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149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doc

《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课堂实录

文章作者:

周益民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6C 

课前游戏:

“反口令”。

教师说“坐下”学生“起立”,教师说“左手”学生举“右手”,等等。

学生玩得兴致勃勃)

一、引出颠倒歌

1、同学们的反映都很机敏,下面考考大家对语言的敏感程度。

词语搭配,请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答案。

(显示)

2、词语搭配

    咬牛奶夹火车

    喝面包上皮包

生:

咬面包,喝牛奶,夹皮包,上火车。

师:

完全正确。

我想,谁要是说成“咬牛奶,喝面包,夹火车,上皮包”(生笑),那肯定要被笑掉大牙了。

不过咱们先别笑,有人偏就这么说了,这不算,他还连着说了一长串。

你们看(显示,指名一生读):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所有事情全颠倒,

    你说该有多好笑。

    (该生边读边笑,座位上的学生也笑个不停)

师:

刚才不少同学在笑,你们为什么笑呢?

师:

这些咱们都没看到过。

看来,这首童谣把事物的正常面貌颠倒过来了。

像这样的童谣儿歌,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人们叫它“颠倒歌”,也叫“古怪歌”、“倒唱歌”。

那么,这首颠倒歌如果正过来说会怎么样呢?

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间热烈讨论,而后指名交流。

  嗯,这样一改,更注意了音节的统一,更富有韵律感,很好。

“所有事情不颠倒,你说该有多无聊。

”确实,幽默诙谐,生动有趣,正是颠倒歌的主要特点。

我们一齐诵读这首颠倒歌,读出其中的趣味。

(生齐读)

   

二、趣味诵读

1、我们再来看一首颠倒歌(显示),谁来读:

    姐姐十五我十六,

    妈生姐姐我煮粥。

    爸爸睡在摇篮里,

   没有奶吃向我哭。

2、这爸爸可真够可爱、可怜的。

你们看过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吗?

(不少学生说看过)这是小说主人公桑桑大声说唱的一个颠倒歌。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放映电影《草房子》片段)这儿,颠倒歌传达出了人物的快乐情绪。

3、这首颠倒歌,除了影片中桑桑那样的读法,咱们还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的、很有意思的读法。

比如,像说相声那样。

相声有捧哏和逗哏,看周老师怎么加上应答,做个捧哏的。

找个同学合作一下,你只管说颠倒歌,看我怎么应答。

    (师生合作)

    生:

姐姐十五我十六。

    师:

有这事儿?

    生:

妈生姐姐我煮粥。

    师:

不会吧!

    生:

爸爸睡在摇篮里。

    师:

啊?

    生:

没有奶吃向我哭。

    师:

嘿!

    (生笑并鼓掌)

    师:

哪位同学上来挑战周老师,也来做回捧哏?

其他同学一起配合一下。

    生(齐):

姐姐十五我十六。

    生:

没搞错吧?

    生(齐):

妈生姐姐我煮粥。

    生:

你会吗?

    生(齐):

爸爸睡在摇篮里。

    生:

(作晕倒状)我的天!

    生(齐):

没有奶吃向我哭。

    生:

有你了吗?

    师:

你的捧哏很棒,很有创意。

我们要学会欣赏,大家掌声响起。

(生鼓掌)

    师:

我们还可以用方言,也就是家乡话说。

我先用海门话说一遍。

   (师用海门话说,生笑并鼓掌)

    师:

谢谢同学们,你们的掌声不是给我的,是给我的家乡文化的。

家乡话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谁愿意用你的家乡话来说一说。

    (一生说得结结巴巴,夹杂着普通话。

另一生则比较流利、比较纯粹)

师:

你们的家乡话多好听啊,咱们学了普通话,千万不要忘了家乡话。

刚才咱们设计的诵读方式,既有时尚元素,又有原生态风情,为颠倒歌注入了更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步入一个颠倒的世界。

(显示课题)

    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

三、由点及面的感受

    师:

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组颠倒歌。

大家拿到后,先完整诵读一遍,然后选一首,想想我们刚才的那些诵读方式,独立或者跟旁边的同学设计诵读,看谁的诵读有意思,希望还有更多的创造。

   (分发颠倒歌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讨论设计诵读方式,约6分钟)

    (生分别选择其中的颠倒歌用多种方式诵读,形式很丰富。

    师:

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智慧,要感谢颠倒歌,是它唤醒了大家。

最后咱们一起合作,再体验一种方式:

反复说第三首第一句,“一个老头七十七”,要说得有节奏。

看老师手势,我手势越低,你们声音就——(有学生说“越高”),呵呵,咱们现在不颠倒(生笑),我手势越低你们声音就越低。

我手势越高,你们声音就越高。

    (生随着教师手势反复有节奏地念诵“一个老头七十七”,类似合唱的感觉。

    师:

这些颠倒歌涉及的面很广,动植物、生活习俗、学习、自然现象,等等。

它们还有着细微的差别,有些颠倒歌就是纯粹的颠倒句的组合,比如第2首。

    (生齐读:

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翁睡在摇篮里。

    师:

有些则富有情节性,好比一个小故事,比如第3首。

   (生边拍桌子边读:

一个老头七十七,娶个老婆八十一,生个儿子九十九,得个孙子一百一。

    师:

这位同学读得多投入啊,他一边拍桌子一边脑袋还不停地点着(生笑),感觉很好。

这里边,有许多都是传统儿歌。

其中有这样一首颠倒歌(显示,指名读):

    忽听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抬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鼓,打喇叭。

    ——[美]何德兰《孺子歌图》

    师:

有没有发现,这首颠倒歌跟我们开始上课时读的那首很像?

