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演练7.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06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战演练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战演练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战演练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战演练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战演练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战演练7.doc

《实战演练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战演练7.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战演练7.doc

实战训练七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的一项是

A.嘹望哨嬉笑怒骂压轴.(zhóu)嘉言懿.(yì)行

B.三部曲变本加利熨帖.(tiē)煊.(xuǎn)赫上时

C.核幅射雍容华贵剽.(piáo)窃栉.(zhì)风沐雨

D.倒春寒臻于郅治隽.(jùn)秀云销雨霁.(j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B.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C.虽然信用卡正成为金融业更能接受的付款方式,但许多人在日常消费中仍不敢尝试,把信用卡消费看成

是寅吃卯粮....。

D.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梦想自己也能像西单女孩一样上春晚走红,春节后许多草根歌手来到西单地铁站通道处卖艺,管理部门

只好张贴告示加以劝阻。

B.目前中国足球界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明星队员恃才无恐,僭越法规,出现了职业道德与

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C.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夺得199枚金牌,取得了中国代

表团在亚运史上的最好成绩。

D.近几年来我国石油的生产,越来越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这给我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编的《文选》。

内容多写夫妻朋友间的

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意,感情深挚动人。

B.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和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诗

人。

苏轼称赞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

《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等。

D.《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吏斯的代表作,小说以大卫的成长为线索,塑造了卡西莫多、爱

斯梅拉达等一系列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人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人赏花,各有所好。

就花色而言,有人喜欢浓妆,要求色彩①;有人偏爱淡妆,要求色彩素淡。

就花质而言,有的喜欢牡丹的富贵、芍药的华丽,有的②菊花的优柔、水仙的高雅。

③,不同时代、

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审美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

A.①热烈②尊崇③是钟情于内在气质还是看重外在特色

B.①浓烈②推崇③是看重外在特色还是钟情于内在气质

C.①热烈②推崇③是钟情于内在气质还是看重外在特色

D.①浓烈②尊崇③是看重外在特色还是钟情于内在气质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

略。

第Ⅱ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故诗有三义焉:

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

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

意深则词踬①。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取材于钟嵘《诗品》)

【注】①踬:

zhì不顺利,不流畅。

11.在横线上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

(8分)

①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左传·曹刿论战》)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7分)

汉宫春①

陆游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

人误许③,诗

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④。

花时万人乐处,攲帽⑤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

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073年)春,当时,作者刚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至成都后方,不被重用。

②蛮笺:

指蜀

地所产的彩色笺纸。

③许:

推许、赞许④灯山:

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

⑤攲(qī)帽:

指歪戴着帽子。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箭”三句写作者回忆在南郑拉弓悟箭、挥鹰缚虎的戎马生活,充满战斗豪情。

B.“吹笳”四句写作者暮归野帐,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写下壮美诗篇,气势磅礴。

C.“人误许”三句为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并不像人们推许的那样拥有出众才华。

D.“何事”五句写作者到达成都后看到的浮华景象,由此引发作者独特的内心感雾。

(2)简析“花时万人乐处,攲帽垂鞭”两句中“攲”和“垂”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

13.《汉宫春》结尾“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两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请结合全词,并联系你的知

识积累或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话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

(10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①金、石、书、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这里的“石”是指石刻,即古代刻在石头或石碑上的文字。

②石刻出现的年代早,汉朝以前就有探存较完整的石刻。

譬如说石鼓,有专葛考证确定它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

近年在河北满城发掘出古代中山王的墓,出土一块三石头,上面有两行字,也是战国时代的石刻,只是并《晚于石鼓年代。

由此看来,我国石刻的划源最早应该追溯到石鼓和中山王墓石刻。

秦代也有石刻,只是不作碑形,常常是在山岩上磨平一块石头刻。

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只有《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

《琅帮台刻石》上的字全都模糊了,而《泰山刻石》也木剩下几个字了。

石刻的大批出现是在汉朝,保留下来的石刻也以汉碑为多。

所以现在所谓的“石”,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

③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石刻可以务为摩崖、碑刻、墓志等等。

所谓摩崖,就是在天然的石壁上刻文记事的石刻。

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当数陕西汉中地区的《石门铭》。

它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穿山隧道褒谷石门的开通、堵塞、复开的情况和被称为栈道之始的褒斜古栈道的有关修复情形,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上面的文章写得很好,用笔精准,叙事细致,文采飞扬,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碑石记载着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也应用到活着的人,如歌功颂德碑、记切碑、建庙碑等。

