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020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1)灵活性;

(2)可靠性;

(3)兼容性;

(4)利用率。

B:

(1)更大的内存;

(2)更快的CPU;

(3)更快的外部设备;

(4)更先进的终端。

5.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

田),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C)。

A,B:

(1)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2)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3)方便用户;

(4)提高系统的运行

速度。

(1)方便用户;

(2)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3)便于微机联网:

(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

在设计批处理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

虑的是(B);

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

(1)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4)实时性和可靠性。

7.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系统总是优先选择(A)多个作业投入运行;

了提高吞吐量,系统总是想方设法缩短用户作业的(B)。

A:

(1)适应于内存容量的;

(2)计算量大的;

(3)UO量大的:

(4)计算型和UO型均衡的。

(1)周转时间;

(2)运行时间;

(3)提交时间;

(4)阻塞时间。

8.从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对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控制信息。

(2)对于分时系统,不一定全部提供人机交互功能;

(3)从响应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的要求相似。

(4)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

(5)从交互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相似。

9.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A)确定的,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则是由(B)确定的。

(1)时间片大小;

(2)用户数目:

(3)计算机运行速度;

(4)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

时间:

(5)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

(6)实时调度。

10.在分时系统中,为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A);

当用户

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s,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B)。

(1)计算机具有足够高的运行速度:

(2)内存容量应足够大;

(3)系统能及时地接收

多个用户的输入;

(4)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所有用户程序都得到运行;

(5)能快速进行内

外存对换。

(1)10ms;

(2)20ms;

(3)50ms:

(4)100ms;

(5)200ms。

11.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都具有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访问(A):

分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请求系统提供(B)。

(1)文字编辑程序;

(2)专用服务程序;

(3)专用硬件;

(4)数据处理程序。

(1)数据处理服务:

(2)资源共享服务;

(3)数据通信服务:

(4)多方面的服务;

(5)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服务。

12.在下列系统中,(A)是实时信息系统,(B)是实时控制系统。

(1)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2)民航售票系统:

(3)办公自动化系统;

(4)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火箭飞行控制系统。

13.从下面关于并发性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2)并发性是指若于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

(3)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4)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发生。

14.从下述关于模块化程序的叙述中,选出五条正确的叙述。

(1)使程序设计更为方便,但比较难维护。

(2)便于由多人分工编制大型程序。

(3)便于软件功能扩充。

(4)在内存能够容纳的前提下,应使模块尽可能大,以减少模块的个数。

(5)模块之间的接口叫数据文件。

(6)只要模块接口不变,各模块内部实现细节的修改,不会影响别的模块。

(7)使程序易于理解,也利于排错。

(8)模块间的单向调用关系,形成了模块的层次式结构。

(9)模块愈小,模块化的优点愈明显。

一般来说,一个模块的大小在10行以下。

(10)一个模块实际上是一个进程。

15.采用(A)结构时,将OS分成用于实现OS最基本功能的内核和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

器两个部分。

通常,下列模块中必须包含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的是田)模块。

(1)整体式;

(2)模块化:

(3)层次式;

(4)微内核。

(1)内存分配;

(2)中断处理:

(3)文件处理:

(4)命令处理。

16.在3.X版本以前的MS—DOS是(A)操作系统,Windows95是(B)操作系统,Windows

XP是(C)操作系统,它们都是由(D)开发的。

(1)单用户单任务:

(2)单用户多任务;

(3)多用户单任务;

(4)多用户多任务。

D:

(1)IBM公司:

(2)Microsoft公司:

(3)Microsoft和IBM联合:

(4)Bell实验室。

17.OS/2操作系统最初是由(A)开发的,它属于(B)类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最初是由(C)推出的,它属于(D)类操作系统。

A,C:

(1)IBM公司;

(2)Microsoft公司;

(3)Microsoft和IBM联合;

B,D:

(1)单用户单任务;

(3)多处理机;

第二章

进程管理

1.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是由(A)、(B)、(C)三部分组成的,其中(C)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当几个进程共享(A)时,(A)应当是可重入代码。

A,B,C:

(1)JCB:

(2)PCB;

(3)DCB:

(4)FCB;

(5)程序段:

(6)数据段;

(7)I/O缓冲区。

2.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A)、(B)、(C)。

由(A)到(B)是由进程调度所引起的;

由(B)到(C)是正在执行的进程发生了某事件,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而引起的。

A,B,C:

(1)挂起;

(2)阻塞;

