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泽州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泽州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泽州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理学各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谈论心性问题,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
明代中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王阳明序《象山先生全集》日:
“圣人之学,心学也。
”阳明心学的经典表述,即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李二曲说:
“至先生始拈‘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
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
”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欲的心,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符合天理者善.不符合天理者恶;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
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发动良知是为了发现良心。
确立本体;
发现良心,是为了发挥良能;
发挥良能,是为了重建世界。
至此心学开始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的地方,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
由此可见,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是儒学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
心学一直延续到后世,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选自彭彦华《儒家心学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它以自我实现为目的,以“内圣外王”为价值取向,强调自我的主体地位。
B.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以“仁学”“礼学”为核心,虽然涉及与心性相关的问题,但是没有谈到“心的作用”。
C.《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学术上不仅呈现了思孟学派的传承谱系,还完成了儒家心性论的体系建构。
D.“良知”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心的本体,又是知的本体,应该把“良知”作为行动的标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大量引用《孟子·
告子上》中的言论,有力地证明了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并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B.程颐开启了北宋心性之学的研究,陆九渊则在心性之学的研究上另辟蹊径,文中通过两者的对比,证明陆九渊的贡献更大。
C.文中以“无事袖手谈心性”的现象,表明宋代理学界对心性之学的讨论十分普遍,证明研究心性之学已成为当时理学界的风尚。
D.王阳明首创了“心学”和“致良知”的说法,并让心学有了清晰独立的学术脉络,这些事实证明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学发轫于春秋战国,大兴于宋代,大成于明代,经过历代先贤的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清初李二曲对陆九渊和王阳明均赞许有加,并对他们的学术有独到的评价,可见李二曲也是一位心学理论造诣很高的学者。
C.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心的本体没有善恶,当意念产生时才会出现善恶,所以,如果不把意念强加在事物上就能为善去恶。
D.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这就表明了明代社会的发展使当时人们对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
二、古诗文阅读(共3题;
共29分)
2.(13分)(2016高一下·
株洲月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
“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
兄惊曰:
“是必大吾门。
”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
“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或谓曰:
“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
“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
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
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
②常罩,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其蠹民巳甚
蠹:
损害
B.止民之疾痛而已
止:
解除
C.而羌夷之患未弭
弭:
顺从
D.夫可则因
因:
沿袭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
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
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
面对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②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3.(8分)(2017高一下·
覃塘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山居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松醪:
是松膏酿制的酒。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上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下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E.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
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
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4.(8分)(2016高三上·
南通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
卫风·
氓》)
②适莽苍者,________,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
(荀子《劝学》)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⑤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⑥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⑦人间如梦,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
共20分)
5.(20分)(2016·
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菊
花
[美]约翰•斯坦贝克
①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
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
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
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
②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
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
她三十五岁,脸庞瘦俏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
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
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
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又接着干自己的活。
③“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
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
④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
“对,今年长势会很好。
”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
⑤“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
⑥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
“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
⑦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
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
“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
⑧“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
⑨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
“这是些什么花?
菊花吗?
公路那边的一个太太要我替她讨些良种菊花……”
⑩爱丽莎听到这句话,十分兴奋,她立刻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带,直接用手指挖出一些沙土,捧进花盆里,然后捏起她刚才掘起的菊苗。
强有力的手指把菊苗栽进沙土里,用指关节把菊苗周围的松土捣实。
她朝他递过花盆,轻轻地放到他的怀里。
又来到后院破罐头堆里扒出两只变了形的平底铝锅,交给他。
⑪锅很快修好了。
爱丽莎从屋里拿来五角硬币放在他手心上。
“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我也会磨剪刀、敲平锅底,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
”她高声说。
⑫爱丽莎站在铁丝网前注视着缓缓离去驶向城里的篷车,她的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
“再见——再见!
”接着她低语道,“那边真亮,那儿有发光的东西!
”低语声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甩了甩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朝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听见。
⑬回到屋里,爱丽莎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上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在家里等亨利带她去城里看电影、下馆子。
亨利回来后,匆匆拾掇,抬头看到爱丽莎后,一下子站住,盯着她看,“嘿嘿,爱丽莎,你真漂亮!
”爱丽莎自豪地说:
“我的确身强力壮,以前我从没发现自己这么身强力壮!
