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284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doc

《醉翁亭记》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

(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

1.全文的主旨是:

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

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

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

 第一段:

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

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

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

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

分别是什么?

核心又是什么?

    答:

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4、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5、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

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6、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

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7、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8、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9、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