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营商环境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商环境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开展了6次企业服务日活动,共收集梳理出涉及60多家企业的29个问题。
为亚丹生态家居、长江高压、群发物流等12家企业解决了未批先建的一系列问题;
帮助河南首瑞橡胶公司争取3万立方米气凝胶项目,盘活了产能落后企业;
对万杰智能科技份有限公司、许昌市鼎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襄城县灵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104个项目办理了审批手续,60个项目1日内完成办结,44个项目3-5日内完成办结。
三是积极为企业把脉问诊。
实施各单位负责同志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开展“跟跑”活动,真实感受和把握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破解“中梗阻”现象。
对34家重点企业、3家非公党支部进行了企业生产成本调研,梳理出了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涉企税费成本、制度成本等7个方面的问题,归纳出了7条意见建议,为有针对性的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夯实了基础。
(二)主动服务,提高创新创业环境活力。
搅动死水,引进活水,注入清水,不断加大人才引进、提升服务水平等工作力度,提高了创新创业环境活力。
一是开展高层次引才引智工作。
发布了关于进行2018年度“许昌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身份认定和第三批“许昌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申报的通知,经过资格初审、实地考察等环节,我县有5家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同时,按照襄城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融合互动行动计划的要求,把招才引智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列入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二是加强创新要素培育工作。
拟定了《襄城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倍增计划》(征求意见稿),并筛选出长江高压、金鹏电力、许智电力、河南开碳、奥诗曼等5家企业作为2019我县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对象,初步确定许昌碳素为我县2019年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申报对象。
三是增强企业水电气暖供给效率。
目前,为6户工商业客户(用电设备总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客户)实施了“零成本接入”,共为客户节省办企办电成本近70万元;
为7户工业客户申请了高压客户电网配套项目,预计能为企业客户节约资金920万元;
为“平煤隆基二期”工程争取电网配套资金800万元。
全县范围内实现了所有客户低压无电网配套工程项目“当日受理、次日送电”,低压电网配套工程项目不超过7个工作日的工作目标。
涉及的取水许可办理已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完成,排污许可办理和其他涉及水利方面的许可办理已压缩至14个工作日内完成。
城区及十六个乡镇天然气主管网已贯通。
(三)去繁就简,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
一是提升审批效率。
审批事项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材料共享、一表通过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一口进、一口出”新模式;
全面启动和使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区并联审批,信息共享。
减少立项前置,凡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审批前置要件一律取消。
压缩审批时限,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由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已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二是提升审批服务。
实行备案项目在线申报审核,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结所有备案事项;
实行“容缺后补”,在非主审要件不全的情况下提前受理,以办事人承诺后补方式先行办理;
打造“人民满意示范窗口”,做到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事项加班办、特殊事项跟踪办。
三是规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统筹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等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防控、多元化解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置企业转型、关停搬迁、破产重组等方面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一季度,深入园区开展企业“法律体检”活动1次,共发放普法宣传手册(页)12000多册,出动宣传车辆40多次,展出法治宣传版面16块,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四)创新方法,建设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
一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对企业生产实施峰谷电价,工业用电平均降价0.13元/kwh;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9%,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由2%降低为1%。
对34家重点企业、3家非公党支部企业生产成本调研结果显示,高达74.1%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成本持平,73.3%的企业认为政府性收费项目明显减少。
二是创新土地交易制度。
全面落实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公开工业用地出让条件,客观公正评估出让价格,各类园区内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均可按规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租金,允许各类园区内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按规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对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承诺,如因发展(包括上市)需要,可对签署议项下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资产进行收购。
若出现土地收购价格超出8万元/亩的情况,政府将通过财政奖励方式将差价返还给项目公司。
(五)奖惩并举,打造竞争高效的市场平台。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
针对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指导县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快结,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办案质效,降低涉事企业、人员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
二是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指导县信用办与法院、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将长期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老赖”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名单库,限期他们高消费,敦促他们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同时,将失信企业和失信人员上传到“信用襄城”网站进行公示,让失信者无路可行、无脸见人、无钱可赚。
对诚实守信企业,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信用襄城”网站展示等途径给予表彰。
三是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
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明确了交易场所、服务行为、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拍卖交易、平台建设、档案管理和现场服务等标准,做到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标准。
依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招标文件的制作、代理公司的选择、评分方法的确定到评标专家地域选取等关键环节和重要事项改由业主单位自主决定。
(六)严格执法,塑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指导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走访保护商标专用权的通知》,将开展企业走访保护商标专用权任务具体到各基层所,要求每月至少走访1户商标使用企业。
同时,利用12315投诉举报平台受理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
