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808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暴行

       结果      《辛丑条约》1901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

  师:

提出问题:

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略)

是的!

国家强大了,我们为此而自豪。

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耻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这种耻辱的历史在延续,而中国人民的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课件展示:

图表资料――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签订条约及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历次抗争的史料图片。

(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并配以音乐,烘托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时局图》。

教师设计问题:

看到这幅地图,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归纳综合表达出来(列强的瓜分蚕食、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落后就会挨打等),锻炼学生的能力,了解当时的形势。

20世纪初,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次遭到损害。

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讲授新课

导学提纲(板书内容),本课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有目标)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屡次侵略中国,这必然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这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有关义和团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取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有关义和团的知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完成归纳新知识,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义和团兴起的地图,指出兴起的地区――山东、直隶。

  展示顺口溜: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展示图片:

义和团战士、武器、团旗等。

       由此得出,人员组成、武器装备、活动方式。

  提问: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先在山东兴起?

  课件显示:

图片:

1895年1月  日军在荣成湾登陆

          1897年    德军在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    英国强租威海卫

  联系家乡青岛的总督府或教堂等资料。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青岛总督府的资料,(联系本地乡土历史,将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由此引申得出义和团在山东兴起的原因――深受帝国主义侵略蹂躏,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矛头直指侵略者,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义和团一时被清王朝利用。

慈禧太后头像及原话引文,得出结论――清政府利用义和团。

义和团终归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虽能一时抵抗侵略,最终要失败。

就在义和团壮大发展之时,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利益为由,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战争形势图,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地图,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了解侵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强调几个主要的地点:

大沽、天津、北京、廊坊、杨村。

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空间想像能力。

大家都已经对战争经过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及认识。

(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知识了,真了不起。

下面请同学表演编排的山东快书。

学生用喜闻乐见的山东快书的形式来表现廊坊阻击战和围攻外国使馆、教堂的史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满创新活动,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展示中国人民抗争的一组图片作为背景,烘托气氛,创设历史情境。

  (体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感谢同学精彩的表演。

这些斗争真是大快人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与此相反,清政府却表现得软弱无能。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丢下江山社稷,仓皇出逃。

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

慈禧太后头像及原话引文,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利用到剿杀。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都做了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之后由学生主讲。

  学生主讲: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

  学生边讲边展示有关资料图片,揭露列强的暴行。

(师生互换角色,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小老师”讲得真不错。

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或体会呢?

  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体会“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这一道理。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感悟历史,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签订条约的史料图片。

提示学生:

与中国签约的是哪几个国家?

学生回答:

11个国家。

  学生提出疑问:

侵略中国的是8个国家,与中国签约的却是11个,多了荷、比、西三国。

为什么呢?

以赞扬的口吻说:

同学们大胆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看法非常好。

其实,这些国家是跟着捞油水的。

这再次说明:

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以此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呢?

  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

稍后,请同学讲一讲自己的理解。

  学生总结出条约的内容。

有的学生还提出注意“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

  赔款、划定、允许、不准、严禁、拆毁、允许等等,用这些“关键词”把内容串联起来。

以上同学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启发。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不断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会学”“巧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进一步提出,《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

请同学们根据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

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去粗存精,归纳《辛丑条约》的影响。

  从条约的内容、影响看,《辛丑条约》都是“空前绝后”的,对中国影响深远。

  小结:

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影响巨大的条约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对条约进行比较,完成下列表格。

  课件展示表格:

  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学们完成得不错。

那么,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探究、讨论后,启发学生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略)。

  展示:

师生的创意设计。

  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同学们,由此看出,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所以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水到渠成,突破难点)

知识小卡片――你知道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吗?

(学生了解即可)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历史,勿忘国耻。

清政府软弱无能,任人宰割。

而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强大了,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正如课前同学们所谈到的:

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前不久的抗非典战斗中,再次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师要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教育)

  巩固小结

   最后指出:

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

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来欺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在积极寻找救国之路了。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我检测:

《辛丑条约》的内容如何?