(3)就绪:

(4)执行;

(5)完成。

3.下列进程状态转换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状态转换是(A);

一般不会发生的状态转换是(B)。

A,B:

(1)就绪一执行;

(2)执行一’就绪;

(3)就绪一阻塞;

(4)阻塞一就绪;

(5)阻塞一执行:

(6)执行一阻塞。

4.在一个单处理机系统中,存在5个进程,则最多有(A)个进程处于就绪队列,(B)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1)5:

(2)4;

(3)3;

(4)2:

(5)1;

(6)0。

5.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其时间片用完被暂停执行,此时进程应从执行状态变为(A)状态;

处于静止阻塞状态的进程,在进程等待的事件出现后,应变为(B)状态;

若进程正处于执行状态时,因终端的请求而暂停下来以便研究其运行情况,这时进程应转变为(C)状态;

若进程已处于阻塞状态,则此时应转变为(D)状态。

A,B,C,D:

(1)静止阻塞;

(2)活动阻塞;

(3)静止就绪;

(4)活动就绪;

(5)执行。

6.为使进程由活动就绪转变为静止就绪,应利用(A)原语:

为使进程由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应利用(B)原语;

为使进程由静止就绪变为活动就绪,应利用(C)原语:

为使进程

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应利用(D)原语。

(1)create;

(2)suspend:

(3)active;

(4)block;

(5)wakeup。

7.在将CPU的执行状态分为用户态和核心态的系统中,应该在核心态下执行的指令依次为(A)、(B)和(C)。

而从用户状态转换到系统状态是通过(D)实现的。

(1)屏蔽所有中断;

(2)读时钟;

(3)设置时钟的值;

(4)存取内存中某地址单元:

的值;

(5)停机。

D:

(1)执行进程直接修改程序状态字;

(2)中断屏蔽:

(3)中断;

(4)进程调度。

8.在分时系统中,导致进程创建的典型事件是(A);

在批处理系统中,导致进程创建的典型事件是(B);

由系统专门为运行中的应用进程创建新进程的事件是(C)。

在创建进程时,(D)不是创建所必需的步骤。

(1)用户注册;

(2)用户登录;

(3)用户记账;

(4)用户通信。

(1)作业录入;

(2)作业调度;

(3)进程调度;

(4)中级调度。

C:

(1)分配资源;

(2)进行通信;

(3)共享资源:

(4)提供服务。

D:

(1)为进程建立PCB;

(2)为进程分配内存等资源:

(3)为进程分配CPU:

(4)将进程插入就绪队列。

9.从下面对临界区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

(1)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那段代码。

(2)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那段代码。

(3)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通信的那段代码。

(4)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访问共享资源的那段代码。

(5)临界区是指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6)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进程A处于对应的临界区内时,仍有可能被进程B中断。

(7)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进程A处于对应的临界区内时,便不能被进程B中断。

10.(A)是一种只能由wait和signal操作所改变的整型变量,(A)可用于实现进程的(B)和(C),(B)是排它性访问临界资源。

(1)控制变量;

(2)锁;

(3)整型信号量;

(4)记录型信号量。

B,C:

(1)同步;

(2)通信:

(3)调度;

(4)互斥。

11.对于记录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wait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A),当其值为(B)时,进程应阻塞。

在执行signal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C),当其值为(D)时,应唤醒阻塞队列中的进程。

A,C:

(1)不变:

(2)加1:

(3)减1:

(4)加指定数值;

(5)减指定数值。

B,D:

(1)大于0:

(2)小于0;

(3)大于等于0;

(4)小于等于0。

12.用信号量S实现对系统中4台打印机的互斥使用,S.value的初值应设置为(厶),若S.value的当前值为—1,则表示S.L队列中有(B)个等待进程。

(1)1;

(2)0;

(3)—1;

(4)4;

(5)—4。

(1)0;

(2)1:

(3)2;

(4)3;

(5)4:

(6)5;

(7)6。

13.在生产者一消费者问题中,应设置互斥信号量mutex、资源信号量full和empty。

它们的初值应分别是(A)、(B)和(C)。

(1)0;

(2)1;

(3)—1:

(4)-n;

(5)+no,

14.对生产者一消费者问题的算法描述如下,请选择正确的答案编号填入方框中;

producer:

beginconsumer:

begin

repeatrepeat

(A);

(E);

(B);

(B):

buffer(in):

=m;

m:

=buffer(out):

in:

=(in+1)modn;

out:

