专用的独立的报警显示部位号,有明显的显示标志,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火灾信号,消防中心的设备经过信息的分析处理,显示火灾的部位,启动有关的灭火设备。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第6.3条中规定:

(1)每个防火分区的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报警按钮宜设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处。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且便于操作的部位。

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1.5m,且有明显的标志。

该实验楼三楼选用FMB11Z-2手动报警按钮,为二总线制,由二进制拨码开关设置地址码,带插孔。

在该实验楼手动报警按钮的具体布置如下。

第一防火分区:

在走廊设置2个。

第二防火分区:

第三防火分区:

实验楼一共3×

2=6个,手动报警按钮总计6个。

4.2火灾事故广播

火灾发生后,为了便于组织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通知有关救灾的事项,对该教学楼三楼设置火灾事故广播(火灾紧急广播)系统。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第6.6.1条中规定:

(1)民用建筑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

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扬声器距离不应大于12.5m。

(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围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3)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lW。

(4)壁挂扬声器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

该实验楼的火灾事故广播扬声器的具体布置如下。

在教走廊设置2个。

总功率为:

6=18W

其扩音机的容量需大于18W。

4.3消防专用系统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第6.7.4条中规定:

(1)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配变电室、计算机网络机房、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企业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宝、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应设置消防专用分机。

消防专用分机,应固定安装在明显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应有区别于普通的标识。

(2)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插孔,并宜选择带有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3)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专用分机或插孔。

(4)插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

该实验楼消防系统中消防专用的设置是在消防控制室设置“119”专用分机,每个手动报警按钮都自带插口。

4.4应急照明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规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做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

(1)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其电源转换时间应小于15s。

应急照明灯自带蓄电池,并采用三线式配线,以使蓄电池经常处于充电状态。

由于应急照明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一般都被纳入照明系统中,此处不作具体设计、布置。

(2)疏散指挥标志

疏散指示灯平时处于点亮状态,

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下方。

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弯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

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由于疏散指示标志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一般都被纳入照明系统中,此处不作具体设计、布置。

4.5总结

实验楼是某重点大学公共建筑,属于该大学的主要建筑物之一。

3.6(m),结构为框架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梁、板、柱。

实验楼每层各有八个实验室,两个教师办公室,两组电梯两组楼梯,楼梯前设有前室以及四个厕所。

该实验楼共三层各层设备配置都相同,每个实验室都配置两个感烟探测器;

每个办公室、厕所、楼梯间、前室都配置一个感烟探测器;

走廊配置四个感烟探测器。

具体配置方案、总数以及其他设备配置详细情况见下表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备汇总表。

表4.1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设备汇总表

序号

区域名

区域个数

(个)

(台)

手动火灾报警钮

广播扬声器(个)

办公室

-

实验室

24

48

3

前室

走廊

5

楼梯间

厕所

12

合计

57

90

参考文献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S].2013;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GB 

50166-2007)[S].2007;

[3]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16-2014)[S].2014;

[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GB50098-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