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339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填空.doc

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五、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条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________,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________。

2.反射:

指在_______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先天性)两种。

3.结构基础:

________,由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和________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实现。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的。

(2)膜电位:

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________,而兴奋时是________。

(3)传导过程: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________。

(4)传导方向:

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

突触

(2)传导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________―→________―→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其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内,只能由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

知道了吗 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W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

S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

H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

探究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观察反射弧的模式图,指出各标号代表名称。

思维拓展

1.据反射弧图示区分感受器和效应器

(1)看神经节:

与神经节相连的为感受器;

(2)看脊髓灰质:

与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效应器;

(3)看突触的方向: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产生跨突触后向效应器传递。

2.反射的种类及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先天的

通过学习而建立,后天的

具体事物直接刺

激引起的反应

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

不经过大脑皮层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是终

生的、固定的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消退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是生存的根本保证

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

3.反射的条件

(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探究示例1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的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探究点二 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依据图像完成有关填空,理解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传导过程

(2)传导特点:

________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________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1)突触:

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

(2)过程

①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__________→突触间隙→________。

②信号转换:

电信号→________→电信号。

(3)特点:

________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1.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

3.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是由突触所决定的。

4.兴奋在突触的传递,需要突触小体中的高尔基体参与递质的释放,释放的递质需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

5.静息电位恢复时,膜外阳离子的来源

探究示例2 (2010·全国新课标,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探究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辨析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并完成填空

①________——有________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②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______中枢

③________——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④小脑——有维持________的中枢

⑤________——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辨析大脑皮层各言语区,并指出发生障碍时,主要特征: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假设:

在________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________。

(2)实验

稀盐酸+________获得________狗静脉中―→促进胰腺分泌________。

(3)实验结论: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________。

2.激素调节:

机体由______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思考 大多数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是一种还是多种?

 

二、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

1.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______

____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______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______

作用时间

____

比较长

2.联系

(1)实例:

①人体体温调节:

a.产热途径:

细胞中______氧化放能。

b.散热途径:

____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等。

c.体温调节中枢:

位于______。

②水盐调节:

有________和体液调节两种途径,其调节中枢位于______。

(2)关系:

①内分泌腺受____________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②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例分析

1.构建体温调节模型,完成填空:

2.完成水盐平衡调节模型,理解其过程。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_______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

________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

________、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第一道防线:

由皮肤、黏膜组成。

②第二道防线:

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

思考 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的细胞。

三、免疫失调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

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________,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________________、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

发作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____________(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__________(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想一想 过敏原是抗原吗?

 2.防卫过弱

(1)举例:

如艾滋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AIDS)。

(2)病因:

由________________(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四、免疫学的应用

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根据抗原能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

探究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

3.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才有,因人而异)

1.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一定防御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4.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5.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探究示例1 下列各项与免疫无关的是(  )

A.抵抗病原体的侵袭,预防感染

B.维持内环境平衡

C.监视、识别并杀死体内癌变细胞

D.含有铜、铅等元素的化合物被肝脏转化为无毒物质,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

  

探究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对比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示意图,总结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

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形成。

效应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挥免疫效应。

1.浆细胞是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该细胞内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较多;还是没有抗原识别能力的细胞。

2.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