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388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第四章文档格式.docx

  目前国际各大金融中心多采用美元标价法。

  二、汇率制度及其选择

  

(一)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这一体系被称作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

有关国家货币汇率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超过规定的上、下限,该国中央银行有义务进行干预,使汇价保持在规定的幅度内,由此形成了固定汇率制度。

  2.浮动汇率制度:

各国对汇价波动不加限制,听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各国中央银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价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

  3.相关概念:

  

(1)联合浮动汇率制度,即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规定相互间汇率波动的幅度不得超过规定的上下限,而对成员国之外的其他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自由浮动。

  

(2)盯住汇率制度指当由于自己经济实力的限制,无法使本国货币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即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例题1·

单选题】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

  A.铸币平价  B.金平价

  C.官方定价  D.外汇市场供求关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浮动汇率制度时听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

  三、外汇风险及其管理

  外汇风险:

汇率的变化常给交易人带来损失(或收益)。

进出口贸易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收付外汇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损失

外汇储备风险

一国为应付日常外汇支付,常需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表现为存放在国外的外币资产(存款、有价证券等),如果所持有的外币资产的外币汇率下浮,就会蒙受损失。

外债风险

指对外举债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损失。

  【例题2·

多选题】

(2008年)在国际交往中,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风险被称为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 )。

  A.进出口贸易风险  B.逆向选择风险  C.外汇储备风险

  D.市场失灵风险   E.外债风险

  『正确答案』ACE

第二节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

  1.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

  2.广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经济交易和往来的全部记录,而不问其是否具有外汇收支,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采用这一广义概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把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活动划分为借方(支出外汇)、贷方(收到外汇)和差额三栏,分别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项对外经济活动的发生额。

  (三)国际收支项目

经常项目(最重要的项目)

贸易收支

服务收支

无偿转让

资本项目

长期资本(1年以上)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政府与银行的长期借款

企业信贷

短期资本(1年或1年以下)

平衡项目

国际储备(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国外借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其他提款权等。

错误与遗漏(理论上收支净差额为0,实际上有误差)

  【例题3·

单选题】国际储备属于国际收支项目中的()。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

  C.贸易项目D.平衡项目

  【例题4·

单选题】我国对某一受灾国进行了无偿援助和捐赠,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这笔款项应计入()。

  A.平衡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货币项目

  『正确答案』B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优势理论):

即使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由于该国与他国生产不同的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出口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国际贸易比较利益。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H—O定理”):

各贸易国应主要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新贸易理论:

把技术进步看成生产要素之一,科研与开发费用、技术人员的人数与出口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理论充实了要素禀赋理论。

  

(二)国际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进出口不加任何干预和限制,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特权和优惠,允许外国商品和劳务自由进出

保护贸易政策

定义: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和劳务的竞争,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

措施:

①关税政策主要是指通过进口关税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②非关税壁垒政策主要是用进口配额、对本国产品实行出口补贴(即出口国政府间接或直接给予出口产品津贴或补贴)、进口特许、技术性壁垒等措施减少进口,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国内市场

  ▲补充:

实际情况: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通行的是所谓“有管理的自由贸易政策”。

WTO的基本原则:

  1.无歧视的贸易,即国民待遇原则;

  2.可预见的、持续扩大的市场准入和透明度原则;

  3.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

  4.鼓励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原则。

  【例题5·

单选题】

(2009年)“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应该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判断依据的是()。

  A.经济周期学说B.贸易保护学说

  C.要素禀赋学说D.生命周期学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要素禀赋学说认为,各贸易国应主要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例题6·

(2010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保护贸易政策措施的有()。

  A.进口关税B.进口奖励

  C.进口配额D.出口补贴

  E.技术性壁垒

  『正确答案』ACDE

  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一)国际收支失衡

  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它的平衡只是形式上的。

实际上,一国国际收支常常出现失衡状况,或是支大于收(逆差),或是收大于支(顺差),存在差额。

  1.两类交易:

自主性交易

指企业、单位和个人由于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收支

1.最明显的区别:

自主性交易系由商业经营、单方面支付和投资的需要所引起,与国际收支其他项目的大小无关;

