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实验报告南京大学Word下载.docx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南京大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离子体实验报告南京大学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
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
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
8个区域的名称为
(1)阿斯顿区,
(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阴极辉区。
如图1所示,其中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
其特征是:
气体高度电离;
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
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
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
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
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
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度并不明显升高,放电管的玻璃壁并不软化。
图1
3.等离子体诊断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
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波法,光谱法等。
本次实验中采用探针法。
探针法分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
(1)单探针法。
单探针法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
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对此曲线的解释为:
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3
在AB段,探针的负电位很大,电子受负电位的排斥,而速度很慢的正离子被吸向探针,在探针周围形成正离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层,它把探针电场屏蔽起来。
等离子区中的正离子只能靠热运动穿过鞘层抵达探针,形成探针电流,所以AB段为正离子流,这个电流很小。
过了B点,随着探针负电位减小,电场对电子的拒斥作用减弱,使一些快速电子能够克服电场拒斥作用,抵达探极,这些电子形成的电流抵消了部分正离子流,使探针电流逐渐下降,所以BC段为正离子流加电子流。
到了C点,电子流刚好等于正离子流,互相抵消,使探针电流为零。
此时探针电位就是悬浮电位UF。
继续减小探极电位绝对值,到达探极电子数比正离子数多得多,探极电流转为正向,并且迅速增大,所以CD段为电子流加离子流,以电子流为主。
当探极电位UP和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US相等时,正离子鞘消失,全部电子都能到达探极,这对应于曲线上的D点。
此后电流达到饱和。
如果UP进一步升高,探极周围的气体也被电离,使探极电流又迅速增大,甚至烧毁探针。
由单探针法得到的伏安特性曲线,可求得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
对于曲线的CD段,由于电子受到减速电位(UP-US)的作用,只有能量比e(UP-US)大的那部分电子能够到达探针。
假定等离子区内电子的速度服从麦克斯韦分布,则减速电场中靠近探针表面处的电子密度ne,按玻耳兹曼分布应为
式中no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Te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温度,k为玻耳兹曼常数。
在电子平均速度为ve时,在单位时间内落到表面积为S的探针上的电子数为:
得探针上的电子电流:
其中
取对数
故
可见电子电流的对数和探针电位呈线性关系。
图4
作半对数曲线,如图4所示,由直线部分的斜率
,可决定电子温度Te:
电子平均动能Ee和平均速度ve分别为:
式中me为电子质量。
由(4)式可求得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
式中I0为UP=Us时的电子电流,S为探针裸露在等离子区中的表面面积。
(2)双探针法。
双探针法原理图如图5
图5
双探针法是在放电管中装两根探针,相隔一段距离L。
双探针法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
在坐标原点,如果两根探针之间没有电位差,它们各自得到的电流相等,所以外电流为零。
然而,一般说来,由于两个探针所在的等离子体电位稍有不同,所以外加电压为零时,电流不是零。
随着外加电压逐步增加,电流趋于饱和。
最大电流是饱和离子电流Is1、Is2。
图6
双探针法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流到系统的总电流决不可能大于饱和离子电流。
这是因为流到系统的电子电流总是与相等的离子电流平衡。
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
由双探针特性曲线,通过下式可求得电子温度Te:
式中e为电子电荷,k为玻耳兹曼常数,Ii1、Ii2为流到探针1和2的正离子电流。
它们由饱和离子流确定。
是U=0附近伏安特性曲线斜率。
电子密度ne为:
式中M是放电管所充气体的离子质量,S是两根探针的平均表面面积。
Is是正离子饱和电流。
由双探针法可测定等离子体内的轴向电场强度EL。
一种方法是分别测定两根探针所在处的等离子体电位U1和U2,由下式得
式中l为两探针间距。
另一种方法称为补偿法,接线如图6所示。
当电流表上的读数为零时,伏特表上的电位差除以探针间距L,也可得到EL。
图7
三、实验数据
本实验用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组合仪(以下简称组合仪)、接线板和等离子体放电管。
放电管的阳极和阴极由不锈钢片制成,管内充汞或氩。
四、实验内容
1.单探针法测等离子体参量
本实验采用的是电脑化X-Y记录仪和等离子体实验辅助分析软件,测量伏安特性曲线,算出等离子体参量。
实验接线图如下
图8
连好线路后接通电源,使放电管放电,将放电电流调到需要值,接通X-Y函数记录仪电源,选择合适的量程。
在接线板上选择合适的取样电阻。
运行电脑化X-Y记录仪数据采集软件,随着探针电位自动扫描,电脑自动描出U-I特性曲线,将数据保存。
用等离子体实验辅助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求得电子温度等主要参量。
2.双探针法
用自动记录法测出双探针伏安特性曲线,求Te和ne。
双探针法实验方法与单探针法相同,接线图如图9所示。
图9
五、实验数据
1.单探针法
实验参数:
探针直径(mm):
0.45
探针轴向间距(mm):
30.00
放电管内径(mm):
6.00
平行板面积(mm^2):
8.00
平行板间距(mm):
4.00
亥姆霍兹线圈直径(mm):
200.00
亥姆霍兹线圈间距(mm):
100.00
亥姆霍兹线圈匝数:
400
放电电流(mA):
99
单探针序号:
1
取样电阻值(Ω):
750
实验结果:
U0=34.86V
I0=15209.79uA
tgΦ=0.24
Te=4.81E+004K
Ve=1.36E+006m/s
Ne=1.75E+018n/m^3
Ee=9.96E-019J
2.双探针法
第一次实验结果:
I1=583.61uA
I2=448.12uA
tgΦ=1.0E-004
Te=2.95E+004K
Ne=1.63E+017n/m^3
第二次实验结果:
I1=554.53uA
I2=471.76uA
tgΦ=1.9E-004
Te=1.55E+004K
Ne=2.23E+017n/m^3
六、思考题
1、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有什么特征?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
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
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
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
当系统尺度L>λD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λD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有哪些主要的参量?
(1)电子温度Te。
(3)轴向电场强度EL。
(4)电子平均动能Ee。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
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探针法对探针有什么要求?
(1)因为电子温度很高(约105K),所以探针需要有很高的熔点,且保证化学性质稳定
(2)抗干扰能力强。
探针必须是电的良导体,在高温中仍然要保持电的良导体的特性。