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110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市2017-2018上期末语文质检试卷.doc

泉州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2),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3)夜来城外一尺雪,。

,市南门外泥中歇。

(白居易《卖炭翁》)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曾》)(5),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7)年少万兜鍪,。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9)晏殊《浣溪沙》“,”一句蕴含着哲理美好事物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次重现。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清照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C.范进参加的“乡试”是我国古代一种以选拔官吏为目的的科举考试。

D.英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悲惨世界》与《战争与和平》。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日前,中国自主建造设计的挖泥船“天鲲号”顺利下水。

“天鲲号”是亚洲最先进在世界范围内也属领先水平的自航绞吸挖泥船。

它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①(A.yaoB.yue),而且完全实现了自主设计研制。

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无论是内河航道清②(A.淤B.污),还是海港建设等,都需要世界一流的甲(A.疏通B.疏浚)装备。

因此,“天鲲号”」乙_(A.油然而生B.应运而生)和投入应用是中国海工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这表明中国加快了建设海洋强国。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②处选择符合文意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①处②处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甲处乙处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

(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对上述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篇点题,交代亻作诗缘由,“单”字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B.颔联“征蓬”和“归雁”是边塞诗中寄寓作者情感的常见景物。

C.颈联以传神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大漠”“长河”奇特壮丽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热爱。

5.这首诗叙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

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

苟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

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大无小卓然皆称其职……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

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鬼蜮:

比喻阴险的人。

②走:

赶跑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执策而临之策:

_____________

(3)君子所不道道:

_______________(4)实后世之所难及及:

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大无小卓然/皆称其职

B.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大无小卓然/皆称其职

C.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大无小/卓然皆称其职

D.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大无小/卓然皆称其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分)

(2)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3分)

9.结合两文内容,简要概括“食马者”怎样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使”?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速度里的中国胡美英

①在美国读博士后的外甥突然发微信说要来看我,激动之余,有一种想象梦一般地萦绕在心头:

不知外甥会怎样从大洋彼岸,远涉重洋,一步步走近我这戈壁关塞、大漠水乡。

②见到姐姐和外甥,除了惊喜,心里还有些许说不出的滋味,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过年回家时的情景:

那时我从嘉峪关出发,在兰州火车站排大半天的队才买上去武汉的站票,雪落在脸上,冻成了冰疙瘩,等到一路挤着站着摇晃到武汉,再转公共汽车过黄州回到老家罗田,已是四五天后的事情。

在风雪中扑进家门,坐在火塘边和母亲拉着家常,脚却肿得不能走路了,觉得眼前有母亲的家啊,就像远到了世界的尽头。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奔波,慢慢地回家就成了心中的隐痛,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踏上回家的路,因为一触碰这根扯心的神经,就会带来锥心的痛

③外甥五年前回了一趟国,问这次回来有什么不同,外甥调皮地说,不可想象,一路高铁畅通,还以为这边要坐毛驴或者骆驼呢!

④午夜,霓虹闪烁,和姐姐、外甥坐在敦煌的夜市上,一边喝着小米粥、吃着驴肉黄面,一边听“飞天女”弹奏的琵琶曲,行走的脚步染上了氤氲的气色。

⑤如今,出门来回的飞机火车票、景点的门票、住宿旅馆的房间号都能在网上预订,如果觉得时间不合适,还可以随时改签。

看外甥根据转乘的时间,不停地在手机上改签着机票,有一种看姐姐在菜场随意地挑选青菜一般的自由。

菜市场里,买菜的市民用微信红包付卖菜农民的莱钱;在超市买完生活用品,在餐馆吃完饭,在服装店买好衣服然后打的回家,一律用手机付账走人。

大漠深处人们出行的随意,与各国旅人走过长城旁的脚步,农人牵着牛儿在晨雾里走向田园的劳作合拍。

⑥空中、陆地的交通交汇,顺着这条贯通东西的交通长廊,作家们来了,艺术家们来了,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芬兰、法国、阿塞拜疆的外国乐队也来了。

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游人,踏着各具风情的乐器碰撞岀的旋律,顺着长城朝祁连的方向走,蓬蓬草的碎叶花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水一样地漫过戈壁,人们心尖的温暖也在阳光中漫散开来,随风荡漾。

⑦夕阳中,大凉山深处的瑶族老猎人、苍山洱海脚下劳作的苗族姑娘,沿看兰渝铁路也脚踏实地地站在了雄关之上,阳光中完成与祁连山隔世般的长望……一辆接一辆的载重卡车连成跳动的弧线,向着伊斯坦布尔的方向飞驰。

燃烧的晚霞深处,那座丝绸之路西端的城市,在奔走的行人心中烙下圣洁一样的光芒。

⑧曾经在上海世博园里游走流连,走到脚趾磨起血泡,只为看上海人那种悠闲的文化游园状态,看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跟着爵士乐队踏出有模有样的脚步,当时就想啊,西北人什么时候能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这样休闲地踱着步看演唱会呢!

