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14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doc

幼教工作者必读——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

近年来,幼儿园发生的意外事故,大都是因为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安全常识,自救措施不当而引发的。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

   现代化的幼儿园不仅要具有全新的办园理念,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有始终如一的管理原则,即一切为了孩子。

幼儿园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如山,只有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安全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希望以下的“幼儿园安全管理手册”对您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常用游戏器材安全要求

    

(一)幼儿园游戏器材安全检查的总体要求:

   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检查时机要全面检查,园领导由专人每月固定检查,要列好检查项目清单,并将检查结果报送幼儿园有关负责人。

   游戏器材的检查内容至少包括:

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次数、检查注意要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记录结果是否达标、检查责任人等,尽量做到细致。

除此之外,幼儿园的各种游戏器材必须张贴醒目的使用规范及方法。

如发现游戏器材或场地出现安全隐患,要立即告示停止使用,并及时处理。

   

(二)一般性游戏器材的安全要求:

   

(1)游戏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指导;

   

(2)要在适当的地点公告游戏方法;

   (3)光线明亮、通风、无视觉死角;

   (4)游戏器材有地椿支撑的,应注意其埋设深度即不突出地面;

   (5)游戏器材使用时,有摆荡动作的应注意在摆荡所需空间做警告标志;

   (6)游戏器材的设置要计算留出安全空间;

   (7)游戏场地内地板面铺设应注意平整并有软质保护物,避免尖、硬物影响安全;

   (8)游戏器材或场地不使用时,要立即加上明显标识。

    二、幼儿常见意外的防范

    一、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防范

  

(1)学习食品卫生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2)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给幼儿灌输食品卫生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从食品加工到幼儿用餐等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

  (4)幼儿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

  (5)食品采购应严把进入关;

  (6)食品储存和餐具消毒工具齐全餐具做到餐餐消毒,食品加工工具即用即洗;

  (7)厨房卫生每日定时打扫和随时保持干净双重目标同时进行;

  (8)生熟食品分类存放;

   (9)灭“四害”工作随时进行。

    二、幼儿的日常活动安全

   

(一)预防烫伤

  

(1)让孩子远离热源、电源等危险设施;

  

(2)注意教育孩子远离具有潜在危险的的东西(微波炉、制冰机、消毒柜等);

  (3)加强对孩子的看护,让孩子始终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二)预防外伤

  

(1)加强保教人员的责任意识:

只要幼儿一进园门,教师就要眼睛跟上、嘴巴跟上、腿脚跟上,把幼儿的安全始终挂在心上,防止幼儿意外损伤的发生;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只有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以外伤害率降到最低点。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内容包括:

   1)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

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

   ◆睡眠:

睡觉前要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

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

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

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

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2)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

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标志。

   ◆防雷电:

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打手机;

   ◆防洪水:

了解自救知识。

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

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

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

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3)加强户外活动管理

   1)派专人定期检修室外大型玩具,活动场地要清除所有隐患;

   2)活动前教师要提醒幼儿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

   3)当班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随便离开活动场地,不能和他人聊天。

 (三)预防中毒

  

(1)发现班级有幼儿呕吐或拉肚子现象,教师应仔细观察病儿的状况,若有2个以上的幼儿呕吐或腹泻,要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

  

(2)相关责任人要及时了解幼儿呕吐原因,了解食堂饭菜的制作情况,排查幼儿是否因食物中毒而造成呕吐或腹泻,并要求全园教职工注意对本班幼儿的观察。

  (3)食堂每天做好食品留样工作,以备检查之需。

  (四)预防传染病蔓延

  为有效地控制我园各种传染病的蔓延,杜绝各种传染病入园,切断传播途径,切实保障每一名教职工和幼儿的生命健康安全,从而确保我园各项保教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章强制,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蔓延。

  1、发生传染病后,班级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园主管报告。

  2、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隔离病人,组织各环节的隔离消毒工作(病儿接触过的物品和所在班级的消毒工作)

  3、对患儿所在班级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症状出现,时间为21天(从确诊的最后一例病例算起)。

  4、做好外来儿童的摸底排查工作。

  5、加强每天入园儿童的晨检及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

 

  6、加强卫生习惯教育,督促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擦手巾改用手纸,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7、加强与缺勤儿童的联系,每天了解缺勤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8、患儿返园时,应具有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愈证明。

