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132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配偶)。

参差荇菜(荇xì

ng菜:

一种可食用的水草类植物),左右流(流,求取)之。

窈窕淑女,寤寐(寤寐wù

i:

醒时与睡时)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服,思念)。

悠(悠,忧思的样子)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琴瑟,弹琴鼓瑟,名词作动词)友(友,亲近)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芼mà

o,择取,挑选)之。

窈窕淑女,钟鼓(钟鼓,敲钟击鼓,奏响钟鼓,名词作动词)乐(乐,取悦,使…快乐,使动用法)之。

《蒹葭》

蒹葭(蒹葭jiānjiā芦荻dí

,芦苇)苍苍(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伊人,那人),在水一方。

溯洄(溯洄,逆流而上)从(从,追寻)之,道阻(阻,艰险)且长。

溯游(溯流,顺流而下)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萋萋,茂盛的样子),白露未晞(晞xī,干,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湄mé

i,岸边,水和草交接之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坻c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蒹葭采采(采采,茂盛的样子),白露未已(已,止,这里指露水蒸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涘sì

,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右,迂曲,曲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重点解析

1.诗出风雅颂,法归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中诗的种类,而赋、比、兴则是《诗经》中经典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平铺直叙,写景记事,有什么写什么,把思想感情或事物直接叙述出来。

赋铺陈开来,还可以构成排比,更能酣畅淋漓、充实细腻地展开描述。

如《国风·

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gēng]。

女执懿[yì

]筐,遵彼微行,爰[yuá

n]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fá

n]祁[qí

]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关雎》是一篇严谨、简洁、生动的文艺说明文。

比和兴则是《诗经》中更常见的写作手法。

比是比喻或类比,兴是由其他事物联想到作者要说的事物。

如《关雎》的开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河中沙洲是关关和鸣的鸟儿,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琴瑟和谐的佳偶,这是“兴”,而二者之间也自然地构成比喻或类比,所以同时也运用了“比”的手法。

《关雎》是兼用了比兴手法,而《蒹葭》则单用“兴”的手法。

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不仅点明了清秋霜晨的季节时间,更以景物营造出凄清唯美的意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自然地引出下文求之而不得的反复咏唱。

比兴手法,其实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是接触过的。

如《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就既是以羊羔羔起兴引出“我”,又是以羊羔羔和妈妈比喻“我”与延安。

这就是比兴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

2.复沓

《诗经》中的作品是可吟咏更可配乐演唱的,相当于歌词。

在结构上常有重复。

这种重复不同于反复修辞。

反复是同一个句子的连续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

而《诗经》中诗句的重复常不是连续的,而是间隔出现的,甚至诗句中还会变到少量字词。

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的诗中间隔几句出现,且变动了字词,并非完全相同的内容重复使用,这就是复沓手法。

当然,完全相同的内容在诗文中间隔出现,也构成复沓,如《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和“窈窕淑女”。

复沓不仅可赋予作品协畅和美的韵律,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更可以借助少量字眼的变化,构成层层推进的内容层次,递进式地强化情思,深化诗歌意境。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

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

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6分)

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

_______

②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淑:

_______善良美好

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服:

④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

⑤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萋萋:

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宛:

2.根据提示,用文中原句填空。

(1)《诗经·

关雎》起兴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诗经·

关雎》中统领全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

关雎》中最能体现诗人心中的渴慕之情,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诗经·

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形象而集中体现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5)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诗经·

蒹葭》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

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有三个完整诗句,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7)《诗经·

蒹葭》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8)《诗经·

蒹葭》中直接体现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诗经·

蒹葭》开篇用清寒的秋景映射人物淡淡的凄婉迷惘之情的诗句是:

3.下面关于《诗经》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被简称为“诗三百”“三百篇”等。

B.《诗经》中作品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出自十五个不同地域的民歌,即所谓的“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C.赋、比、兴是《诗经》中经典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尤其常见。

D.《诗经》中“十五国风”反映最广泛的社会生活,“雅”中的作品宗教色彩最浓,而“颂”用于宗庙祭典,所以政治性最突出。

4.下面关于《诗经·

关雎》的说法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关雎》出自《诗经·

国风·

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

B.《诗经·

关雎》是一首情歌,其中体现的爱情观是真率坦诚、炽烈勇敢、毫不顾忌世俗眼光的,这也反映了先秦时未受封建思想压抑的年青人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敢精神。

C.《诗经·

关雎》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配合重章复沓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与美感。

D.《诗经·

关雎》巧妙地采用了比兴手法。

首章以雎鸟和鸣,相依相伴,比喻理想中的佳偶,兴起君子淑女的联想。

下文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渴慕与追求。

5.下面关于《诗经·

蒹葭》的说法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蒹葭》出自《诗经·

秦风》,就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的,表达追求所爱而不得的惆怅与苦闷。

蒹葭》中“白露为霜”表明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苇叶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而后“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展现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进而在阳光照射下蒸发的过程,表明了时间的延续,暗示了心中渴慕与愁思的递进加深。

蒹葭》中的景物和环境描写,反复渲染出一种渺远、朦胧、清幽的境界,可以当作一首唯美的象征诗来读——诗中的“伊人”未必就是心爱的异性。

蒹葭》中主人公经历了许多波折,一直苦苦追寻着“伊人”。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而难即的,而追寻“伊人”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6.下面关于《<

二首》的说法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

B.《关雎》和《蒹葭》都运用了“兴”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寓意。

C.《关雎》和《蒹葭》都是四言一句,押韵灵活,富于变化;

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结合重章叠句的复沓手法,富于谐畅动人的声韵之美。

D.《关雎》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蒹葭》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7..拓展阅读。

(9分)

《诗经·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注释:

琼琚(jū):

美玉名。

下文“琼玖”“琼瑶”皆指美玉。

匪:

同“非”,不是。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词语的意思。

(3分)

投我(以)木瓜以:

___________

报(之)以琼瑶之: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报:

(2)翻译下面句子为现代文。

(3)《诗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赋、比、兴,最常见的语言结构技巧是重章叠句(复沓)。

请从写作手法、语言结构中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其中本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窈窕:

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

善良美好;

思服:

思念;

悠:

忧思,忧愁;

萋萋:

茂盛的样子;

宛:

好像。

2.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任写连续的两句即可。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7)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8)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D。

“风”社会性最广泛,“雅”政治色彩最浓,“颂”是用来歌祖先神灵的,宗教意味最突出。

4.B.《诗经·

关雎》中主人公对爱的追求是坦率朴素、健康明朗,而又理智谨慎、克制自持的,除了“寤寐求之”“辗转反侧”这样的个人行为,对心上人的追求和取悦是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方式进行的。

可见其中歌唱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君子”爱情观。

5.A。

此项对诗歌主题的解释太过狭窄,参见C、D两项可以理解得更加全面。

6.C。

《关雎》都是四言一句,《蒹葭》则以四言为主,兼有五言(“宛在水中央”等句)。

7.

(1)以:

把,拿;

之:

代词,你的礼物;

报:

回报,答谢。

(2)(你)把木瓜投赠给我,我拿琼琚答谢你。

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3)示例:

诗中三节语句重叠复沓,基本重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也在重复之中强化了作者对对方情意的珍视,突出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这一主题,形成一种委婉深长、诚挚动人的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