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144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数英.doc

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要论近三十年来,最“上进”的物件,那非手机莫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手机是商务人士才拥有的“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谁能想到短短几十年,手机一□成为人手一部或者多部的重要之物。

手机不离手,成为一种常态:

走路看手机撞电线杆上、坐车看手机坐过站、吃饭用手机拍照把手机掉菜里、躺着刷朋友圈手机砸脸上……我们不禁产生一种疑问:

手机是拿在手上的,还是长在手上的()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沃B、袄

C、妖D、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zhuànggānB、zhuànggǎn

C、chuànggānD、chuànggǎn

3、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业世界级课题,“城市蔓延”的问题一直是规划师挥之不去的“痛点”,无论设计,都不能阻止快速城市化的“粗暴”,有人认为,城市对耕地的占用,将使世界在二十多年后,不能供给全部人品的粮食,而城市的无序化有使这一矛盾。

A、规避扩张加剧B、回避扩张加速

C、规避扩大加速D、回避扩大加剧

5、下面语段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焕然一新。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毕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A、焕然一新B、精益求精

C、脚踏实地D、粗制滥造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满足自己虚荣心,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工具。

B、朴谨惠“新信干政”事件在短短几个月里持续发酵,引发韩国政坛的震荡。

C、与其它写作技巧相比,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画面刻画让人更加感到悚然心惊。

D、数字化时代,很多提笔忘字,长久以往,将影响汉字能否很好

7、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深挖井,才能出甘泉。

B、没有求知欲的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永远飞不起。

C、故乡是一个最初的滋养之地,也是一个人运行的支点。

D、风吹老了树林,吹瘦了河流,吹散了村里那些熟悉的面孔。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听说你要乔迁新居。

若定好日期,届时我一定光临。

B、我叫小雨,今年芳龄20岁,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领奖。

C、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

热情相助,取得了圆满成功。

D、您曾多次索要我的墨宝。

不好意思。

有暇一定好奉上。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

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想要人知道所说的是鹿,就精心画一只鹿。

②人们习惯了这种图画之后,就把原来画的复杂图画简化成一定的图案符号,人们见到这个符号,也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是什么了。

③这些图画是非常生动逼真的,人们一看便知道画的是什么。

④上古人常把所观察到的事物画在所居住洞察的石壁上。

⑤有时还同时画几件东西来表示一件事情。

A、④②⑤③①

B、④③①⑤②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②④③

10、下列各项表述中,与其它项意义都相反的一项是()

A、百余年来,有关藏经洞文物流散的所有论述,都很难还原历史的真实。

B、百余年来,有关藏经洞文物流散的所有论述,都都并非不易还原历史的真实。

C、百余年来,有关藏经洞文物流散的所有论述,难道容易还原历史的真实吗?

D、百余年来,有关藏经洞文物流散的所有论述,都不易还原历史的真实。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氓之蚩蚩,。

匪来贸丝,。

(《诗经》)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莆《登高》)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二、本大题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目。

(12分)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①四库②,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③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④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

①七略:

书目名。

②四库:

指经史子集四部内史藏书。

③通籍:

指做官。

④素蟫:

蛀蚀书籍的虫,以其为银白色,故曰:

素。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汗牛塞屋。

使……出汗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已经

D、其切如是。

这样

13、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非借不能读也。

”是判断。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是定语后置句。

C、“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为”表示被动关系。

D、“为一说,使与书俱。

”“使”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帝王和富贵人家虽然藏书丰富,但真正读书的人却不多。

B、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早年借书不得经历,劝勉黄先生专心读书。

C、文章通过正反对比等方法,多角度论述借书与读书的关系。

D、文章借“书非借不能读也”。

阐明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渴望得到的道理。

1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分)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6-17题。

(6分)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宋]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

B、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

C、颈联的“弄”字形象生动描写了雪后鸦雀活泼欢乐。

D、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滑落的声音。

17、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这两句诗的理解。

(4分)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历史记忆的真实度

历史是一种记忆,和所有的记忆一样,都不可能是对过去某个时刻发生的事情的完全复原(记忆心理学)。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绝对的“历史真相”是不可得的。

历史记忆中的信息和过去历史事件的符合程度,就是历史记忆的真实度。

它永远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

只要其程度是足够高,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信史”,作为历史研究的素材。

如果真实程度中等,也可以用来做一定的参考。

如果真实程度非常低,这种信息一般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

什么叫作真实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

“历史记忆的硬核”,所谓历史记忆的硬核,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的客观信息,主要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和行为给物质世界带来的结果。

历史记忆的硬核,是可以通过物质世界的证据来证实或证伪的。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同位素碳14的检验,去鉴定某个青铜器的年代。

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历史上哪一年人们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

如果所采用的技术可靠性足够,对这些历史记忆信息,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

硬核部分,所谓“历史的真实”就是指历史记忆和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基本相同。

但历史记忆中还包括非硬核的部分,如对历史人物心理的解释,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解释,对人类行为的因果解释,以及对行为结果中非直接可测量的部分的解释。

这个部分的真实, 就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了。

因此,并没有人们可以一致同意的真实解释,在这方面所谓“历史的真实”是一个建构的产物。

在非硬核部分没有绝对可靠的真实,但我们还是可以有一些相对共识,并确定一些对象有共识的标准来衡量真实度,从而对不同的历史记忆区分出可靠的“真实度”的区別。

严格说起来,硬核部分和非硬核部分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比如我们记忆一个行为的时候,会给行为命名。

而这个命名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这个行为的解释了。

鸿门宴的历史记载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并举玉玦示意让他动手杀刘邦)。

”对范增的行为,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解释是,他在使眼色和示意,想让项羽动手。

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解释。

这个解释是不是真实的,其实是需要评估的,如果严格的“硬核化”,历史学家应该这样记载:

“记录到范增视线多次投向项王,并且做出轻微眯眼,同时头轻微侧转的动作;记录到范增几次在目光投向项王的同时,举起玉玦做轻微地向下用力的动作。

我们估计其意图是为了向项王示意。

根据当时范增有杀刘邦的动机,我们判断这些动作是在示意项王动手。

我们评估这个可能性超过95%。

当然,实际的历史书不会这样写,而是把自己对非硬核部分的评估直接写到历史中了。

(节选自朱建军《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历史记忆的真实度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但历史记忆中的部分信息仍然是有价值的。

       B.历史记忆的硬核容易取得共识,因为它可以通过物质世界的证据来证实或证伪。

       C.历史记忆的非硬核部分的“真实度”,主要依靠一些相对共识的标准来进行衡量。

       D.文中“实际的历史书不会这样写”这句话,说明了历史书不追求历史记忆的真实度。

2.对司马迁关于鸿门宴的历史记载,下列理解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