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237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莆田2017年语文市质检试卷含答案.doc

2017年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语文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

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

(12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4),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5)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知不足,;知困,。

(《礼记·虽有嘉肴》)

(8)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用渡河、登山来比喻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8分)

宋代,福建的桥梁、渡口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宋初,各级官吏就把驿站、驿馆的修建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形成了八闽四通八达的驿道。

为了增强交通的运行效率,宋代的人们修建了许多桥梁。

泉州洛阳桥、福清龙江桥、晋江安平桥、龙海江东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是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还有莆田熙宁桥、延寿桥,也yùn()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

闽东、闽北、闽西的廊桥,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艺术造yì(),是木构技术的登锋造极之作,展示了福建人民【A】(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的工匠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选择题只填序号)(3分)

①yùn()含②造yì()③廊桥(A.rángB.láng)

(2)文段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分)

改为

(3)根据括号中的解释,文中【A】处应填的成语是。

(2分)

(4)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5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登临怀古,画面暗淡,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B.首联以传说落笔,从虚处生发开去,为黄鹤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C.颈联是诗人想象雨后天晴,登楼远眺,亲人相见的情景。

D.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

4.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

【乙】诸葛亮与司马懿①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②仗节③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

“辛佐治④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亮曰: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资治通鉴》节选)

注:

①司马懿(yì):

人名②辛毗(pí):

人名③仗节:

手持符节④佐治:

辛毗的字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亮数挑战(4)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6.下列选项与乙文“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B.先帝不以臣卑鄙

C.以伤先帝之明D.以光先帝遗德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8.【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品质,【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

;【乙】文主要体现诸葛亮。

(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22分)

栖在树上的鱼

包利民

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树,浓荫匝地。

夏日晴好的时候,罗小鸥就摇着轮椅行走在院子里,感受阳光清风,心里却是总觉不到自由。

十四岁的年龄,便被桎梏在轮椅上,就像鸟儿被困囿在笼中,可笼子再大,也不是天空。

罗小鸥只好每天对着庭中熟悉的一切,渐渐地,她发现树上有两只鸟儿是一直都在的。

每天许多鸟儿来来去去,只是它们总会回来,因为树上有它们的一个巢,小小的,在密密的枝杈间,像一个黑黑的果实。

很羡慕那些鸟儿,可以自由翔集择枝而栖。

她还喜欢鱼,不是那种观赏鱼,而是父亲从门前的河流里捕来的小鱼,它们生活在家里的几个鱼缸里。

可自从腿不能走路之后,她把鱼们全都放回了河里。

只是有三条鱼还太小,她怕它们无法独立生活,就想着养大一些再放生掉。

有一天,父亲突发奇想,把那个鱼缸用细绳捆扎好后,系在了那棵大树的枝上。

她很是惊喜地看着高高悬吊着的鱼缸,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散落,鱼缸里的水也点点斑斑地亮。

三条小鱼欢快异常,在里面互相追逐,游过阳光时,细小的鳞片上都闪着点点金光。

那个午后,罗小鸥一直看那树上挂着的三条鱼儿,它们吐的每个泡泡都五彩斑斓。

新来的鱼们也引起了那些鸟儿的注意,鸟们似乎也为这新加入的成员而惊奇,有些胆子大的,就直接落到鱼缸的边缘上,探头去看里面鱼的游动。

那个晚上,依然很热,罗小鸥坚持要睡在外面的树下。

于是支起了折叠床,躺在那里,抬头间就能看到那个鱼缸,三条小鱼也安静了许多,静静地悬浮在那里,而更高处的鸟巢里也是寂然无声。

久久不能入睡,直到月亮升起,便听得见鱼缸里有着细细的水声。

三条鱼似乎被月光感染,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扑打出一朵朵水花。

听着清晰入耳的水声,罗小鸥终于渐渐进入梦乡。

不知何时醒来,已月挂中天,起了风,吹得满树的叶子簌簌地响。

罗小鸥抬眼去看鱼缸,见那鱼缸在风中摇摇晃晃,三条小鱼在动荡的水中游得更加欢畅。

她忽然想到,在这不停摇动的水里,鱼们是不是会找回在河里波浪中的感觉?

要不它们怎么会那么兴奋快乐?