⑭那辆双人敞篷小汽车颠簸在沿河边,奔向城里。
不一会,爱丽莎看见路前方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
他只带走了花盆,扔掉了她精心挑选的菊苗。
⑮汽车转了一个弯,她看见篷车就在前面了。
为了使汽车走过时不看见那篷车和牲口,她把整个身子扭过去,转向她的丈夫。
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正像老妇人那样——虚弱地哀哀哭泣。
⑯刹那间,汽车驶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
她没有回头。
(选自《人与鼠》,上海译文出版社,张澍智译,有删改)
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爱丽莎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
试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菊花”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
共10分)
6.(10分)(2017高二上·
遂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
学术界的朋友都知道,周先生治学范围广阔,涉及先秦诸子、楚辞、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近现代学术史等,涉及辞书编纂和古籍整理,涉及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和古代诗歌史以及笔记小说史,在《韩非子》、《文选》学、《文心雕龙》学、唐诗学及文献学等领域,都卓然成家。
实在要概括,也许用“传统文史之学”来指称周先生的治学范围比较合适一些。
所谓“传统文史之学”,按周先生的理解,并不专指文学和历史两门学科,而是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如哲学、宗教、思想等等,内容广泛,而且彼此不可分割。
周先生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的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假思索地将周先生与魏晋风度联系起来。
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建树甚多,在他较早的那本论文集《文史探微》中,就有好几篇论文堪称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经典名篇,比如《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阮籍〈咏怀〉诗其二十新解》、《梁代文论三派述要》、《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等,皆独辟蹊径,思新论闳,启示学界良多。
细思起来,这都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周先生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文章简洁明快,清峻通脱,处处透着魏晋风度。
1950年,周先生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
在他早年所接触的老辈学者中,还颇有一些存魏晋风度之流风馀韵者,周先生深受濡染。
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政治出身不好的他始终面临着危险,处境与魏晋文士颇为相似。
与此同时,由于学有专长,做事认真负责,他又常作为使用对象,被分配承担重要的具体任务。
他总是随遇而安,干一行爱一行,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写作。
《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都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日子里撰写的。
新时期以后,学术环境大有改善,周先生焕发精神,开始快乐地工作着。
学术任务和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周先生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直到耄耋之年,犹然笔耕不辍。
“以不变应万变”、“无为而无不为”,是周先生爱说的两句话。
记得1980年代中期,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也冲击着本该宁静的大学校园,“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句俗语便是对当时脑体收入严重倒挂的社会现象的生动描述。
刚开始读博士的我,心里也不免有烦躁。
有一天,在南园橱窗里,见到研究生院正在展出“名家寄语”,有周先生题写的六个字:
“以不变应万变”,当下真如醍醐灌顶,感觉周身顿时清凉了起来。
后来,我又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周先生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更加深了理解:
“如果你热爱专业,深信自己在这领域中可以作出应有的贡献,那就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应该抓住目前的青春时期,努力攀登,而不要左顾右盼。
”如今,时过境迁,学界的浮躁早已花样翻新,但对天下有志向学的年青人来说,周先生的这句寄语仍是针对性很强的智慧箴言。
2000年9月,《周勋初文集》七卷本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周先生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亦有深意存焉。
“无为”二字,可以用他另一句话来解释:
“顺其自然地登攀”,“若用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来说,这或许也可以说是道家的处世态度和儒家的进取精神相结合吧。
”在我看来,“以不变应万变”和“无为而无不为”,两句正好可以凑成一对,互文见义,阐释了周先生魏晋风度的具体内涵。
平日侍坐,听周先生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是一大乐事。
众所周知,陈寅恪和陈垣是近代史学两大家,成就巨大,而学术风格各不相同,周先生曾把二陈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大似魏晋人之清言。
有一次周先生在外地出差,出租车司机见老先生银发纹丝不乱,身躯伟岸,腰板挺直,猜想他是一位将军。
周先生笑笑,不置可否。
我想,如果把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比作攻坚战,那么,称周先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
今天,这位已经82岁的白发将军依然活跃在战场上,精神矍铄,像一棵挺拔的不老松。
相关链接:
①周勋初的学术研究涵盖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
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不少学者被迫参加了“法家著作”的注释评论工作,出版了不少书籍。
但事过境迁,未见有多少书成为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周勋初参加了由南京大学承担的编写《韩非子》的新注的任务,他把那个儿戏式的政治任务变成了严肃的学术活动,不但趁机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也广泛的涉猎了一番,并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写出了《韩非子札记》一书。
(1)下列不属于周勋初“以不变应万变”或“无为而无不为”表现的一项是()
A.周勋初静心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在根本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时期深入研究,撰写了《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高适年谱》等书。
B.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出版时,周勋初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无为”二字用它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顺其自然的登攀”。
C.周勋初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他曾把陈寅格和陈垣这两位近代史学大家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
D.周勋初文革时期参加编写《韩非子》新注的任务,不但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广泛涉猎了,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最终写出了《韩非子札记》。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文史不分”是中国的学术传统,周勋初先生遵循前人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的做法,在学术研究中自觉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各门类融合起来进行研究。
B.周勋初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他本身做得非常出色。
C.周勋初学术任务与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他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作者在对周先生的赞美、崇敬中,含蓄的批判不体恤周先生的官僚作风。
D.《文史探微》《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文革时期撰写的,体现出周勋初先生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也是天道酬勤的生动诠释。
E.周勋初先生在研究生院的南园橱窗里题写“以不变应万变”,意在寄语青年学生不要受学界的浮躁风气、社会上的拜金潮流的影响,惜时勤学,静心登攀。
(3)作者深情礼赞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其“魏晋风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4题;
共9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塑化剂含量竟然超标高达260%,实在骇人听闻。
B.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C.元旦期间,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购物热情,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商场内甚至出现了人们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
D.当人们以为“末日之战”势必难解难分之际,贺岁档影片一回合就分出了高下。
首映当日,《十二生肖》虏获4350万,成为唯一堪与《泰囧》分庭抗礼的影片。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观众看重的是春晚体现的一种仪式感,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
D.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
9.(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朴学又称考据学。
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
,
;
,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①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④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⑤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②④⑥⑤①③
B.②④⑥⑤③①
C.⑤①③④②⑥
D.⑤③①④②⑥
10.(3分)(2016·
青羊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如果说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①________。
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
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
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五种东西。
②________,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
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