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31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doc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

必修1

1.词:

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

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8.《小狗包弟》选自散文集《随想录》。

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合称“鲁郭茅,巴老曹”。

主要作品:

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随想录》是巴金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9.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10.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1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

12.《包身工》节选自《夏衍选集》下,作者夏衍,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赛金花》《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必修2文学常识

1.《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郁达夫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3.《诗经》又称为《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

赋、比、兴。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4.《离骚》作者是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

《离骚》为中国古代最长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长的叙事诗)。

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5.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6.《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7.《短歌行》作者是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8.《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9.《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世称“王右军”,又有“书圣”之称。

10.《赤壁赋》作者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教材选取的“前赤壁赋”。

11.《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临川人。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12.《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4年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被人谋杀,年仅39岁。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发表的演讲词。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了。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

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

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远,远地。

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

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

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削减。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

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三、古今异义:

今:

现在。

以为:

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

出使的人。

夫人:

那人。

  

去:

离开,距离。

四、固定句式:

言于……曰:

对……说。

“所字结构”:

所+动词=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

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

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1、代词。

公从之

2、助词:

(1)“的”。

是寡人之过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邻之厚,君之薄也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1、介词,凭借,用。

因人之力而蔽之

2、连词,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

3、相当于“而”: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1)表并列

(2)表转折(3)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

4、表目的,连词,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

wéi动词,做。

wèi介词,替,给。

fū 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夫晋,何厌之有?

   代词,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悲夫!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回来。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   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显露。

§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   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   被八创:

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   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

§   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早晚。

§   函封之:

函,用匣子。

§   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

樊於期乃前曰:

前,走上前。

2、使动用法:

§   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见,禀告。

3、意动用法:

§   太子迟之:

迟,以……为迟,认为……晚。

§   群臣怪之:

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三、古今异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可以;以,用来。

涕】 眼泪【信】信物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币】 礼品【顾】 回头【走】 跑【郎中】宫廷的侍卫【股】大腿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变式句(倒装句):

(1)状语后置

§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取之(以)百金   

(2)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五、成语:

§   切齿拊心:

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   一去不复返: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   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   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   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变徵之声:

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成五采:

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

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

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