  9、幼儿园要时刻保证消毒药品的充足、消毒器具的正常。

  10、在观察期间加强空气及手的消毒,发病班的活动室每天在儿童离开后在班级午睡期间,用臭氧消毒器增加一次空气消毒。

  11、发现传染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并要求家长领孩子回家隔离,室内加强通风、换气,玩具、生活用具等采用消毒药液浸泡、清洗、暴晒等方法,不让易感儿与患儿接触。

  温馨贴士:

  1、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必须注意房屋、场地、家具、玩具、用具使用安全,避免触电、砸伤、摔伤、烫(烧)伤等事故的发生。

儿童药物必须妥善保管,吃药时要仔细核对,剧毒药品要用专人管理,并严禁放在班上。

药物保管和服用应由医务人员负责。

建立健全儿童接送制度,不得丢失幼儿。

 

  2、《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时,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

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三、我园安全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严格的安全制度是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

 

  “安全否定一切”这句话充分了体现安全工作的严肃性。

幼儿园要切实把这句话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座右铭。

 

  1、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每一个进入工作的人员必须先接受安全教育。

认真学习各项安全制度,然后经过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的书面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这种做法可以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也让上岗的工作人员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

  2、坚持两会、一帐、一表制。

  

(1)幼儿园坚持开好全园和班级安全例会。

及时总结安全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出相应措施,特别是班组安全例会,针对性强,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及时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要按时记好安全台帐。

详细记录安全例会和安全教育活动的内容,对于发生过的事故要做好详细记录,时间、责任人、经过、原因和整改措施也要做出及时记录和分析。

 

  (3)幼儿园安全管理人员要按时填写安全检查表,对照检查标准,寻找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4)两会、一帐、一表制度可以保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计划性、实效性。

 

  3、事故处理三不放过。

事故发生后,在处理上要做到三不放过:

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处理必须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并作为重要考核依据。

事故发生后,责任人要及时报告并写出事故分析报告,召开全园安全活动会,展开讨论,以做到引以为诫。

同时幼儿园要注意总结、分析幼儿园各类事故,针对每个事故的特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出事故发生的某些规律。

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同时也为今后安全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4、关键环节不放松。

一年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候是九月份新生入园时和“六一”、“元旦”及园里有比较重大的庆祝活动时。

九月份新入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哭闹极易发生走失。

因此幼儿园必须严格交接班制度和门卫制度。

减少幼儿走失的机会。

有重大节日时,幼儿情绪比较活跃,而且教师由于忙于准备活动,容易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所以易发生事故。

因此,节日前夕,要求保教人员分工明确,任何时候都必须保证孩子在教师的监护下,以减少事故发生。

 

  一天中最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又多发生于来、离园、户外活动、入厕、洗手、上床、吃饭。

首先要严格接待制度,严格执行“三检”。

  

(1)建立晨检记录,孩子用药情况记录,家长和教师共同填写,以消除误食药品的隐患。

  

(2)严格午检,保教人员密切配合,仔细检查幼儿的衣袋、角,不放过一个不安全因素。

  (3)在幼儿入厕、喝水时,在工作职责上要明确规定:

保育员在厕所内,教师在厕所外配合组织幼儿,以免发生滑倒、碰撞拥挤。

  (4)户外活动时,对场地、幼儿衣服、鞋子都要做出详细要求,而且要求必须两人配合组织活动。

  (5)离园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接送制度。

事先与家长约定正常情况下的接送人,新入园的孩子的家长,必须持卡接孩子,孩子的任何亲属没有父母的事先要求一律不允许接孩子。

避免接错孩子的事件。

  (6)吃饭时,为防止幼儿烫伤,孩子一律不准随便自己进入食堂,饭菜必须提前做好,保育员先把饭菜降温后才能给幼儿盛饭。

 

  提示:

安全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头脑中的安全弦时时都绷得紧紧的,成为幼儿安全工作,最有力的保障。

  5、定期定时的事故预知预想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很多事故都是在预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在事故发生前,我们能有目的地预知预想到发生危险的种种可能,并及时采取措施,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

事故预知预想要列入幼儿园的安全制度。

定期开展事故预知预想,每个职工都要参加。

每人寻找一个事故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