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339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doc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

第七章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三、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

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

演示单分子油膜:

油酸酒精溶液(1:

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

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

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

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过程

1.分子的大小。

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介绍并定性地演示:

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

如图1所示。

提问:

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还要指出:

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

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

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

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3)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相同的。

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10m,氢分子直径是2.3×10-10m。

(4)指出认为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种近似模型,是简化地处理问题,实际分子结构很复杂,但通过估算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对分子的大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2.阿伏伽德罗常数

向学生提问:

在化学课上学过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意义?

数值是多少?

明确1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

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A表示此常数,NA=6.02×1023个/mol,粗略计算可用NA=6×1023个/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基本常数,科学工作者不断用各种方法测量它,以期得到它精确的数值。

再问学生,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

如果已经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例如,1mol水的质量是0.018kg,体积是1.8×10-5m3。

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它的体积是(4×10-10)m3=3×10-29m3。

如果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

提问学生:

如何算出1mo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3.微观物理量的估算

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对液体、固体的分子大小进行估算。

事先我们假定近似地认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气体不能这样假设)。

提问学生:

1mol水的质量是M=18g,那么每个水分子质量如何求?

提问学生:

若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试求质量是1g的铁块中铁原子的数目(取1位有效数字)。

又问:

是否可以计算出铁原子的直径是多少来?

归纳总结:

以上计算分子的数量、分子的直径,都需要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

因此可以说,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这些宏观量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直径)等这些微观量联系起来。

(三)课堂练习

1.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

A.102cm2 B.104cm2 C.106cm2 D.108cm2

答案:

B

2.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3kg/mol。

体积是4.5cm3的铜块中,含有多少原子?

并估算铜分子的大小。

答案:

3.8×1023,3×10-10m

(四)课堂小结

1.物体是由体积很小的分子组成的。

这一结论有坚实的实验基础。

单分子油膜实验等实验是上述结论的有力依据。

分子直径大约有10-10m的数量级。

2.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它的意义和常数数值应该记住。

3.学会计算微观世界的物理量(如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直径等)的一般方法。

由于微观量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人们可以测定宏观物理量,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桥梁,间接计算出微观量来。

如分子质量m,可通过物质摩尔质量M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A,得到m=M/NA。

通过物质摩尔质量M、密度ρ、阿伏伽德罗常数NA,计算出分子直径

2、分子的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

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

这是课堂上的难点。

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

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mL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

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

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

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

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s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

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s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

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

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

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

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

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归纳总结学生回答,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悬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

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运动。

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只能使液体具有定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

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

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

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少。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撞击微小颗粒的作用就越激烈,而且撞击次数也加大,造成布朗运动越激烈。

5.布朗运动的发现及原因分析的重要意义

(1)结合上面的讲解分析提问学生: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

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

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

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

综合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1)固体颗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仍然是宏观物体;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固体微小颗粒,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分子的;布朗运动不是固体颗粒中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撞击的不平衡性。

因此,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随温度升高而愈加激烈,在扩散现象中,也是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而这两种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这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三)课堂小结

1.要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

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2.知道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4.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内的分子的无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