=(out+1)modn;

(C):

(C);

(D);

(P);

untilfalse;

endend

A,B,C,D,E,F:

(1)wait(mutex);

(2)signal(mutex);

(3)wait(empry);

(4)signal(full):

(5)wait(full):

(6)signal(empty)‘

15.在直接通信方式中,系统通常提供的两条通信原语如下,请选择适当的参数填入。

send((A),(B));

receive((C),(B)):

(1)sender;

(2)receiver;

(3)text;

(4)message;

(5)mailbox‘

16.使用mail命令的信箱通信属于(A),因为信息是被发送到接收方的(B)中;

使用write命令,实现的是(C)通信,因为信息是被送到收方的(D):

使用共享文件进行通信的方式属于(E)通信。

A,C,E:

(1)共享存储器;

(2)实时通信;

(3)消息缓冲通信;

(4)非实时通信;

(5)管道通信。

B,D:

(1)消息缓冲队列;

(2)内存;

(3)信箱;

(4)消息缓冲区;

(5)屏幕;

(6)共享存储区。

17.试选择正确答案,以便能正确地描述图2.10所示的前趋关系。

Vara,b,c:

semaphore:

=0,0,0;

begin

parbegin

beginSl;

(A);

end

beginS2;

(B);

beginwait(a):

wait(b):

S3;

(C);

begin(D);

S4;

parend

end

(1)signal(a);

(2)signal(b);

(3)wait(c);

(4)signal(c)o

18.有两个程序:

A程序按顺序使用CPUlos、设备甲5s、CPU5s、设备乙10s、CPU10s;

B程序按顺序使用设备甲10s、CPUlos、设备乙5s、CPU5s、设备乙10s。

在顺序环境卞,执行上述程序,CPU的利用率约为(A),若允许它们采用非抢占方式并发执行,并不考虑切换等开销,则CPU的利用率约为(B)。

(1)30%;

(2)40%;

(3)50%;

(4)60%;

(5)70%;

(6)80%:

(7)90%。

19.从下面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1)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进程,不同进程所执行的代码也不同。

(2)操作系统通过PCB来控制和管理进程,用户进程可从PCB中读出与本身运行状态

相关的信息。

(3)当进程由执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时,CPU现场信息必须被保存在PCB中。

(4)当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它将处于阻塞状态。

(5)进程是可与其他程序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所以程序段是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20.从下面的叙述中选出4条正确的叙述。

(1)一个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总会引起其他一些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

(2)进程被挂起(suspend)后,状态变为阻塞状态。

(3)信号量的初值不能为负数。

(4)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但不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5)在进程对应的代码中使用wait、signal操作后,可以防止系统发生死锁。

(6)管程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

(7)wait、signal操作可以解决一切互斥问题。

(8)程序的顺序执行具有不可再现性。

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在三种基本类型的操作系统中,都设置了(A),在批处理系统中还应设置田):

在分时系统中除了(A)以外,通常还设置了(C),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则还需设置(D)。

(1)剥夺调度;

(4)中级调度;

(5)多处理机调度。

2.在面向用户的调度准则中,(A)是选择实时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B)是选择分时系统中进程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C)是批处理系统中选择作业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而(D)准则是为了照顾紧急作业用户的要求而设置的。

(1)响应时间快;

(2)平均周转时间短;

(3)截止时间的保证;

(4)优先权高的作业能获得优先服务;

(5)服务费低。

3.作业调度是从处于(A)状态的队列中选取作业投入运行,(B)是指作业进入系统到作业完成所经过的时间间隔,(C)算法不适合作业调度。

(1)运行;

(2)提交;

(3)后备;

(4)完成;

(5)阻塞;

(6)就绪。

(1)响应时间;

(2)周转时间;

(3)运行时间;

(4)等待时间;

(5)触发时间。

C:

(1)先来先服务;

(2)短作业优先;

(3)最高优先权优先;

(4)时间片轮转。

4.下列算法中,(A)只能采用非抢占调度方式,(B)只能采用抢占调度方式,而其余的算法既可采用抢占方式,也可采用非抢占方式。

(1)高优先权优先法;

(2)时间片轮转法:

(3)FCFS调度算法;

(4)短作业优先算法。

5.我们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A);

为照顾紧急作业的用户,应采用(B);

为能实现人机交互作用应采用(C):

为了兼顾短作业和长时间等待的作业,应采用(D);

为了使短作业、长作业及交互作业用户都比较满意,应采用(E):