古人刻碑意在歌颂、吹捧碑的主人,企盼流传千古,但后来得以保存流传到主要原因,却不在于它那歌功颂德的内容,而在于它上面书写的文字。

前人将古碑上的石刻文字用纸墨拓印下来,制作拓本,往往是因为碑上刻的字写得好,宝贵得不得了。

比如汉朝在华山立了一块碑,叫《华山庙碑》,在清朝末年只保留下来三本拓本,后来又发现了一本,四本拓本价值连城。

墓志是一种长埋地下的文字记录。

坟里埋块石头,刻上死者姓名和死者事迹,以便挖开的人知道是谁,再重新埋上。

这用意很天真,后来人家正因为他坟里有墓志,就来挖他的坟,这种事情多得很。

墓志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

人们经常通过墓志来研究历史人物的家族、世系问题,如在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可帮助我们考察当时王导、谢琨等诸大姓世系、家族及两晋历史。

④整理和研究石刻文字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清朝末年的叶昌炽先生编的《语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式样、用途、文字、书家等,内容极其丰富。

清末民初杨守敬编的《寰宇贞石图》,将整篇整幅的碑文影印出来,每幅都能看到碑版的全貌。

另有赵万里先生编辑的《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所收都是墓志,既影印拓本,也考释文词。

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研究者的精心收藏和编辑,为推动中国石刻艺术紫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取材于启功《中国古代的金石书画》,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本文材料,中山王墓石刻稍晚于石鼓,中国石刻最早可以追溯到石鼓。

B.从形状和用途看,《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应该属于石刻中的碑刻。

C.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古人刻碑的目的是记载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

D.墓志上记录死者姓名和事迹的字写得好,是墓志经常被挖掘的主要因素。

15.作者为什么说“整理和研究石刻文字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请分条概述。

(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一粒麦子

刘燕成

①麦子是跟随父亲的那捆麦哨进城的。

②一年的四月,父亲走了,他留给我两册手抄歌本、一支唢呐和一捆麦哨,我从千里外的老家将父亲留给我的这些遗产带进了城里的家。

进城后,我将唢呐高高地搁置在了书橱里,两册手抄歌本也被我请人重新装订了一番,做得像书的模样,以便保存作永久的纪念,而那一捆麦哨,被妻丢进了阳台的花钵里,从此不再有人管它。

③历经了半年的风吹雨打,到了秋末冬初,那捆麦哨竟然长出了一粒嫩绿的芽儿,在花钵里,正迎着窗外的冷风,猛烈地哆嗦。

透过玻璃,从我的书房斜斜地望过去,正好可以看那花钵里的麦芽,有一些伶仃的样子。

那些废弃的书报、旧碗、拖鞋、破开了洞的棉袄,统统丢在阳台那边,花钵就是孤立在这些废弃物之中的。

幸好时不时地可以招来一些淡冷的阳光,柔柔地泼洒在阳台里。

自从有了这一滴娇嫩的绿色后,我便开始慢慢地喜欢起这方小小的阳台来。

④那段时光,看麦,是我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

见得那小小的生命之色一日比一日浓,叶片也一天比一天粗壮,渐渐地,还长出了秸秆,包裹在那鲜绿的叶片里,我的心不禁欢喜起来。

我心想,这粒麦,它生命之血是源于父亲手心的,或许,它那根底泛白的麦壳上还留有父亲的手温,这些绿,或许就是从那温度里生长出来的。

如今日的我,是从往日父亲的血脉中走出来的。

把这粒柔弱的幼麦当做兄弟,每天给它一些粮食、水,一些温和的态度,让它真正感受到兄长的关怀,而不是那些城里人的冷漠。

我对妻说。

⑤冬日的阳光总是少得可怜,天气稍微转好的日子,也只是在中午方才见得厚厚的云层里那一个单薄的太阳影。

稀薄的阳光,赢弱地从屋外的院坝上空穿过,然后从窗外的那棵百年梧桐的光秃秃的枝丫间轻轻地掠进了我的阳台,照着麦。

然而没有多久,我便发觉我似乎和别人一样,每一日都沉陷在忙碌无为中,静不下片刻的心绪来。

只有在周末的日子,方才抽得出身去看看那阳台上的麦儿;平日里,总有许多的事要做,总有一些有关的人事要去面对和应付。

所以,麦总是孤独地站在阳台的花钵里,虽然它绿绿地日渐坚强起来,但毕竟生长在这繁华的都市。

⑥那一年的深冬,雪洋洋洒洒来到了人间,一些雪花像长出了手一般,伸到阳台里面来了,厚厚地躺在花钵里,盖得麦儿见不了影。

我突然就想起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