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238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莫言作品阅读训练.doc

我的梦想

莫言

①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

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

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

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

他很生气,骂道:

“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

”我哭着说: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②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

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

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

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③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

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

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

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④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

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

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

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

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⑤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

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

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

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⑥我问他:

“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⑦他说:

“岂止是不用放牛!

”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

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

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⑧1973年,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

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

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⑨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

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

书名就叫《胶莱河畔》。

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

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

故事是这样的:

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

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

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

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⑩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

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

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

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

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

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

信的大意是:

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

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

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

“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

”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11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

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

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

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

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

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

                (《读者》杂志2011年第16期)

1.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坚持创作,从不懈怠。

请你简要概括作者18岁、23岁时创作的经历。

(4分)

(1)18岁时:

(2)23岁时:

2.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

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4分)

3.结合文章第④段中“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说一说当时作者具体有哪些感慨?

(4分)

4.文章第⑩段中“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5.莫言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来进行简要赏析。

(4分)

马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

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

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

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

”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

“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

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

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

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

是老鹰啄瞎的?

——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

”马说。

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

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

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

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

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

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

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

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

“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

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

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

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

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

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

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

’……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

”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5.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

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