再也没有睡意,一颗心儿随着鱼缸轻摇,仿佛化身鱼儿,在水里,在月光下,自由地游来游去。

早晨在鸟鸣中再次醒来,朝霞满天,抬眼,满树的叶子都闪着清新的光,两只鸟儿早已起来,正绕树翻飞鸣叫。

鱼缸在阳光斜斜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小鱼们反而安静了,头向着东方,停在水中。

罗小鸥也在满天的阳光里安静地看着,从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平静。

上午的时候,罗小鸥让父亲把鱼缸拿下来,还是把那三条鱼放回门前的小河。

而且,她说要回学校去上学,不想在家里这样呆着了。

她经过这一夜,忽然明白,就算轮椅是一种桎梏,也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

就如夜里那三条鱼儿,虽然身处小小的鱼缸里,可是它们却有着栖在树间的经历,有着风中摇荡的水,有着月光朝霞,有鸟儿陪伴,那是河里的鱼们永远无法体会的东西。

她相信,自己也会于困囿中体会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好,那是上天的眷顾,只要自己能用心去发现。

(有删改)

9.通读全文,梳理罗小鸥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不自由——()——惊喜——()——()——顿悟

1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三条鱼似乎被月光感染,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扑打出一朵朵水花。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请简要赏析。

(3分)

11.文中画横线句子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试分析其作用。

(3分)

1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

B.文中鸟儿的自由与罗小鸥的困境形成强烈对比。

C.文中的罗小鸥被桎梏在轮椅上,她悲观、颓废,是一个消极的人物形象。

D.本文语言清新明丽,颇有韵味,如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在读者心间。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12分)

讲真话需要勇气吗?

张勇

从心理学看,人们喜欢悦耳的话,闻之愉悦,反之烦躁。

季羡林先生曾说:

“我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他光明磊落,不讲半句假话。

但说“真话”也要看对象、环境与时机——因为真话难听,很多人不愿听、不想听、听不进去。

【A】

清朝有本《南吴旧话录》,说明代隆庆年间进士冯时可娶了小妾,养着只鹦鹉,丫环们拍马屁,教鹦鹉喊小妾“夫人”,小妾心花怒放,吩咐下人精心喂养。

冯时可却颇为不安,按当时的法规,妻妾错位要判刑坐牢。

冯随之训练鹦鹉改口,改称“姨娘”一类。

小妾耿耿于怀,在一个落雪的寒冬之日,把鹦鹉挂在庭院里,看着它活活冻死,方解心头之恨。

“夫人”本是不实之言,“姨娘”才是如实反映。

可是小妾听假话时芳心大悦,听了真话怒不可遏。

冯时可感慨道:

“‘直如弦,死道边’,人固如是,鸟也难幸免。

有人只听假话,也有人要听真话。

【B】

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认为: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但要听真话的,未必就能如愿。

【C】

据冯友兰晚年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南联大,每年总要去重庆一两次,每次都会接到蒋介石的家宴请帖。

宴会大约20余人,座中客都有名头,来自各个城市。

蒋介石会问:

“你们那里现在怎么样?

”如果回答说很好,他就不再问了。

如果回答说有些问题,他就会继续追问。

冯友兰说:

“经过几次这样的场面,我发现一条规律:

善于做官的人,如果蒋介石问他所管辖的那个地方的情况,总是说很好。

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最保险的回答。

说一个‘好’字就过去了。

假使回答说有问题,甚至还要说有什么问题,要对那些问题作一种分析或请示,那就麻烦了。

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要受到斥责……大小官员都不得不用官僚主义的一个妙诀,就是前面说过的‘瞒上不瞒下’。

瞒来瞒去,就只瞒着掌握最高权力的那一个人。

等到那一个人也觉得他是被瞒了的时候,事情已经糟到极点,无可挽回了。

李克强总理在云南鲁甸县震中龙头山镇考察灾情时,遇见了在受灾现场奔波20个小时没睡过觉的县长张雁。

总理问她:

“救灾有什么困难?

”张雁据实汇报:

“现在物资缺乏,缺水短粮,食品和饮用水不够发放。

因道路受阻,帐篷运不进来,还有很多受灾群众住不上帐篷。

”在随后召开的救灾现场协调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三次表扬张雁,鼓励她这种敢讲真话的精神。

为什么三次表扬张雁?

我想他或许还听到过不实的汇报。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个假话连篇的人,谈何仁义道德。

某些靠说假话攫取权利的人,尝到了“甜头”,以后的假话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

他们对说真话、办实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