这些年来的西部人不仅能这样在自己的家门前一场接一场地听音乐会,而且是脚踏几千年前丝路驼马穿越过的土地,头顶祁连山顶的那轮明月啊,比海上升起的那轮明月更圆。

因为,它的南边是海疆无限的南国肥沃的田畴,它的北边是望不断视野的西域无际的苍茫。

在长城边扯起一根开着碎花的野草,都能望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代的国色天香。

⑨暮色中,送姐姐一行去机场,驱车驶上一条绿色的树林长廊,外甥说:

“这是超世界速度啊,我转遍美国有名的城市和集镇,从西到东,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树木长成的绿色隧道,应该列入环境保护工程,不能有任何的人为侵扰!

⑩社会发展的目的在于让人民安居、生活美好,民生和民俗像炊烟一样自然飘浮、山泉一样清澈漫流。

中国速度最终带来的就是人民生活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人生处处桑梓地,他乡故乡一线牵”……这,便是中国速度的最高境界吧!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充分调动想象,让自己的思绪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小切换,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B.文章详细描写喝“小米粥”、吃“驴肉黄面”、听“琵琶曲”等,表现人们的富足和安逸。

C.作者眼中的敦煌,既是空中、陆地的交通交汇,也能在奔走的人们心中烙下圣洁一样的光芒。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炉,体现作者娴熟的写作技法。

1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1)“外甥调皮地说,不可想象,一路高铁畅通,还以为这边要坐毛驴或者骆驼呢!

”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3分)

(2)“蓬蓬草的碎叶花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水一样地漫过戈壁,人们心尖的温暖也在阳光中漫散开来,随风荡漾”一句中,两个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

请分别简要分析。

(4分)

12.第②、⑧两段插叙的回忆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速度里的中国”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13.“外甥”这个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4.请结合文中“丝绸之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内容,简要概述“中国速度的最高境界”的内涵。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红色经典在世界的传播

①红色经典,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涌现出的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土地革命等时代巨变的文学作品,诸如《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等。

这些作品中无不贯穿着一种昂扬的精神力量,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时代浪潮中超越个体局限实践革命理想的精神历程。

②这些红色经典,自出版以来便拥有了海内外广泛的读者群,特别是获得了海外学界、舆论传播界的高度关注,历久弥新。

③这些红色经典最初走向海外,外文出版社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外文出版社几乎与中文版同步,先后将这些红色经典逐一翻译成为各种外文版在海外发行。

如1953年出版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英文版,对外首发2万册),1954年出版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英文版,对外首发1.5万册)等等。

一些红色经典,如《林海雪原》(英文版)出版后,很快就有俄语版、阿拉伯语版、挪威语版、日语版、越南语版、希腊语版等十多个外语版本相继面市。

其中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日语版本就有两个。

④随着这些红色经典外文版在海外的广泛传播,欧美主流学术界、媒体界对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学作品给予了高度关注。

如英国伦敦大学的《中国季刊》,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当代世界文学》。

欧美一批知名学者、专家纷纷发表相关研究文章或者书评,如最有影响力《中国季刊》,1963年专门集中刊发了三篇美国学者的研究文章,分别由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中国台湾学者夏济安、德国汉学家卫德明、美国学者白芝等撰写,专研究《青春之歌》。

不论从哪个角度,他们都共同认定《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了英雄主义激情的作品,“激情”是这部作品的核心。

⑤这些红色经典能够在海外获得广泛传播,主要原因在于用大量的历史细节,真实、鲜活体现了时代精神风貌,因此获得了海外具有舆论领袖地位的文学批评期刊以及相关舆论精英的高度关注,其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并逐渐影响到普通读者。

⑥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的红色经典,彰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