  能力提高:

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搜集的材料,就如何评价义和团,撰写历史小论文。

〖设计说明〗

  1.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比如用“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一段资料片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充分挖掘本地乡土历史资料,将“青岛的总督府、教堂”等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3.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4.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图片、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5.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进行学习。

比如编“顺口溜”、编演“山东快书”等形式,图表展示历史史料,配以音乐烘托气氛等,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6.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教案点评〗

  作为一节常规课,本课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如用“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一段资料片导入新课,切入点新颖特别,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本课特别注重地域特色,充分挖掘乡土历史,将“青岛的教堂”等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一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取得良好效果。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

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

鉴于以上原因,就必须讲清楚每个事件的过程、重要意义。

本节课教师主要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为主,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料,尽可能运用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环环相扣,高潮迭起。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新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相互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难点 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创设情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情感互动,讨论交流,问题导学,诱思探究。

教师准备

  搜集、整理、制作与本课有关的投影片、挂图、地图、歌曲等。

  学生准备

  收集与课本有关的资料,深入村子、西路军纪念馆了解红军西路军战士在青海的壮烈事迹。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  地点

                人物  意义

       △革命摇篮井冈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路线

                   长征精神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生:

“八一建军节”。

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

  (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不要着急。

我想,通过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板书课题)

  进入新课

  八一南昌起义(板书)

师: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问题)

(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起义。

回答得真不错。

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示挂图(油画:

《南昌起义》)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结合课文以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来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

(选一名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讲述)

(观察图画,整理资料后讲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

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前鼓动士兵组织起义的场面。

同学们,×

×

同学讲得怎么样?

好!

(掌声鼓励)

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

(抢着回答)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攻下,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起义部队为什么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为什么又在南下广东中受到严重损失?

(要求学生同桌讨论)

(讨论之后回答)由于敌人兵力强大,装备精;

革命队伍少,力量小。

那么,要想革命成功,应该准备哪些条件呢?

(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

①壮大革命队伍;

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和战略思想作基础;

③制造先进武器……

队伍怎么壮大呢?

(抢着回答)到边远的山村去壮大。

说得好!

国民党的军队占领着大城市,力量又非常强大,革命队伍少,不能在大城市里打败国民党,只能到农村去。

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谁来说一说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整理思考后回答)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开辟了新的篇章。

这就是……

(抢着回答)“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因为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

很好!

同学们要记住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南昌起义紧密联系。

南昌起义以后,中共又发动了一次起义。

(导入第二目内容)

  革命摇篮井冈山(板书)

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秋收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目第一段大字,大家推荐一位同学讲解)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

因为是在农民秋收时候发动的起义,所以叫秋收起义。

这次起义的目的是攻占长沙,但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

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投影出示问题:

  (1)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损失严重。

这说明了什么?

  (2)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要向井冈山进军?

  (3)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回答)

①说明了在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无法夺取政权。

②因为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海拔多在800~1000米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过共产党组织的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

井冈山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地区比较薄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壮大革命队伍,所以秋收起义部队要向井冈山进军。

③因为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

出示油画《井冈山会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

谁来给同学们讲一下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由学生毛遂自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

两支部队最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时中国共产党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讲得非常好。

(投影井冈山会师图片)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片,你们从中看出什么?

又想说点什么?

(观察图片后)可以看出当时井冈山地区非常贫穷落后。

当时的革命斗争非常艰苦,革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一样都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略思后)讲述“朱德的扁担”等事迹。

从这些中共领导人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

无私奉献、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精神。

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材上的一幅插图,今天的井冈山地区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

整齐、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林立,绿树成阴,人民生活大变样。

可见中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么,当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结合课文讨论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这条道路正确吗?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当时来讲,这一决策显然是正确的。

因为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仅仅依靠工人阶级,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突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革命摇篮。

  投影1928―1930年中国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

(观察讨论)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多,革命队伍发展壮大。

由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使国民党不安,于是,国民党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请同学们看书,围剿和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阅读课文后)前四次反围剿成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前四次和第五次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前四次由于中央领导人的正确指挥而获得成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由于毛泽东已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命令红军主力同数倍于己的敌人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了重大损失。

当时能不能再跟敌人硬拼硬打呢?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当时来讲,显然是不能再硬打硬拼了。

那么,当时中共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

保存革命的火种。

非常正确。

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中共进行了艰苦而神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导入第三目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

谁来讲一个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自由上讲台讲述)草地夜行、七根火柴、飞夺泸定桥等。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出示油画《飞夺泸定桥》,投影红军过雪山草地途中吃树根、皮带、野菜的图片。

(有激情、生动地讲述,师生情感互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谁来说一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书中插图《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选一学困生回答)

瑞金――四道封锁线――抢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