为了使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最短,应采用(F)算法。

A,B,C,D,E,F:

(1)FCFS调度算法;

(3)时间片轮转法;

(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5)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

(6)高响应比优先。

6.从下面关于优先权大小的论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

(1)计算型作业的优先权,应高于I/O型作业的优先权。

(2)用户进程的优先权,应高于系统进程的优先权。

(3)长作业的优先权,应高于短作业的优先权。

(4)资源要求多的作业,其优先权应高于资源要求少的作业。

(5)在动态优先权中,随着作业等待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将随之下降。

(6)在动态优先权时,随着进程执行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降低。

7.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以时间片轮转方式进行进程调度,时间片大小为300ms,CPU进行进程切换要花费10ms,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约为(A);

若就绪队列中进程个数增加到20个,其余条件不变,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将(B)。

(1)1%;

(2)3%;

(3)5%:

(4)10%:

(5)30%。

(1)增加;

(2)减少;

(3)不变。

8.系统产生死锁是指(A)。

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B)和(C),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D)、不剥夺条件和(E)。

(1)系统发生重大故障;

(2)若干进程同时处于阻塞状态;

(3)若干进程正在等待永远不可能得到的资源;

(4)请求的资源数大于系统提供的资源数;

(5)若干进程等待被其他进程所占用而又不可能被释放的资源。

(1)资源分配不当:

(2)系统资源不足;

(3)作业调度不当;

(4)资源的独占性。

(1)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2)进程调度不当:

(3)系统中进程太多;

(4)CPU运行太快。

(1)请求和阻塞条件:

(2)请求和释放条件;

(3)请求和保持条件;

(4)释放和阻塞条件;

(5)释放和请求条件。

E:

(1)线性增长条件;

(2)环路条件;

(3)无序释放条件;

(4)有序释放条件;

(5)无序请求条件。

9.下述解决死锁的方法中,属于死锁预防策略的是(A),属于死锁避免策略的是(B)。

(1)银行家算法;

(2)资源有序分配法:

(3)资源分配图化简法:

(4)撤消进程法。

10.死锁的预防是通过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来实现的。

下列方法中,(A)破坏了“请求与保持”条件,(B)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1)银行家算法:

(2)一次性分配策略;

(3)资源有序分配策略;

(4)SPOOLing技术。

11.从下面关于安全状态和非安全状态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安全状态是没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是有死锁的状态。

(2)安全状态是可能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也是可能有死锁的状态。

(3)安全状态是可能没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是有死锁的状态。

(4)安全状态是没有死锁的状态,非安全状态是可能有死锁的状态。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

1.从下列关于存储器管理功能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

(1)即使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环境下,用户也能设计用物理地址直接访问内存的程序。

(2)内存分配最基本的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3)为了提高内存保护的灵活性,内存保护通常由软件实现。

(4)交换技术已不是现代操作系统中常用的技术。

(5)地址映射是指将程序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为内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6)虚拟存储器是物理上扩充内存容量。

2.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A)功能实现的,(A)的基本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做(B)。

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C)功能实现的。

A,C:

(1)内存分配:

(2)内存保护;

(3)地址映射;

(4)对换:

(5)内存扩充。

(1)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

(2)内存到外存间交换:

(3)允许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大于内存空间:

(4)分配内存。

3.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A)中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B)中进行的。

(1)编译过程;

(2)装入过程:

(3)修改过程;

(4)执行过程。

4.静态链接是在(A)进行的;

而动态链接是在(B)或(C)进行的,其中在(C)进行链接,可使得内存利用率最高。

(1)编译某段程序时;

(2)装入某段程序时;

(3)调用某段程序时;

(4)紧凑时:

(5)装入程序之前。

5.由连续分配方式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A);

由分页系统发展为分

段系统,进而又发展为段页式系统的主要动力是(B)和(C)。

(1)提高内存利用率:

(2)提高系统吞吐量;

(3)满足用户需要:

(4)更好地满足多道程序运行的需要;

(5)既满足用户要求,又提高内存利用率。

6.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于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A);

能使内存空间中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的算法是(B);

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C)。

(1)最佳适应算法;

(2)最坏适应算法:

(3)首次适应算法;

(4)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7.在首次适应算法中,要求空闲分区按(A)的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

在最佳适应算法中是按(B)的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

最坏适应算法是按(C)的顺序形成空闲链。

(1)空闲区起始地址递增;

(2)空闲区起始地址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