调节性交易则是因为国际收支其他项目出现差额需要去弥补,才采取的交易。

2.判断是否平衡主要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调节性交易

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调节收支的弥补性交易,如向国外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借用短期资本、进口商取得分期付款的权利以及动用国际储备等

资本项目中短期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项目的变动

  2.差额的类别:

  

(1)贸易差额:

商品进出口差额

  

(2)经常项目差额:

经常项目下贸易、服务和转让收支这三个项目的差额相抵后的净差额,服务和转让收支两个项目一般都表现为顺差。

  (3)国际收支总差额: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合计所得的总差额,它与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相对应。

——同向

  【例题7·

单选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为逆差,资本项目为平衡,则其国际收支状态是()。

  A.无法确定B.逆差

  C.平衡D.顺差

  【例题8·

(2010年)当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顺差时,国际储备会相应()。

  A.减少B.增加

  C.不变D.不确定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阶段,这种国际收支失衡具有过渡性质。

  2.经济结构的制约。

  3.物价和币值的影响:

物价上涨,本国货币币值下跌,其出口商品成本随之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削弱(通货膨胀——逆差)。

  4.汇率变化的影响:

汇率升高,在国内生产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将会提高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则不利于出口。

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刺激进口。

  5.利率变化的影响:

利率降低时,或资本流入会减少,或资本流出会增加。

  6.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三)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1.在贸易方面:

通过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手段,鼓励出口,抑制进口,缩减贸易逆差。

比如以财政减税或出口退税方式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

  2.调整汇率:

逆差时,使本国货币贬值则有利于刺激出口,抑制进口

  3.调整利率: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带动市场利率的上升,可以起到吸引资本流入的作用,缓和国际收支逆差。

  4.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5.实行外汇管理,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

  【例题9·

多选题】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长期性逆差,贬低本币汇率会()。

  A.刺激出口B.刺激进口C.抑制出口

  D.抑制进口E.改善国际收支

  『正确答案』ADE

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了解)

  一、开放经济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总需求Y=C+I+G+(X—M),开放经济中的总供给在原有国内总供给的基础上,加入国外的供给,在只考虑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即加入产品和劳务的进口。

  

(二)总供给水平既定并有充分弹性时,影响经济稳定的因素主要是总需求。

  如果国民收入水平使进口水平大于或者小于出口水平,就会产生对外贸易的逆差或者顺差。

一旦发生对外贸易的逆差或顺差,即不均衡,就要进行调整。

  (三)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首先提出了外向型经济的概念:

指一国或地区是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即面向国际市场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

通过出口创汇、进口原材料和引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对外贸易作为导向性行业。

  具体任务包括:

对企业出口进行直接补贴;

给予出口税收优惠,这不仅包括减免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而且包括减免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关税;

发放出口信贷,协助企业的短期融资;

建立出口风险基金;

利用汇率杠杆,促进企业出口;

组织各种活动,促进贸易往来。

(▲重心放在出口)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

  一般说来,对内均衡是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对外均衡是国际收支均衡,但现实中却未必完全均衡。

  现实中除了

(一)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采取紧缩性政策;

(二)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无需调节;

(三)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采取扩张性政策以外,单纯采用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都无法同时达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一致。

  在宏观经济调节中产生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矛盾,要求宏观凋节的决策者把各种调节政策加以相互搭配,力求找到最优的政策配合办法。

  

(一)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各种政策对内和对外的不同影响。

货币政策的对外影响一般要大于其对内的影响。

比如,货币量增加通过利率下降而产生的对国内总需求的刺激作用,比利率下降对国际资本流出的影响要小。

财政政策对国内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它对国外的影响。

比如,增加政府开支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要大于进口增加的作用。

因此,一般以货币政策对外,而财政政策对内。

  

(二)首先确定政策实施的目标,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例如:

在国内发生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的情况下,主要是解决国内经济衰退问题,因而,政策选择的目标和重点就要放在刺激国内经济上。

  (三)注意用一种政策去抵消另一种政策的负作用。

  【例题10·

(2010年)在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并存的情况下,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政策是()。

  A.扩张性政策  B.紧缩性政策

  C.平衡性政策  D.不调节政策

  『正确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