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075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信学院课程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报告正文包括绪论、报告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绪论

绪论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课程设计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课程设计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1.4.2报告主体

报告主体是报告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4.3总结与心得

结论是对整个报告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课程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报告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1.5参考文献(不得少于五篇)

参考文献反映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

报告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报告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

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6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报告的附录中。

2.书写及打印要求

2.1报告书写

报告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

297㎜)复印纸打印。

其中上边距25㎜、下边距25㎜、左边距25㎜、右边距25㎜、页眉15㎜、页脚15㎜。

报告各章(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应另起一页,正文为宋体五号,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1.5倍行距。

页眉内容统一为“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采用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右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NewRoman小五号字体。

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

2.2标题

题目使用小二号黑体,居中。

2.3摘要与关键词

中、外文摘要与关键词单独成页置于目录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摘要、关键词题头均用五号黑体字,内容用五号宋体。

关键词各词条间用分号“;

”隔开。

2.4目录

目录应包括课程设计报告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正文章、节题目、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目录编排最多使用三级目录(即:

1……、1.1……、1.1.1……),二、三级目录相对前级目录右缩进一个汉字位置,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目录题头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2.5设计报告正文

2.5.1章节及各章标题

章节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层次

层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少为宜。

各层次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2-1。

表2-1报告层次代号及说明

绪论(章标题可省略)

居中,四号黑体

第1章□×

×

□□1.1□×

空两格,小四号黑体

□□1.1.1□×

空两格,五号黑体

□□1.1.1.1□×

□□×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

□□

(1)×

2.6参考文献

2.6.1文献标识

报告正文中须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顺序用小五号字体标识,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上标)。

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

[1];

[4,5];

[6-8]。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报告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

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

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为区别正文,书写时整体缩进两格(首行相对正文缩进四格),采用楷体小五号字书写,引文头尾处不必再加引号。

2.6.2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

其后空一行写文献条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按报告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

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其中:

文献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

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2.7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或运算符号“+、-、×

、÷

”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

m);

θ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2.8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磅),中间为细实线(0.75磅)。

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等。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采用黑体小五号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

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2.9插图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2.9.1图题及图中说明

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图号为“图1-1”等。

图题置于图下,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与图题之间。

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图题用黑体小五号字。

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采用楷体小五号字。

2.9.2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9.3照片图

报告中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

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2.10附录

附录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或“附录一”、“附录二”等,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其后不加标点符号,空一行书写附录内容。

附录内容文字字体字号参照正文要求。

 

附录1摘要及关键词示例

题目(小二号黑体)

(空一行)

摘要(五号黑体):

(内容五号宋体,150-200字)

关键词(五号黑体):

(内容五号宋体,2-3个实词)

附录2目录示例

目□录

绪论…………………………………………………………………………………………………1

第1章□…………………………………………………………………………………………3

1.1□…………………………………………………………………………………………3

1.2□…………………………………………………………………………………………3

1.2.1□…………………………………………………………………………………3

1.2.2□…………………………………………………………………………………4

第2章□…………………………………………………………………………………………5

2.1□…………………………………………………………………………………………5

2.1.1□…………………………………………………………………………………5

2.1.2□…………………………………………………………………………………9

2.2□…………………………………………………………………………………………11

第3章□…………………………………………………………………………………………13

3.1□…………………………………………………………………………………………13

3.2□…………………………………………………………………………………………15

3.2.1□…………………………………………………………………………………15

3.2.2□…………………………………………………………………………………17

第4章□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附录………………………………………………………………………………………………21

附录3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

[1]□J.R.McDonnell,D.Wagen.EvolvingRecurrentPerceptionsforTime-SeriesModeling.IEEETrans.onNeuralNetworks.1994,5

(1):

24—38

[2]□X.Yao.EvolutionaryArtifitialNeuralNetworks.J.ofNeuralSystems.1933,(4):

203-222

[3]□S.Niwa,M.SuzukiandK.Kimura.ElectricalShockAbsorberforDockingSysteminSpace.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IntelligentMotionControl,BogaziciUniversity,Istenbul.1990:

825—830

[4]□林来兴.空间控制技术.宇航出版社,1992:

25—42

[5]□吴葳,洪炳熔.自由浮游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的运动规划研究.中国第五届机器人学术会议论文集.哈尔滨,1997:

75—80

[6]□谌颖.空间最优交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1992:

8—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