算起来,这首童谣有一百几十岁了。

一百多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奇怪的是,这样的童谣流传到今天,几乎没怎么变,可见生命力有多强大。

(指名再读)

                  

 四、创作交流

    师:

读了这么多,同学们心里也有点儿跃跃欲试了吧。

咱们也来创作颠倒歌。

老师给大家几点创作“小贴士”(显示):

    

(1)选定范围(事、人……)

    

(2)有趣、顺口

    (3)可用以下句子开头:

    倒唱歌,顺唱歌,河里石头滚上坡。

    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

    怪事多,怪事多,天下怪事实在多。

    (生情绪很高地讨论、写作,约7分钟,而后交流,师简单评点。

    

五、颠倒的意味

    师:

同学们创编的这些颠倒歌很有意思,大家课后可以多多诵读,最好利用时间去教幼儿园、低年级的小朋友说说。

    颠倒歌好玩有趣,让人一听就忘不了。

有一位叫耿占春的诗人,小时候跟姥姥学了很多颠倒歌。

现在他已经年过半百了,他是怎么回忆那段时光的呢?

(显示,师朗读)

    这和强者欺侮弱者的生活世界是多么不同,和刻板的环境是多么不同。

它颠倒了自古以来的世界秩序……童谣的编唱者在话语中颠覆了它,为无数失败的反抗者复了仇,为被奴役者喊出了疯狂的愿望。

……在这些童谣中,我度过了一个古老的语言的狂欢节。

    师:

这段话看起来有点深奥,这样,你们跟着我来读读(生跟教师逐句读)。

看看刚才读的这首颠倒歌,里面为谁复了仇?

(显示)

    小槐树,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蚊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上水漂。

    小鸡叼个饿老雕,

    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生:

为蚊子和蚂蚁复了仇。

    师:

你来读。

    生:

“蚊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

(语气较平淡)

    师:

你能不能把颠覆后的畅快读出来?

    (生再读,语气很好)

    师:

是啊,驴啊,原来你也有今天!

好痛快!

(生笑)

    生:

还为小鸡、老鼠、麻雀复了仇。

(很有感觉地读)“小鸡叼个饿老雕”,“老鼠拉个大狸猫”,“麻雀踩死老母鸡”。

    师:

那你们说说是谁为这些弱小者复了仇?

    生:

是这些颠倒歌。

    生:

是童谣的编唱者,是那些爷爷、奶奶们。

    师:

是的,是童谣的编唱者,是童谣,是语言。

现实中很多不可能的存在,在语言中实现了。

真应该感谢这些童谣的编唱者,感谢我们古老的语言。

一起读这首颠倒歌,表现出颠覆后的痛快淋漓。

    (生齐读,语气很好)

    师:

可见,颠倒歌让人痛快,除了它好玩有趣,有一些颠倒歌其实还是绕着弯地、曲折地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说出了人们的愿望,耐人咀嚼。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流传有不少这样的颠倒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是非颠倒的怪事,诉说自己的不满。

解放前老百姓中就流传着这么一首颠倒歌(显示,指名读):

  泥瓦匠,住草房;

    纺织娘,没衣裳;

    卖盐的,喝淡汤;

    种田的,吃米糠。

    编凉席的睡光床,

    当奶妈的卖儿郎。

    师:

还是颠倒歌,不过已经让人笑不起来了。

大概正是因为这种颠倒世界的耐人寻味,许多童话作品也有这样的描写。

看过郑渊洁的童话吗?

(很多学生点头表示看过)他有一部童话叫《魔方大厦》,其中的第3集是《装在罐头里的爸爸妈妈》。

这天,主人公来克来到了一座奇怪的城市,这座城市的所有大人都归孩子管,连市长都由孩子轮流当。

这回,来克当上了市长。

我们来看看来克市长办了件什么事——

    (放映动画片片段。

来克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整天把他关在家里,总是按照大人的意志来管他,还不让他交朋友,憋得难受。

他就想让大人也尝尝憋得慌的滋味儿。

他宣布了施政方案:

“把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装进罐头里。

”)

    师:

你们觉得郑渊洁了解咱们孩子的心思吗?

    生1:

我觉得他很了解我们,我们孩子总是被大人管头管脚。

    生2:

我们孩子不是一天到晚都该呆在家里的,爸爸妈妈真不了解我们,现在让他们尝尝这样的滋味。

    生3:

跟我想的一样的,有时候爸爸妈妈啰嗦死了,我就恨不得马上长大,不再受他们的管束。

    师:

爸爸妈妈们想要我们学习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不知道那样却压抑了我们的个性发展,郑渊洁正是用这样一种荒诞又极端的方式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如果说前面颠倒歌里大多是一般生活知识、常识的颠倒,是直接的内容颠倒,那么这些则是需要思想后才能发现的对生活现实的颠倒,是思想的颠倒。

我想,今天我们学到了一种方法,以后,当我们感到郁闷、压抑、烦恼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宣泄(有学生说“写颠倒歌”),是的,可以到语言里去颠倒一下。

(生点头,笑)

     

六、趣味结课

    师:

下面,我再送大家一首颠倒歌(显示,师读):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师:

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生(齐):

明白了。

    师:

这首歌可大有来历,大概有1400多年了。

传说这是佛学大师付大士写的。

付大士是南北朝时的佛学大师,据传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他写了这首众生颠倒的偈子(佛经中的唱词),千古以来,没有几人参透,如果能参透,就悟道了,也就是知道了天地的玄机,人生的奥秘。

我很高兴,刚才很多同学都说读懂了。

(众笑)好,我们一齐记住这首颠倒歌,祝愿你们早日悟道。

(生齐读)

    师:

最后,让我们以颠倒的形式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教师说“上课”、“坐下”、“老师们再见”,学生起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