指导县法院对问题楼盘、僵尸企业、非法集资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且极易引爆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走进企业和工业园区,以交流座谈、征求意见、典型案例讲解、释法明理等方式,教育引导公众学法、用法、尊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指导县检察院、公安局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查处的涉及企业的案件和处理不公的案件,坚决依法提出纠正,并跟踪到位。
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依法受理侵犯企业和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件,坚决纠正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维护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通过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综合服务等,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
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通过“掌上法援APP”,让信息和数据多跑路,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少跑腿。
三是稳妥处置破产案件。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征求意见,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在融资担保链方面出谋画策,解决实际困难。
在徐家汇置业有限公司破产案件中,积极向县政府汇报工作进展,积极与外地法院进行沟通,及时召开债权人会议,帮助企业接盘,确保企业破产处置稳妥解决。
(七)完善机制,形成重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一是制定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制定出台了《襄城县干事环境优化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强化干部教育、树好用人导向、完善考核评价、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关心关爱、落实容错纠错六个方面,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关爱相结合,鼓励创新与容错免责相结合,精神激励与待遇保障相结合,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相结合,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干部大胆创新、敢于担当。
二是推进干部考核方式转变。
从组织、纪检、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抽调64名同志,组成16个考核组,对全县各乡镇和各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进行了全面考核。
考核中除进行常规的民主测评外,针对乡镇科级干部开展“推优推差”;
针对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展综合素质排名测评,深入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现状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组织各单位开展优秀年轻干部推荐,做好年轻干部储备工作,全面激发全县干部队伍活力。
三是打击危害企业发展的“黑恶”势力。
整合《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涉企法律条文、违法案例,编发了《优化发展环境严打违法行为》小册子5300套,张贴《关于集中整治重点项目(企业)周边环境的联合通告》500余张,并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
印刷涉企横幅500余条,涉企墙体广告400余幅,出动宣传车辆350余台次。
对于作恶多端的地痞、村霸、市霸、流氓恶势力和破坏、扰乱企业周边治安环境违法犯罪,依法实施了重点打击、精准打击。
(八)正风肃纪,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定期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深入落实《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党政干部与非公有制企业经济人士交往做到了“五严禁”“五严查”和“五个不”,构建了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按照“不准吃老板,不准与老板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与企业家交往要出于公心、发自内心,为民营企业家办实事”的纪律要求,建立了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动正常交往、真诚交往,贴近服务企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的营商环境得到大幅度优化,但从调研和实地走访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放管服”改革还需加强。
一是政务效能有待提升。
部分职能部门审批事项效率不高,不能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予以办结,企业重复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些单位窗口办事流程图示不够清晰,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执行还不够到位。
有的部门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的事项极为有限。
二是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不顺畅。
企业的利益诉求还缺少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部分涉企政策、补助知晓度不高、程序繁琐、申请困难。
我县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不够规范,收费不尽合理,影响了企业发展。
(二)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融资成本仍然偏高。
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登记部门分散,各项事务收费较高,贷款额度低且办理难。
有的企业为了运转不得已进行民间融资,高利息、高成本导致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二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一些企业存在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情况,致使金融机构不愿、不敢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此外,县域内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经营,横向之间沟通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不浓。
《襄城县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方案》已于2月12日起施行,但个别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单位还存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不愿积极主动开展涉企工作的畏难思想。
在组织的政协代表、企业代表座谈中,大家对个别职能部门的服务存在不满情绪。
三、工作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建议全县上下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完善“首问负责”制和“一次办成”机制,对审批事项再清理、再精简,实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确保凡是外地能办的,襄县也能办,而且要办得更好。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打造温暖细致的服务环境。
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规范服务,以企业服务日为抓手,推进河南省网上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实现企业不出门即可完成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
三是加大诚信力度,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
坚持“重商、重企、重才、重信”的工作理念,让全体同志认识到无商不富,企业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大力引进人才,吸纳高校毕业生在襄县创新创业,要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带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作出符合法规的承诺和政策必须及时兑现。
四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造活水常注的生产环境。
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48号)和近期中央各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税务部门要落实好企业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责任,特别是抓好国家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让每家企业办理税费优惠手续更加便捷。
加强对优惠政策和措施的解读,落实涉企收费清理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