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145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doc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背诵整首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②通过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人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王安石

王安石输给了谁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改革的失败,一般都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反抗,但也不尽然,比如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它的阻力一方面来自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又来自王安石想竭力保护的农民这个弱势群体。

当时农民最恨的莫过于“青苗法”。

农耕经济时代,农民的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的,粮食吃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告急,他们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

这种民间借贷导致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弊端显而易见,王安石决定实施“青苗法”解决这个问题。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介绍了“青苗法”的内容:

官府向农民放贷,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年息两千。

这个利率明显低于民间的高利贷。

然而,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牟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却耍小动作,他们春季和秋季各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收回,取利两分,这样年利就达到了四分。

有些地方利率之高,竟达到原来设定的35倍。

加上农民向官府借款,要申请、审批、还贷,手续烦琐,个个关节都必须求人、支付好处费,农民的负担反而比“变法”前更重。

“变法”期间,就曾发生过东明县一千多农民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件。

官员的大规模腐败,永远是与体制的不合理连在一起的。

在民主社会,普通公民有足够的力量监督官员的所作所为,官员的行为自然会变得非常规矩,国家出台的有利民生的政策、法律,能够得到认真的执行。

而在专制社会,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上级,只要通过拍马溜须、跑跑送送之类的方式就可以确保自己官位的稳定,于是官员对老百姓的利益漠不关心,甚至不惜以权力大量牟取私利,好经被和尚念歪的事也就屡见不鲜。

姓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简历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

卒谥文。

轶事

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金陵,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到江边去迎接。

苏东坡也不冠而敬揖,曰:

“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

”王安石笑着说:

“礼岂为我辈设哉!

”既而两人说佛吟诗,王安石还邀请苏东坡同游钟山,并各自赋诗纪游。

可见两个人政见虽不同,但私交和诗文之谊还是非常深厚的。

后来苏轼逢人称赞:

“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作品

其散文文风峭刻,政治色彩浓厚。

诗歌瘦硬清峻,意新语奇,多有名章妙句传世,写景小诗尤为出色。

词作不多,而“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词风清新爽朗亦间有婉约之作。

有《临川先生文集》。

评价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题解

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

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二、夯实基础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初肃(  ) 澄江(  )  如簇(  )

去棹(  )斜矗(  )鹭起(  )

漫嗟(  )衰草(  )凝绿(  )

【答案】 sù chénɡ cù zhào chù lù jiē shuāi nínɡ

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

(1)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帆去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彩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聚积。

 

(2)旧都城。

 (3)来往船只。

(4)华美的船。

 (5)倒映着星空的长江。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______________,翠峰如簇。

(2)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3)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

(4)至今商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里澄江似练 

(2)征帆去棹残阳里 (3)但寒烟衰草凝绿 (4)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三、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四、互动探究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

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色,而引发怀古伤今之情。

反映了作者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作为一个进步政治家的那种清醒头脑。

【重难突破】

1.开篇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与众不同,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充满六朝兴衰悲剧气息的金陵故都城头,在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季节,词人登临送目,所感到的不是满地肃杀之气,而是一派生机勃勃;不是一片萧瑟衰败,而是高远明丽。

这里没有一丝的颓废印象,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词人笔下的暮秋景象所以异于一般,正是词人精神与众不同的表现。

2.“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情景是怎样结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景物的核心是残阳和西风。

落日和秋风向来是悲哀的景色,但是词人却在悲哀的景色中写出不悲哀的词意。

“征帆”“残阳”,字面的重点是征帆,感情的重点是残阳。

这里把残阳和征帆联系起来,残阳送征帆,征帆引残阳。

大自然即将消逝的美景,人生即将开始的征途,落日的余晖,征帆的远影,笼罩着一层蓬勃不息、斗志方酣的气氛,没有一丝暮气的伤感颓废的哀愁。

3.“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写出了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

4.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

寄寓了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包含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为下面的抒情创造气氛。

词的下片怀古、抒情。

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名句鉴赏】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鉴赏】 先写远景,用的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

千里长江好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

词人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鉴赏】 这是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词人用“至今”和“时时”强调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空空的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五、拓展阅读

王安石吃菜

王安石做参知政事时,朋友给他家里送了一块鹿肉,说是因为他特别爱吃鹿肉。

王夫人听说后,觉得奇怪,说:

“他从来不挑饭菜,你怎么知道他爱吃鹿肉呢?

”朋友回答说:

“他上次吃饭,只把一盘鹿肉吃光,别的菜却全剩下来了。

”夫人又问,他吃饭时,鹿肉放在什么地方。

朋友说:

“在离他筷子最近的地方。

”夫人说:

“这就对了,他的习惯不过是专拣离自己筷子近的菜吃

罢了,别的菜动都不动。

”这说明王安石虽居高官,心却没用在吃上,他在推动改革上不遗余力,力求尽善尽美,在饭菜上却凑合了事,能吃饱就行,这样节俭自律的改革家当是人民福音,多多益善。

但从吃菜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缺乏变通,固执己见,结果被人称为“拗相公”,也为改革失败埋下伏笔。

【应用角度】 “变通”“习惯”“心无旁骛”“成功与失败”等。

长征精神:

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2016年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0周年。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征,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媒评文摘】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征永远在路上。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

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

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人民网

来如疾风逝如虹

——走近王安石

志向: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笔动如飞。

凭借自身才华,在庆历二年也就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前两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开始他35年的政治生涯,此时的王安石只有22岁。

与人们的料想不同,少年得志的王安石并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飞黄腾达,更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